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只說了八個字,便揭示了他的最終結局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輔佐劉備,無數次神機妙算化險為夷,建立蜀漢政權,終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場大雨澆滅了所有希望,光復漢室終究是一場美夢,天才也免不了含恨而終。

其實很早就有人預言,諸葛亮和劉備的相遇是命中註定,但是也是註定的悲劇。而這個作預言的人便是

水鏡先生

司馬稱好

水鏡先生名為

司馬徽

,隱居在潁川,住的是簡陋破舊的茅草小屋,穿的是尋常百姓的粗布大衣,但是卻器宇不凡,頗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

正逢亂世,天下豪傑並起,各個有勢力的主公,都在四處招攬賢才,不管是文人雅士都喜歡品評人物。但是這一位名士卻頗有些特別,不論是提到誰,他都喜歡說好。

他的妻子看不下去,說別人跟你問詢,不是隻想聽你說好的啊。聽了妻子的話,司馬徽也毫不吝地稱讚:你剛才說的,我也覺得很好,這便是好好先生的由來。

司馬徽不願意對人過度評價,是因為沒有真才實學嗎?事實恰恰相反,他學識淵博,與多位能人交好,可以說是三國之中眼光最毒辣的一個人。

只是很多時候看破不說破,不願意惹禍上身罷了,他三言兩語就彷彿劇透了三國。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在遇見

徐庶

之前,就因緣巧合,先跟水鏡先生打了個照面,他和水鏡先生推心置腹相談甚歡。

水鏡先生便告訴她,

臥龍鳳雛,你得一個人就可以使得天下安定

。劉備再問,水鏡先生卻不願再多言。

後來劉備得到了徐庶,也非常器重他,徐庶便向劉備推薦了

諸葛亮

,原來諸葛亮就是水鏡先生口中的

臥龍

劉備放下身段,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一段也成為了流傳千世的佳話。水鏡先生對諸葛亮也從來都是讚不絕口,把諸葛亮比作舊時的管仲樂毅。

但是在諸葛亮出山時,他卻留了這樣一句話:

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為什麼說,諸葛亮跟隨劉備是最合適不過的呢?從客觀的角度來看,當時權勢最大的曹操,已經擁有了眾多謀士,並且這些謀士都得到了很大重視。

已經身居高位,曹操雖然愛惜賢才,但是又如何能保證他在眾多的謀士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呢?

孫權久居江東,擁有地利,並且

諸葛瑾

也在東吳效力,這對諸葛亮來說也很難施展拳腳。

但是劉備不一樣,劉備手下不一定會缺少良將,但是一定缺少謀士,並且彼時的劉備,可以說是身無長處,從一無所有到成就一番霸業,這恰恰將諸葛亮的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主觀的角度來說,諸葛亮自身也渴望得到一位明主,而劉備宅心仁厚,又求賢若渴,為了請他出山不惜三顧茅廬,也正是那一位不可多得的伯樂,因此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得其主。

不得其時

可只可惜,不得其時。一切走到結局,想起這四個字,才醍醐灌頂。諸葛亮出山之時,各方勢力其實都已經穩固了。

曹操盤踞在北方,一代梟雄,孫吳也一直享有著天然的安全屏障。諸葛亮能夠施展的空間已經非常小了,如果出山再早些年頭,在諸侯混戰的局面,也許還能夠改寫歷史吧。

朝代更迭不可逆轉,漢朝其實已經走到了最後,誰也無法阻止下一個時代來臨。可以說從一開始,劉備就走錯了。

但是也正是為了這一句,幾乎不可能完成的

光復漢室

,諸葛亮窮盡了一生。他一直想要逆天而行,努力跳出這樣的桎梏,想要忤逆天命,失敗是必然的。

諸葛亮病死在了五丈原,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他也依舊感懷劉備的知遇之恩,雖霸業未成,也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