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在嚴寒冬季重回烏克蘭:連續停電停水40小時,發電機3萬多元一臺,防空警報聽到心慌

在烏克蘭城市利沃夫,防空警報再次響起。

自今年10月以來,俄軍的攻勢加大,防空警報響得更加頻繁。柯義是利沃夫美術學院的在讀博士,今年是他讀博的最後一年。不知不覺,防空警報已經變成了他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防空警報的聲音,我這輩子再也不想聽到,聽到就會心發慌,”他對九派新聞說。

寒冬時的烏克蘭,四處下起茫茫大雪。由於多地的基礎設施遭到打擊,多個城市自10月以來頻繁停電停水。隨著冬季到來,氣溫大幅降低,供電缺口進一步拉大,供暖形勢嚴峻。對烏克蘭民眾來說,這個冬天是一場異常嚴峻的考驗。

如今,柯義在當地的安置點做志願工作,幹一些體力活,幫忙搬運物資。他說,現在剛剛開始入冬,氣溫在零下兩三度。一月底到二月初最冷,大部分時候氣溫在零下十多度,凌晨溫度會更低。真到了那個時候,他打算搬到安置點住,那邊有供暖,也省一點電費。

基輔街頭。圖源/《紐約時報》

【1】夜晚,城市一片漆黑

停電後,利沃夫大街上一片漆黑。柯義走在大街上,感覺穿越回了小時候,“烏克蘭不僅停電,更要省電,大的建築物都不開燈,而且是全國範圍內的大建築都不開燈。”

停電以後,手機訊號變得特別差,流量也用不了。他記得有一次停電,手機沒訊號,但是他得去見一個朋友,在市中心。那天特別冷,雪沒有化完,街上很少有店鋪在發電。路人行色匆匆,有的是回家,有的在往市中心走。他走了好久,最後才找到一家酒店的餐廳坐下,餐廳有WiFi,他這才與朋友聯絡上。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1月23日,烏克蘭電網公司宣佈,烏克蘭全境進入停電狀態。此外,基輔市長宣佈,基輔所有地區暫停供水。

此前,首都基輔、利沃夫、敖德薩等城市在內的烏克蘭多地發生爆炸。當地政府稱,多處重要基礎設施遭到襲擊,部分地區水電供應中斷。

“停電在11月底特別嚴重,政府、民眾都有一個調整和適應階段,從12月初開始,搶修維修變快了,電力恢復也快了,”柯義說,當下會輪流停電,幸運的話會一整天有電,有時在上午十點鐘停電,下午三點到四點鐘的時候才來電。12月7日停了大概有五個小時,已經算比較少,此前的兩週,經常從早上停到晚上。來電的時候是在凌晨,凌晨來一下電,等到早上又停電。

停電造成越來越多問題。公共交通被迫停運,便利店暫停營業,許多家庭因停電無法烹飪,恐慌情緒在蔓延。

停電後的基輔。圖源/《路透社》

“我家供電與供暖是一起的,電暖管道分開的家庭供暖不受影響,”柯義說,現在烏克蘭剛剛開始入冬,氣溫在零下兩三度。真正最冷的時候是一月底二月初,那個時候出去,風就像刀一樣颳著臉,白天大部分氣溫是零下十多度,凌晨溫度更低。到那個時候,他打算去安置點待著,那邊有供暖,也省一點電費。

據美聯社報道,烏克蘭官員們表示,因為俄羅斯空襲對電網造成巨大破壞,從11月底到明年3月,烏克蘭人可能面臨持續停電。為應對這種局面,當局正敦促人們囤積物資,撤離受災嚴重地區。

基輔市長維塔利·克利奇科說,基輔的300萬居民將迎來一個嚴酷的冬天。他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說,這是二戰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冬天,基輔必須作好準備,以應對低溫下大面積停電的“最壞情況”,部分居民將不得不撤離。

當地時間12月22日,烏克蘭國家電網公司釋出訊息稱,首都基輔大規模斷電情況仍在繼續,該市電網壓力情況短期內無法得到緩解。

在基輔的中國留學生劉毅,經歷了一次四十幾小時的停電停水。11月23日下午兩點多,他正在煮麵,聽到了爆炸聲,之後突然停電停水。他用充電寶和備用水,熬過了那兩天,室內溫度在五六度,他只能穿著厚厚的睡衣禦寒。

基輔這次的大規模停電中,徐不美記得自己曾經3天沒有洗澡,“我們這邊洗澡燒水要用電,那幾天你開啟窗,一眼望出去,一片漆黑。”她是烏克蘭國立美術學院的留學生,10月回到基輔後,這裡基本能保持一個正常的生活。這個學期都是線下上課,但從11月底,因為供電的問題,改成了線上授課。“基輔的冬天很冷,有幾天在零下八度,如果學校沒有暖氣,像我們畫人體什麼的,模特不可能在這個天氣下不穿衣服來給你畫。”

頻繁停電,也讓她家裡的供暖出現了一些問題,她買了一些小家電,像暖風機,暖氣片,但這些都需要電力來維持運轉,“沒有電的話,宿舍就會很冷,只能穿多一點,多蓋幾條被子。”

