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青島許願很靈道觀,宋太祖赦建,皇妃在此出家被譽為“海上宮殿”

聳立於山東半島東南的嶗山,西靠青島,東南兩面瀕臨黃海,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和萬里海岸線第一高峰。據記載,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到過嶗山,作為歷史上道教的重要傳播地,嶗山在最鼎盛時期號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太平宮就是香火最鼎盛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島太平宮,又名太平興國院、上苑,位於嶗山東麓仰口灣畔的上苑山南坡,整座道觀為二進院落,背依嵯峨的山峰,前臨澗水,古樸典雅的殿宇屋舍掩映在蒼松翠竹之中,道觀周圍自然景色綺麗,人文景觀薈萃,自古就有“仙山勝境”、“洞天福地”的美譽。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宮所在的仰口景區,是嶗山最主要的旅遊景區之一,也是公認的嶗山最美觀海勝地。這裡的景觀以仙山寺院、海灣沙灘為主,無處不在的奇峰怪石、奇洞怪穴,面朝碧波盪漾的黃海,令遊人無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據《太平宮記》記載,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四川道人劉若拙雲遊到嶗山,他見此地環境幽靜,遂留下來修行,後成為太清宮的道長。公元960年,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即位,聞劉若拙之名十分敬佩,於是詔其入京,敕封為“華蓋真人”,讓他肅清道流。

此外,宋太祖還命國庫撥銀兩,為劉若拙重修太清宮,並新建宮院兩處。這兩處新建的道教宮院,就是現在的太平宮和上清宮。走進太平宮,首先看到的是“海上宮殿”四個大字,據說是宋太祖趙匡胤敕封,現在的題字為清朝著名書法家、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華世奎題寫。

太平宮最初被稱作“上苑”,宋太祖駕崩後,其弟太宗繼位,改年號為“太平興國”,上苑宮亦隨之改稱“太平興國院”。宋熙寧年間(1074年),蘇東坡任密州知州(今山東諸城)時曾三訪嶗山巡視海疆,他在太平興國院著名道士喬緒然的陪同下,遊覽了附近的莊子庵(在今王哥莊),蘇軾被村民辛勤勞作的品德感動,盛讚這裡為“東坡仁裡”。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元軍攻陷杭州,南宋末代皇帝的妃子謝麗、謝安姊妹逃到嶗山,在太平興國院出家,太平興國院也因此更名為“太平宮”。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到太平宮看望謝氏姊妹,他根據謝麗誦唱的《三清號》,創編了琴曲《相見歡》,並創作了《琴源》與《樂源》兩書。

一千多年來,太平宮經歷了無數次修繕,如今整座道觀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正殿內供奉玉皇大帝,東、西配殿分祀三官大帝、真武大帝。9間殿堂所選用的建築材料仍遵循了宋代風格,基本保留了初建時的古樸典雅。

在太平宮的東院內懸掛著一口古銅鐘,鐘的四面分別鑄刻了“五穀豐登”、“風調雨順”、“萬古千秋”、“八方大吉”等字樣。每當清晨敲鐘時,山間寂靜,空谷迴音,清脆洪亮的鐘聲餘音經久不息,這一景觀被稱作“太平曉鍾”。

太平宮因坐落於嶗山長壽帶的仰口風景區而深受遊客的喜愛,每年元旦的“太平曉鍾,福道嶗山”新年祈福活動,也成為青島市民的節日習俗。屆時太平宮還會組織規模盛大的太極拳、太極劍、民俗鑼鼓等精彩表演,吸引著眾多市民遊客前來為家人祈福祈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