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不解釋,做自己,你就贏了

01

叔本華說過:“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誠然,人生路上,我們有太多的難過,總想找個地方,好好休息,好好說話。

兜兜轉轉半生,尋尋覓覓千萬裡,才發現,我們終其一生,好不好,都是自己說了算,幸福從來不在他處,真正感同身受的人,只有自己。

有道是,心眼變大了,事情就變好了;心情捋順了,事情就順了。

往後餘生,不解釋,做自己,你就贏了。

02

層次不同,誰都不能理解誰,無需解釋。

《呂氏春秋》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大禹去治水的時候,老百姓很不理解。有一些老百姓用瓦礫堆成一座小山,阻止大禹前行。

若干年之後,大禹治水成功,老百姓遠離了水患,於是悔悟了自己的錯誤,還給大禹點贊。

古人說

:“故民不可於慮化舉始,而可以樂成功。”

普通的人,不會考慮到事情的方方面面,也不知道未來的事情,無法預測結局。但是他們可以感受到事情的結果,享受到結果帶來的好處。

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人,需要告訴底層的人,自己要做什麼,但是無法讓底層的人百分百理解自己。所有的解釋,都顯得多餘,不如積極行動。

不同層次的人對話,就是雞和鴨聊天一樣,說得越多,越像吵架。

03

執行規則,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無需解釋。

春秋時,魯國有一條規矩:但凡從別的國家把魯國的奴僕贖回來,就去官府拿賞金。

子貢贖回了人,但是不要賞金。因為子貢很富有,不在乎這一點錢。

孔子知道這件事之後,責怪子貢:“你這樣做,以後誰還願意去贖人呢?”

做了好事,得了批評,這是不合常理的。

但是規則就是規則,不能因為人情而轉移。

很多時候,我們要執行規則,但是有的人卻不能理解。你不要解釋,因為這是規則賦予你的權利和義務。

如果每個人都在規則面前指手畫腳,規則就無法執行了,反而亂套了。一百個人,就有一百零一種想法,到底聽誰的?你會很為難。

04

自家之事,和別人無關,無需解釋。

當一個女人去上班的時候,眼睛紅紅的,肯定會有人問:“是不是兩口子吵架了?”

女人順口就說,丈夫如何壞,婆婆如何不講理,兒女如何不懂事。說完了,她以為同事們都理解了,都會同情。殊不知,有的同事在竊笑。

日子好不好,家裡人知道,外人只是道聽途說而已。如果你和家人有恩怨,那就坐下來溝通,而不是請外人參與。

“解鈴還須繫鈴人”,你自己的家事,也只有家人可以處理。你和外人解釋,顯然是本末倒置的。

事實上,家人相處,需要用心去感動,而不是反覆解釋。很多話,只要彼此心領神會就好了。

05

離開小人,迴歸人性的本真,無需解釋。

有句話說得好:“成年人的斷交,都是很安靜的。”

如果你要脫圈,那就主動離開,就好了。不要告訴圈裡的人,你去了哪裡,重新加入了哪個圈子。你對圈裡的人有意見,不要說出來,正所謂,好聚好散。

春秋時,子產擔任鄭國的大臣。他規定,整理水田,城裡城外都穿一樣的衣服。

一些小人造謠,說,這是讓大家把舊衣服都鎖起來,去買新衣服;這是變相收取稅負。

子產不以為然,堅持了自己的主張。三年後,大家豐衣足食,小人的話,不攻自破。

孔子給子產點贊:“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只要是有利於大家的事情,就積極去做;只要是對大家不利的,就要放棄。你的想法,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特別是那些小人,一定會來阻擾你。

堅持做自己,問心無愧,那麼小人就會知難而退。“人之初,性本善”,你又何必一定要讓小人理解你呢?小人已經迷失本性了,你和他們保持距離,就是明智之舉。

總要相信,這個世上,還是好人多。好人理解了你,就夠了。

06

行善積德,不要留下名聲,不指望回報,無需解釋。

《了凡四訓》裡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嘉興人包憑外出遊玩時,看到一個破廟裡,雕像在淋雨。他於心不忍,脫下衣服,拿出行李、所有的錢,讓管廟的人修理一下。

和包憑隨行的人,都勸他,不要捐。包憑執意如此。

只是路過而已,只是順眼看到而已,又何必較真呢?這是常理,但是行善的人,會較真,他會動惻隱之心。

你的善行,連得到點贊都顯得多餘,哪裡需要解釋?只要做了好事之後,你的心情愉悅了,內心安寧了,就足夠了。關於結果,你不要多想。

俗話說:“擔心好事,莫問前程。”也就包含了“不解釋”的道理。

07

古人說:“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現在的人說:“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

看似兩句不同的名言,但是有很多的共同點。

真正的善意,是安靜的;真正的聰明,是糊塗的;真正的美好,是源自內心深處的。你做到了,說明你就是順從了自己,而不是被別人左右。

要知道,這個世上,能夠困住你的,只有你自己;能夠幫你解脫的,也是你。

如果解釋是蒼白的,如果言語是不能企及的,不如閉嘴。

沉默不一定是金子,但是一定會讓你好受。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