白天停電的時候,劉毅一般會去市中心溜達,去有暖氣的店裡逛逛,消磨一下時間。“去年冬天也偶爾停電,但不會停這麼長時間,”劉毅對九派新聞表示,目前基輔每天停電超過5小時,他收到一張停電時間表,做好安排就不會被影響。

烏克蘭女孩卡佳和丈夫銳傑乘坐撤僑包機來到中國,她的父親未滿60歲,只能留在烏克蘭境內的城市烏曼,母親也選擇留下來陪他。

目前,卡佳的父母經營著一家木工廠,木工廠需要根據停電時間表來定運營時間。卡佳告訴九派新聞,工廠一天會停電3次,比如早上8點到10點,中午12點到下午兩點。她的父母會調整工人的工作時間,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受到影響。她的父母沒有住公寓,而是住在自建的房子裡,不用擔心供暖問題,停電了就燒柴火,停水了則打井水。

大面積停電開始以後,發電機和充電寶的價格就翻倍了。 柯義在十月初買了一臺發電機,那個時候一臺7700瓦大概是15000人民幣,後面價格翻了一番。之前大家不怎麼用的蠟燭,這段時間價格也漲了大概20%。一些烏克蘭人已經在用罐頭瓶和紙板、蠟燭塊來做照明工具,“這個還挺實用的,能燃燒三到四個小時,也不容易走火”。他說。

【2】冬天,重回烏克蘭

為了自己的學業,徐不美和劉毅回到基輔,親歷了這個嚴酷的冬天。

2月,俄烏衝突爆發,徐不美回到中國。今年是她留學的最後一年,因為課程都要求線下,如果不回來上學,畢業證就比較難拿。她諮詢過老師,如果不能回來就得休學一年,考慮再三,她還是決定回來。

“回來之前也會有些顧慮,但是自己在這邊生活了幾年,結合當時的情況,我覺得動亂不會太嚴重,也諮詢了一下留在這邊的同學,覺得還可以,就過來了。”

十月初,她從國內坐飛機到波蘭,在波蘭轉到摩爾多瓦,然後再坐大巴到基輔。此前國內有直飛烏克蘭的飛機,後來被取消。當時,她從國內飛波蘭要十來個小時,從波蘭到摩爾多瓦兩個多小時,再坐大巴12個小時。“花了兩天才回到基輔,那段時間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回來,後來再過一段時間就沒什麼人了。”

劉毅讀的是音樂專業,上網課效果不太好,今年8月,他輾轉多地,歷經三十多個小時,從廣州到了基輔。這一路,他基本沒閤眼。烏克蘭海關查得很嚴,會問很多問題、檢查大件行李和護照等,到境內就很順利了。

回到基輔後,徐不美頻繁聽到爆炸聲。

當地時間10月10日上午,基輔發生多次爆炸。俄媒稱,俄軍發射的一枚導彈落在了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附近。此外,烏總統辦公室稱,烏多座城市遭俄軍導彈襲擊,已造成平民傷亡。當天,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釋出提醒:當前,烏全境空襲頻繁,安全形勢嚴峻。再次提醒所有中國公民,自國內不要來烏,自第三國不要返烏,堅持留烏人員務必做好應急和避險。

10月10日發生爆炸時,劉毅的家距離爆炸點兩三公里,正在睡覺的他被爆炸聲吵醒。“當時是上班早高峰,爆炸造成了不少傷亡”,第二天,他經過事發地點,路面被炸出的大坑已經修好。

他發現,爆炸是有規律的,“不會天天炸,今天炸完了,接下來幾天都會很安靜”。他的手機上裝好了爆炸預警的APP,只要有俄羅斯的導彈從黑海或本土發射,手機上會有實時的導彈追蹤路線,讓民眾做好準備。

基輔響起防空警報,民眾躲進地鐵站。圖源/法新社

聽到爆炸聲,徐不美已不再害怕,“可能也習慣了,我比之前淡定許多。”雖然偶爾會有爆炸和防空警報,與二月相比,她的生活已恢復正常,“現在照常上課,沒有水電,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家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能做什麼就做什麼,我覺得在街上反正是安全的,在樓裡還更害怕一點,我同學都天天都外出,去市中心那邊。”

以往熱鬧的市中心變得蕭條,臨近聖誕,在沒有音樂和彩燈裝飾的街頭,她感受不到節日氛圍,“裝彩燈肯定比較費電,現在氣氛比較沉重,大家也不會去慶祝節日”。

柯義在五月離開了烏克蘭,受邀去荷蘭做一些分享,也順便為烏克蘭的安置點做募捐。他在荷蘭的超市裡工作了幾個月,十月初又回到了烏克蘭。再次回來,是因為他想幫助烏克蘭的難民為過冬做準備。

八九月份。利沃夫很少有爆炸聲。10月10號左右,柯義家前後都有爆炸,出門都可以看到煙霧,“那天確實把我嚇到了,防空洞也變得擁擠,第二天警報響起,去防空洞的人也很多。”

回來之前,他做了最壞的打算,“我就想,即使有一天炸到我家門,我該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向父母解釋。我爸媽都在國內一個小鄉鎮,他們還是挺擔心我的,我經常需要給他們打影片報平安。”

