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北京論語:家長捐贈熱情不應打破孩子平等

近日,江西贛州曾先生自費萬元給女兒全班換桌椅一事引發網友爭議。有的網友為曾先生的大方點贊,也有網友認為此舉會給其他班級家長帶來壓力,甚至引發攀比之風。

據報道,曾先生一年前發現女兒學校的桌椅比較舊,坐著不太舒服,就向學校提出更換。由於種種原因,學校並未更換,於是,曾先生決定自掏腰包。“班級同學和家長都十分開心;老師還向全班宣佈,新桌椅是某某同學的爸爸捐的,女兒覺得十分自豪。”曾先生說,他和學校領導商量過,女兒接下來最好不要換班,萬一要換班,“那這批桌椅就跟著去她的班”。

曾先生愛女心切,新桌椅也提升了全班的學習環境,無疑值得稱讚。但網友的擔憂不無道理,教學裝置應該由學校統一安排,如果換桌椅可以由個別家長來定,那別的家長“為了孩子好”,校園和教室豈不成了個性化定製的世界?不斷湧現的“特殊要求”,即便是由家長捐贈,畢竟也需要學校配合,不僅可能擾亂班級間秩序,也可能給其他年級家長帶來無形壓力。

父親疼愛女兒無可厚非,曾先生也強調自己並不想搞特殊化,但針對女兒所在班級捐贈,並且提出希望桌椅將來隨孩子走,顯示出這份愛心多少夾雜私心。桌椅既已捐贈,支配權難道一直歸屬家長?學校正常的班級變動、教室更換,難道要受制於一批捐贈的桌椅?再說,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的誇獎,會不會在其他同學心裡種上“差別”的種子?

當地教育局針對此事迴應稱,“對家長的這種愛心行為,我們表示歡迎。”應該歡迎的是促進教育的愛心行為,而不是打上了個別家長標籤的“偏心”行為。家長的愛心行為值得鼓勵,但最好是把決定權交給學校來支配,家長的熱情不應打破孩子的平等。在這一事件中,學校也應該反思,桌椅是不是到了必須更換的程度,如果必須更換,為什麼要依靠家長捐贈?其他班級的桌椅又該如何處理?當家長提出附帶條件時,是否應該完全滿足?

發展教育,離不開公眾的愛心,但愛心的桌椅上不貼“標籤”,會顯得更加公平、更加大氣。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