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本土縱深機場遭轟炸,普京的反應值得肯定!戰鬥民族開始面對現實

就在最近三天,俄本土三座機場遭到烏軍的轟炸,其中一座機場距離俄首都莫斯科只有大約160公里,轟炸導致至少2架圖-22M戰略轟炸機毀損,3名俄軍人員死亡。襲擊發生之後,用《環球時報》的話說——“震驚世界”,

一方面,貌似弱小的烏克蘭,居然把俄羅斯“欺負”到這種地步,差點就“反攻莫斯科”了,烏軍是怎麼做到的?另一方面,都知道俄軍在戰爭中表現拉垮,但拉垮到這種程度,讓人怎麼都想不到。

因此,烏軍成功轟炸俄縱深機場之後,網上基本上是一邊倒的對戰鬥民族的“奚落”和反思,就連最鐵桿的“鵝粉”都找不到任何理由為俄羅斯“辯護”,畢竟烏軍轟炸機都飛到了莫斯科附近,還能怎麼說呢?不過需要指出的是,

此次俄本土遭襲,俄羅斯的反應還是值得肯定的,原因很簡單,普京再也沒有找任何的藉口,

也沒有掩飾本土機場遭到轟炸的事實,相關新聞和訊息都進行了如實的報道,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今年8月9日,俄羅斯位於克里米亞的薩基機場發生猛烈爆炸,大量軍機被毀,存放大量彈藥的4個軍火庫被炸平,多人傷亡,

當時俄官方對外宣稱是有人“違反消防規定”,引發了“彈藥爆炸”,

然而烏軍坦承這是自己的“傑作”,衛星照片也顯示現場“彈坑密佈”。很顯然,為了避免打擊國內的民心士氣,俄羅斯選擇了掩飾。

這次俄本土三座機場被炸,距離俄烏交戰前線距離更遠,甚至發生在莫斯科近郊,但俄官方沒有再“遮遮掩掩”,而是實事求是地承認遭到了烏軍的轟炸,這雖然非常難堪,非常難受,但的確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這說明戰鬥民族終於開始“面對現實”。面對什麼樣的現實?

1、俄羅斯陷入了戰爭困境;2、速戰速決已經是不可能;3、隨著戰事的持續,俄本土甚至莫斯科也已經“不再安全”;4、俄羅斯可能會輸掉戰爭。

今年1月份,普京指示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提出“核戰打不得,也打不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大家都知道,俄羅斯之所以是“強國”,就是因為它的核武器,用前美國駐俄大使麥克福爾的話說,在核武領域,俄羅斯是“全球性大國”,“而中國不是”,俄羅斯的部分核武器甚至比美國都要先進,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普京為什麼要“自廢武功”,或者說,為什麼要“束縛手腳”,宣佈“不打核戰”?

一方面,是因為當時俄領導層已經考慮到俄烏衝突可能“無法避免”,但又擔心西方插手俄烏衝突引爆“核戰爭”,所以才提出“不打核戰”,並且得到了五常大國的“一致同意”。另一方面,以普京為首的俄領導層普遍認為,俄軍對烏作戰行動會“迅速贏得勝利”,莫斯科根本不需要動用核武器,或者“核威懾”。從這兩個方面可以看出,莫斯科戰前根本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會陷入“戰爭困境”。

開戰之後,俄軍的戰術是“快速推進”、“四面開花”、“多線作戰”,且“沒有最高指揮官”。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普京相信俄軍能在短時間內以“壓倒性優勢”獲得決定性勝利,所以才會“多線出擊”,沒有攥成拳頭,最終普京不得不從基輔郊區撤軍,當時咱們就說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普京不會再有奪取基輔的機會,就像希特勒沒有第二次圍攻莫斯科的機會一樣,撤軍、集中兵力之後,俄軍才艱難拿下馬裡烏波爾。

開戰滿一個月,普京已經“痛苦地”認識到,俄羅斯陷入了困境,

掉入了陷阱,所以才會想要和基輔政權進行談判,希望能夠“體面結束戰爭”,但西方炮製“布查鎮大屠殺”,烏克蘭上下同仇敵愾,要與俄羅斯“血戰到底”。轉眼間,戰事進行到了8、9月份,在西方的支援下,烏軍開始反攻,先後拿下哈爾科夫、紅利曼,並在11月初“兵不血刃”的攻佔了俄“本土”——第聶伯河右岸的赫爾松地區。

