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硬核聯名”見證大國擔當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關末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兌現了這一承諾,並被其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夥伴所發行的紙幣記錄了下來。”近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寫下這段文字,並配發了13張各個國家的紙幣圖片。這些紙幣上印的圖案有一個共同點——“中國建造”。有外國網友評論,“這都是中國和平交流和親善友好的好例子。”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價值符號,其所印圖案通常都具有重要象徵意義與紀念功能,在一國政府及國民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上述13張圖片,從被稱為“千年工程”的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到斯里蘭卡第一座燃煤電站普特拉姆電站;從世界最長的大壩蘇丹麥洛維大壩,到即將作為2022年世界盃主賽場的卡達盧賽爾體育場……每一個“國家地標”都是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基建、能源、水利、電力等領域的合作果實,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放眼全球,中國參與建設的路、港、橋、電站已遍佈世界,“中國建造”正成為合作伙伴們的可靠選擇。

平心而論,那些國家級重大專案並非“想幹就能幹”,作業過程常伴隨嚴苛的自然環境挑戰與極高的技術要求。就拿蘇丹麥洛維大壩來說,因當地高溫影響壩體強度、專案周邊運輸條件極為惡劣等原因,曾有多個發達國家的工程師考察後都認為“無法建造”。而中國卻靠著強大的製造能力、豐富的建造經驗迎難而上,中國建設者們最終用智慧與汗水完成了別人眼中的“不可能”。某種程度上,這樣的“硬核聯名”,背後是胸懷天下的大國擔當。“義利相兼,以義為先”從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標識,“讓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更是今日中國融入世界的鮮明理念。相比於某些國家在對外交往時以強凌弱、以富壓貧,中國的出發點始終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並願意將自身發展成果惠及各國各地區及其人民。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參與的大批公路、鐵路、港口、通訊等專案,也帶動了大量國內企業、品牌、技術“走出去”“紮下根”,讓我們的國際市場得到拓展,產供鏈更加強韌。更重要的是,互利互惠的大國擔當,世界看得到、感受得到。在中國面臨災難挑戰時,很多國家在自身並不富裕的情況下依然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當個別國家對中國潑髒抹黑、無端打壓時,眾多國家願意堅持正義為中國仗義執言……可以說,中國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尊重和信任,收穫了同舟共濟的兄弟情誼、同呼吸共命運的真誠夥伴,更為我國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位中國工程師說:“其實,一個人一生修不了幾座橋。但它可以成為連線中外人民的一座橋樑、一種紐帶。”期待更多“中國建造”聯通世界,書寫更多心意相通的合作佳話,讓互惠共贏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