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個故事,是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11月6日晚,北京,國家大劇院。

當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音樂響起,42名身著紅色校服的孩子登上舞臺,投入地歌唱:“每當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每當我需要一種希冀/夜空中最亮的星/請指引我走下去……”他們大多面板黝黑,身板瘦小。

當晚,表現脫貧攻堅偉大壯舉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上演。當故事原型之一——湖南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的孩子登上舞臺,許多觀眾眼睛溼潤了。

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說,音樂是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

對合唱團的這些孩子而言,這份禮物,是歌聲化作了翅膀,讓他們飛越大山。

前奏:《送別》

第一次教四年級的林林唱歌,音樂老師徐文手足無措。

眼前的女孩不愛說話,一雙大眼睛像幽深的清泉,在學歌曲《送別》時,她唱著唱著,淚流滿面。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徐文從事兒童聲樂教育多年,一時卻難以理解:10歲的孩子,怎會被這樣的歌詞勾起傷感?

林林1歲多那年,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她跟著年過古稀的爺爺奶奶生活。

↑2020年9月,林林在祁東縣家中與奶奶聊天。新華社記者 袁汝婷 攝

林林的家鄉祁東縣曾是省級貧困縣。這裡有2萬多名留守兒童。

啟航學校在距縣城1小時車程的大源村,四面青山連綿。有留守兒童1361人,佔學生總數近9成。

不久前,四年級語文老師宋明麗講授《走月亮》。這是一篇講述母子在月光下牽手漫步的課文。她問孩子們,有什麼感受?沒有人答得出來。

孩子們告訴她,從來沒有與爸爸媽媽牽手散過步、看過月亮。

啟航學校創始人、校長陳亮偉說,留守兒童格外需要關注,一些孩子沉默自閉,是習慣了無人交流,還有些孩子調皮叛逆,不過是渴望被看見。

3年前,他邀請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王育霖到學校採風。一雙雙清澈卻膽怯的眼睛,讓王育霖心酸不已。他提議:組個合唱團吧?兩人一拍即合。

就這樣,湖南省第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在啟航學校成立。選拔團員的標準與音色、外貌、天賦無關——只選孤僻、叛逆或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

2017年首批入選的60餘個孩子,九成是留守兒童。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樂老師馬修用合唱改變了一群“邊緣兒童”的命運。馬修說:“教育不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

如今,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的這個留守兒童合唱團,就像中國版的“放牛班”。

漸進:《蝸牛》

↑9月13日,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王育霖在指導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彩排。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2017年4月13日,合唱團第一堂課。躊躇滿志的王育霖碰了一鼻子灰。

“同學們好,我是王老師。”話語落音,鴉雀無聲。一些孩子面無表情看著他,還有的蜷起身子,低下了頭。

這位在湖南藝術界頗負盛名的指揮家、湖南省合唱協會副理事長,使盡渾身解數,卻沒有一個孩子願意開口。

在大學校園裡,王育霖是最受學生喜愛的教授之一,可在這裡,他得不到迴音。走出教室,他有些沮喪,“我沒想過會這麼難。”

這一切,在陳亮偉意料之中。“改變不敢開口的孩子更有意義。慢慢來。”

王育霖請教了教育心理學專家和童聲合唱指導老師,又查閱了許多關於留守兒童的背景資料。

一週後,他再次來到啟航學校,帶著零食、玩具,努力與看起來膽大的孩子聊天,但收效甚微。

從湖南科技大學到啟航學校,單程要近5個小時:清晨6點半從湘潭出發,開車1個多小時到長沙,坐兩小時高鐵到縣城,再坐1小時車到學校。排練結束,趕回家已是午夜。

3年多來,他幾乎每週這樣往返一次。給合唱團的孩子上課,分文不取。

這位身材高大、不苟言笑的教授素來嚴厲。可在合唱團不下百次的排練中,他從未發過火。

“跑調了,也不能直說,更不能當著其他孩子的面說。”王育霖的辦法是用手勢提醒某個孩子,“聲音稍微輕一點”。

陳亮偉曾叮囑他,這些孩子敏感又好強,一定要耐心。

校長陳亮偉今年38歲,自稱“中國第一代留守兒童”,從小跟著爺爺在農村長大,“對留守兒童來說,成績重要,眼界和自信更重要”。

因此,他始終在堅持——

一些老師擔心學生成績滑坡,排練的孩子越來越少,他數次召開班主任動員會,又為合唱團安排免費補習;

一些家長擔心合唱團花費多,他承諾不收一分錢,演出和比賽的住宿、交通、服裝等全部費用由學校承擔;