期間烏軍開始對俄本土發起“精確”打擊,先後襲擊了克里米亞的薩基機場和克里米亞大橋,都取得了“顯著戰果”。

所以這10個月的戰鬥打下來,普京等俄羅斯領導人的頭腦是“越打越清醒”,“越打越痛苦”,

一開始是“莫斯科清醒”,也即只有俄領導層意識到“現實的殘酷性”,但隨著戰事的拖延,本土不斷遭襲,俄羅斯陷入困境的事實就像“紙包不住火”一樣,俄民眾、俄媒體也普遍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這一次烏軍用前蘇聯研製的圖-141無人機,在西方情報的支援下,飛越數百公里,躲過俄本土層層防空網,對俄縱深機場實施精確打擊,普京一點沒有遮掩,俄官媒也沒有“遮羞”,而是老老實實的承認,予以了客觀的報道。

不可否認,目前俄羅斯依然佔據著烏克蘭20%的領土,但形勢對俄方非常不利: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要價太高,莫斯科“求和”失敗,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就表示,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戰鬥;另一方面,繼續打下去對俄羅斯也沒有什麼“好結果”,不過是持續的“消耗戰”,而單單美國的GDP就是俄羅斯的10多倍,更別說30國組成的北約軍事集團,用俄國家電視臺主持人的話說,這30國的GDP差不多相當於全球的一半。記得開戰的第2天,咱們在文章中就指出,俄烏衝突千萬不能打成“持久戰”,普京出兵是在“賭國運”,結果“一語成讖”,被咱們料中了。

現在普京該怎麼辦?一來,是要“承認現實”,

對國民要誠實,事實上“瞞也瞞不住”了,就算不承認錯誤,起碼也不能再掩蓋事實了,用咱們的話說,就是“實事求是”,不要再“欺騙人民”了。

二來,就是爭取在烏克蘭打幾場漂亮的翻身仗,

然後再爭取和美國進行談判,沒有戰場上的勝利,怎麼談都是無用的,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更加得不到,所以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才表示,俄美談判是暫停,“並未停止”。

三來,加強與伊朗、中國的“戰略互動”,特別是中國。

就在最近,中俄轟炸機在完成戰略巡航之後,“互降對方機場”,當時咱們就指出,這還遠遠不夠,中俄乃至朝鮮,都必須“一個賬本算賬”,必須“抱團取暖”,在戰略上要“同步”,政治上要“一致”,要結成“不是同盟的同盟”,而不僅是軍事的“協同”。實事求是地講,如果戰略上不同步,僅僅在在軍事上“一致對美”,也是“下下之策”,那意味著“戰爭來敲門”。

最好的“止戰”的方式,不是“戰而勝之”,而是“不讓戰爭發生”,而為了做到“不戰而勝”,或者至少“不發生戰爭”,除了“投降”之外,就是戰略協同,既不互相拖後腿,還能避免被美國“各個擊破”。所以,咱們認為,政治上、戰略上的“高度互信”、“高度協調”,遠比“聯合軍演”、“互降機場”重要得多。還是強烈建議普京,儘快拿出俄羅斯看家底的武器技術和中國進行交換,中國幫俄羅斯富,俄羅斯幫中國強。

俄羅斯恐怕撐不了太久,

俄烏衝突如果不能在2023年結束,俄國內怕是就要“鬧革命”了

。烏克蘭為什麼要“奔襲”俄本土縱深目標,這不是軍事行動,本質上是“政治行動”——羞辱俄羅斯、打擊普京的威信、打擊俄軍士氣和俄民眾的信心。烏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才會表示,

如果俄羅斯願意放棄核武器,“烏克蘭可以保證俄羅斯的安全”。

2023年對俄羅斯,對中國,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都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國際局勢動盪不安,中俄都必須“直面淋漓的鮮血”,做一個“真的猛士”,實事求是,爭取人民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