【3】陷入衰退的烏克蘭經濟

俄烏衝突升級以來,烏克蘭經濟步履蹣跚,民生問題加劇。

一方面,2022年烏克蘭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勞動力市場遭到破壞,至少500萬烏克蘭人失業。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斯韋麗堅科日前表示,由於電網基礎設施受到破壞,烏克蘭經濟部預測,該國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下降32%至33。5%。世界銀行10月份釋出報告指出,俄烏衝突摧毀了烏克蘭眾多工廠、農田。預計重建工作將需要至少3490億美元,相當於烏克蘭2021年全年經濟總量的1。5倍。

另一方面,烏政府債務問題加劇。11月底,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財政、稅收和海關政策委員會主席蓋特曼採夫說,截至今年10月底,烏政府債務規模達1031億美元。為填補預算赤字再次舉債,是烏政府債務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此前烏政府曾預計,2023年至少需550億美元國外援助,以覆蓋基本開支。《華盛頓郵報》報道說,烏克蘭可能“無法履行外債償付義務”。

12月13日,在巴黎舉行的一場經濟論壇上,烏克蘭總理傑尼斯·什米加爾表示,如果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打擊持續下去,烏克蘭全年GDP將萎縮高達50%。這場會議上,數十個國家和機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總計超過10億美元的援助,以幫助烏克蘭度過這個冬季。福克斯新聞報道稱,這筆資金預計將為烏克蘭提供急需的援助,但遠遠低於該國重建所需的實際支援。

“現在烏克蘭總體處於後方支援前線的狀態,物資供應和財政預算都會傾向軍隊,”柯義在歐洲的朋友普遍抱怨物價上漲,荷蘭人、德國人抱怨油鹽糧食、水果全都漲價,烏克蘭這邊物價也在上漲。

他之前收到赫爾松的難民發來的簡訊,上面說“我好久好久好久沒有用手摸到過這麼長、這麼可口的麵包,半年沒有吃到糖,幾乎忘了糖果的滋味。”

“政府一直在努力幫助難民,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柯義見過一個救濟站,每個人只能用塑膠袋裝一碗蕎麥。一些當地人對他說,他們一個月的工資在2000人民幣左右,“其實,一個月也就200美金到300美金之間,it行業工資高點,有上千美金。一些農村地區,可能100美元都不到。”他說。

停水後,赫爾松的居民從河裡取水。圖源/《紐約時報》

柯義想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難民們。他組織了兩次在荷蘭的募捐,號召海外華人給烏克蘭捐過冬的衣服。來捐衣服的人很多,這一點讓他很吃驚,也很感動。“大傢俱體捐了多少衣服我也沒統計過,當時去荷蘭兩趟車,滿車500噸。去了布達佩斯兩次,一次是大車,一次是小車。”

在烏克蘭,他見到了許多悲慘的人。一位安置點的朋友,27歲就被炸死在戰場上,還有個40多歲的“光頭鄰居”,沒什麼作戰經驗,“政府徵兵,他去了,然後就戰死了。”

從奧德賽村子過來的一家人,因為交不起去德國的車費,被扔在了利沃夫的安置點。一家六口人,有四個孩子,還有一個奶奶和她的女兒。奶奶的女婿死了,一家失去了經濟來源。柯義幫忙聯絡了德國的另外一個機構,給他們做登記,拿到了德國給的補助。

那天,他拿著300美金,交了這一家人的車費。“那個60歲的阿姨,跑過來要抱著我,真的是跪下了。當時我覺得很心酸,就把她扶起來,我說你不用這樣,這也是中國朋友捐的錢,希望能夠幫到你。”

那時他才知道,有些東西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一些人來說卻是救命的錢。

戰爭“烏雲”下,每個人的前途充滿變數。劉毅的一些烏克蘭同學,目前還在歐洲第三國,不願重返家園,“歐洲對烏克蘭人挺好的,德國給他們一個月發400歐元(約合人民幣3000元),相當於烏克蘭人在基輔一個月的工資了。他們在歐盟國家,邊上網課邊打工,時薪15歐元,怎麼也比在烏克蘭掙得多。”

據《紐約時報》報道,烏克蘭有近800萬人在國外尋求臨時避難所,而國內有近700萬人流離失所。教育、社會、醫療服務和基礎設施,都需要時間和資金來恢復重建。

明年碩士畢業後,劉毅計劃在波蘭或烏克蘭繼續讀博,他的烏克蘭老師希望他能留下來,“如果沒有戰爭,我肯定考慮烏克蘭,畢竟對這兒有了感情”。

而柯義憧憬著,這個國家有一個更穩定、美好的未來。他近期不打算回國,16800塊的機票太貴,他不願意浪費這個錢。在烏克蘭,他盡力去鼓勵、幫助陷入困境的人。

“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有殘酷的一面,但也需要光,現在是烏克蘭最艱難的時間,這個冬季熬過去以後,會好的。”他說。

(文中徐不美、劉毅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李沐曦 實習記者 張玉霖

【爆料】請聯絡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