……

漸漸地,王育霖發現,有女孩排練時會帶上紙巾,因為發現他愛出汗;有男孩會走到他身後,幫他捶一捶因久站而痠痛的腰……

漸漸地,幾乎所有孩子的成績都有提升。因為,合唱團立了規矩:成績下滑就要暫時離隊……

一天,兩個孩子主動對王育霖說,大家想唱音樂課本以外的歌。王育霖和孩子們商量選定《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任風吹乾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沒人能準確說出,是在哪一天,蝸牛有了飛翔的願望。

華彩:《夜空中最亮的星》

9月26日,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地頌歌》進行帶觀眾彩排。肖東鴿與丈夫坐在第10排。

這部反映精準扶貧歷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主要有六幕,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取材自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的故事,主持人何炅和一批小演員分飾“王老師”及合唱團的孩子。

第三幕的尾聲,“王老師”說:“今天,我們故事的原型,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來到了現場。我相信,此時此刻,他們的父母一定能聽到孩子們對美好世界發出的聲音!”

↑9月26日,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成員晴晴的媽媽肖東鴿在觀看《大地頌歌》彩排時落淚。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合唱歌聲中,孩子們從舞臺下方緩緩升起,肖東鴿熱淚盈眶。

她第一眼就找到了女兒——1排左起第2個,扎著馬尾辮的晴晴。這位多年來一直在外打工的母親,從未見過女兒在真正的舞臺唱歌。

“夜空中最亮的星/請你相信/有一天我會/改變我曾經的命運……”歌曲聲中,肖東鴿喃喃地對丈夫說:“女兒長大了。”

同在觀眾席上的陳亮偉,思緒飛到3年前——

2017年年底,衡陽市舉行中小學“建班制合唱團”比賽,錄製影片參賽。這是合唱團第一次比賽,學校小禮堂裡沒有觀眾,孩子們卻很緊張,小手緊緊攥著褲縫,滿頭大汗,錄了10多遍。他們獲二等獎,陳亮偉在學校舉行了盛大的頒獎儀式。

3年後,在首都燈光璀璨、座無虛席的劇場,孩子們笑容自如,聲音嘹亮。

站在第1排最中間的是林林。她歡快地擺動身體,從容地打著節拍。這個曾因一首《送別》淚流滿面的女孩,如今自信開朗,再不是當年躲在爺爺身後、不敢抬頭看老師的模樣。

第3排右起第4個女孩叫欣欣,父親罹患腦瘤,母親在外打工。黃花收穫季節,她會背起竹簍,跟著爺爺奶奶穿行在田野裡,摘下黃花,掙錢貼補家用。她告訴記者:“當我在田裡唱歌的時候,大雁都飛來聽了。”

“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祁東是我國黃花菜主產區之一。黃花又名萱草、忘憂草,可以在貧瘠的石縫間頑強生長,無懼雨打風吹。

迴響:《幸福的模樣》

9月26日晚,在長沙的演出結束,肖東鴿來到後臺。

晴晴像歡快的小鳥,撲進媽媽懷裡,驚喜地說:“媽媽你怎麼來了!”

肖東鴿幫女兒捋了捋額間亂髮,笑著說:“媽媽一直在臺下看著你的。”女孩眼圈紅了,過了一會兒,又跑到爸爸身邊,充滿期待地等著表揚。

合唱,為灰色的童年畫上了色彩——

“只要我唱得夠大聲,爺爺在另一個世界一定能聽到。”這是曾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如今爺爺已離世的小瑩。

“我想一直唱歌、一直讀書,成為陳校長和王老師這樣的人。”這是父親尚在服刑、母親離家出走的小捷。

“每次唱歌,閉上眼睛就能看到星星。媽媽說她可以和我看到同一片星星。”這是常因想念媽媽而哭泣的瑤瑤。

……

總有一種力量,能治癒一個社會向前飛奔時撕裂的傷口。就像總有一首歌,能唱進每一顆童心最深處。

採訪中,我們問孩子們:最喜歡哪首歌?許多孩子回答:《幸福的模樣》。他們迫不及待地唱給我們聽——

“幸福是什麼模樣/是常常坐在爸爸的肩上/幸福是什麼模樣/是天天依偎媽媽的身旁/幸福是什麼模樣/是還能看到微笑的臉龐/幸福是什麼模樣/是像鳥一樣自由地飛翔……”

乘著歌聲的翅膀,小小少年飛越大山,有了幸福的模樣。

(原標題:這個故事,是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流程編輯:T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