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辛棄疾這首詞通篇猶如大白話,但是寫得生動有趣,值得我們一讀!

辛棄疾從四十三歲起就長期沒有得到重用,於是他去到鄉村尋找了一處安靜之地,開始過著隱居式的生活。古人本來就有著隱居的心態,很多人在晚年都會選擇隱居,可是辛棄疾不一樣,他的隱居是一種無奈,畢竟一直鬱郁不得志,還遭受了各種各樣的打壓和排擠,長期被裝置沒有受到重用,只好在鄉間過著看似平淡,實則悲苦的生活,這對於辛棄疾來說無疑是痛苦的選擇。

南宋時期整個社會矛盾尖銳,再加上當時內憂外患,辛棄疾這些有識之士,則是希望可以改變現狀,堅定地支援抗金。但是南宋朝廷從來沒有想過,也不願意去收復北方的失地,而辛棄疾是堅定的主戰派,這種理念上的分歧,自然使得辛棄疾不會受到重用,也就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劇。我們從辛棄疾的很多詞中就可以感受到,他非常的痛苦,也非常的憂愁,寫得很是傷感,正是由於內心苦悶。

辛棄疾的無奈和悲苦,也是南宋所有文人的縮影,然而他悲劇性的人生,也使得他一輩子鬱鬱寡歡,他的詞大部分都傷感。隱居在偏僻的鄉村,過著看上去很平淡的生活,可是內心卻是極為憂愁。但辛棄疾有時也會去各處遊玩,只有偶像會露出笑容,這時他創作出來的作品,才稍稍展現了他性格的另一面。以這首《清平樂·村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通篇也是寫得生動有趣,寫出了最純樸的鄉村美景。

《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也是辛棄疾眾多作品中為數不多比較歡快的作品,通篇寫得生動有趣,同時又是明如白話,人們一讀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辛棄疾寫這首詞時,正是隱居在信州(江西省上饒市),這一時期他內心其實是很悲苦,但是他依舊還是笑著面對生活,僅僅是這樣的一種品格,那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無論遭遇了什麼,那也是要勇敢地去面對。

詞的上片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可見辛棄疾對於鄉村的喜愛,遠處的茅草屋又矮又小,有一條小溪在屋前緩緩流淌,那溪水清澈見底,岸邊還長滿了許多青色的綠草。那吳地的方言最好聽,好像是一個人喝醉了酒一樣,聽上去非常的溫柔,也非常的好聽,那坐在屋前的白髮蒼蒼的老人,那是誰家的公婆呢?

詞的下片寫得就更加有趣,也寫出鄉村最純樸的生活,可見辛棄疾對於這種生活,也是非常的喜愛;最大的兒子在小溪的東邊種豆子,第二個兒子正在屋前的空地上編鳥籠。只有最小的兒子很調皮,也非常的懶散,正臥在小溪的源頭剝蓮蓬吃。這幾句應當說更具有生活氣息,同時也把鄉村最純樸,最真誠的一面描寫得活靈活現。

辛棄疾作為一位愛國詞人,一生孤苦無依,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可是隱居在鄉村之後,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那在這首《清平樂·村居》一詞中,他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唯美的鄉村美景,同時也渴望那種平淡的生活;整首詞其實看上去很普通,但是隻要多讀幾遍,則是會發現,這首詞其實別具一格,每一句都如詩如畫,寫出了最真實的生活狀態,這也說明詞人熱愛生活,對於事物有著極為細膩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