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哪裡錯了?竟讓82位高手頭暈!

導語:都說特定的社會背景會醞釀出特定的社會文化和社會經濟。這句話也是我國各個朝代的真實寫照。世人都說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是久負盛名的中華文化瑰寶,單單以唐詩來說,它的文化發展也是極具特色。在唐代,除了湧現出一大批像白居易、杜甫和李白的優秀詩人,各種優秀詩句和文章流傳至今,一直為後輩所敬仰和敬畏。

到了現在,為了更好地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碩果繼承和發揚下去,相關政府和部門也都開展了各種以文化為主題的娛樂活動,這其中就不乏為大眾所熟悉的《中國詩詞大賽》。

這些該節目透過考察選手們對詩詞的儲備量來博取觀眾們一笑,集聚了知識性和娛樂休閒性。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之下,很多人也會自覺學習詩詞等漢文化,並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接班人。

1、“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哪裡錯了?竟讓82位高手頭暈!

當然,在一場比賽之中,也有這樣一道題讓人印象深刻。這不僅讓82位高手都被逐一擊敗,還讓廣大網友摸不著頭腦。這個問題就是找出“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中的錯別字。

說到這句詩,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這首詩的作者韋應物,作為唐代的一個著名詩人,他雖然並不能做到像李白那樣為人所熟知,但也算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

出生於官宦世家的韋應物從小就享受著優渥的富家生活,他根本不知道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委屈,在小的時候,他也曾因為長輩的溺愛而變成一個小惡霸。在那個時候,街坊鄰里看到他,恨不得都繞路而走。在長大之後,哪怕他早已成為天子身邊的近臣,也因為個性直爽而不可避免地得罪了很多人。

可好景不長的是,在公元755年,等到安史之亂爆發之後,他便因為沒了皇家依靠而倉惶逃命到蜀中,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地區。眼見著沒了官職,又失了權勢,他一時間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當時,他的家族之中也不乏出現一些文學造詣頗高的人,這也成了韋應物能抓住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在經過幾次動亂之後,他暗自收起了頑固子弟的做派,反而埋頭苦讀,儼然是一個落魄謙虛的秀才。此時,他更希望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來為百姓做些實事,為朝廷做些貢獻,也為自己謀個一官半職。

可惜造化弄人,雖然成了後起之秀,可他的仕途還是歷經的坎坷。在後面的十幾年間,他一直輾轉在各個地方當官,卻從來沒有得到中央的重用。長時間的懷才不遇讓他很長時間都保持著頹廢的心境,在此期間,他也創作出了大量直抒胸臆的詩詞。那首流傳至今的《簡盧陟》在是在這個時間段應運而生的。

在這首詩之中,韋應物以“未遇知音人”等詞來充分表達心中的苦悶和懷才不遇之情。讓人很難想象的是,這一首看似普通的詩卻因為最後一句話而引發了後人熱烈的討論和爭議。

2、這道難題的正解

熟悉《簡盧陟》的朋友都知道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就是“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而說到這其中哪個字的用法是錯誤的,很多人都是啞口無言。這個難題難倒了詩詞大會的82位高手,還讓一眾觀眾都紛紛入坑。

等到正確答案公佈之後,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錯誤的地方不是“足以”,而是“一壺酒”說的不對,正確答案應當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之所以會產生爭議,也是因為很多網友對於“壺”和“瓢”這兩個字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卻苦苦沒有定論。很多人覺得用什麼量詞來形容酒都是無傷大雅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3、“壺”和“瓢”之差

說起這兩個字的區別,也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於古代知識常識有一定儲備量的話,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大多數詩人在提及酒的時候,所用的量詞一般都是“瓢”。這是因為在古代,“瓢”代表清貧和困頓的意思,用這個量詞來形容酒,更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韋應物生活貧苦的窘迫境地。

而另一方面,在古代,“瓢”這個字代表一種廣闊的空間,也會常被用於喧譁的場合之中。照這樣來看,這裡用“瓢”顯然是更合適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的。

總結:由此來看,詩詞的精妙之處就在於一字一句都需細細斟酌,一字之差就會差之千里,更會導致詩句的意境有著天壤之別。當然,這個有趣的插曲也讓很多人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日後讀書的時候,一定要細細琢磨和再三推敲,只有瞭解每個字的真實用意,才可以避免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