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小妾在飯桌前站了24年,兒子登科及第後,她才被允許坐下吃飯

古往今來,文人多風流。民國時期,有許多名士都擁有三妻四妾,這似乎已經成為民國時期文人圈裡的共識了。

然而,有一位身居要職的大人物,卻在夫人早逝後,終身未再娶。他就是曾經擔任過國民政府主席,作為

“湖湘三公子”之一的譚延闓

那譚延闓為何會在文人圈裡“格格不入”呢?其實,這和他

身為小妾的生母李氏

有關。

在飯桌前站立24年

在古代婚姻裡,雖然男人大多數都是妻妾成群,但實際上正妻與妾室之間的地位,可謂是天壤之別。

《穀梁傳》有云:“毋為妾為妻。”

意思就是,在正妻去世之後,妾室是不可以扶正的,有妾無妻的男人,仍然算作是未婚的。由此可見,在封建社會里,妾室的地位是十分低賤的,可以說與丫鬟地位差不多。

譚延闓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父親

譚鍾麟,妾室眾多

,家中除了正妻之外,還有多位側室,譚延闓的母親李氏就是其中一位。

譚鍾麟

關於這位李氏的生平,歷史上只是一筆帶過,主要記載的還是與譚延闓相關的一些資料。其中,最引人津津樂道的,還是

她在譚家飯桌前站了整整24年

的事。

在封建觀念裡,嫡庶尊卑有別,在一個家庭裡,嫡妻和丈夫為“正”,而妾室就是“卑”。就像吃飯的時候,妾室們是不能上桌的,只能站在飯桌旁,給自己的夫君和正妻,盛飯佈菜。

李氏身份低微,自然也是如此。每當到了飯點,她就會早早等候在一旁,恭敬地服侍男女主人用餐。

這一站就是24年

,直到譚延闓

科舉及第,考中進士之後

,李氏才被允許上桌吃飯。

母憑子貴

小妾是庶出,但小妾生的孩子卻算半個主子。如果孩子聰明機靈,深得丈夫的疼愛,那麼小妾的日子也會好過。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孩子就是女人們的唯一指望,只有子女們功成名就,母親才能母憑子貴。

李氏因為身份,在譚府之中受盡冷遇,更讓她難過的是,譚延闓也因為“庶出”的身份,經常受到欺負。

李氏性格軟弱,只會逆來順受,她深知只有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才能結束這樣受人白眼的日子。

因此李氏對譚延闓的教育十分重視,她常常教導譚延闓要奮發向上,好好學習。而譚延闓從小將母親的遭遇看在眼裡,也明白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所以,譚延闓對待學習十分用功,其他兄弟都在玩耍的時候,他卻經常學到深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04年,譚延闓參加了清朝末年最後一次科考,中試會元。4月又參加殿試,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

一時之間,譚延闓聲名大噪,譚鍾麟看在眼裡,樂在心裡,他十分欣慰,認為自己後繼有人了,對於養育了譚延闓的李氏,譚鍾麟也給予了很多獎賞。

從此,李氏被允許上桌吃飯,結束了她24年站立於飯桌旁的日子。眾人不敢再低看李氏,漸漸地,李氏身份僅次於正妻之下,做到了真正的母親子貴。

抬棺出殯

譚延闓的成就,越來越高,李氏的生活也越過越好,不過好景不長,李氏卻身染重病,

於1916年在上海病故

譚延闓從小和母親十分親近,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孝子。聽到了母親去世的訊息,譚延闓完全不顧自己新上任的

都督職位

,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毅然決然地奔赴上海。

生前的李氏,雖然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實際上仍然是個小妾,按照當時譚家的族規,妾室是沒有資格從譚府正門出殯的,李氏的靈柩,只能從側門出去。

譚延闓本就極度厭惡封建文化,但為了母親能夠入土為安,還是強忍著怒火,與族長交涉,可長期受封建思想的族人們絕不贊同,紛紛跳出來,阻攔譚延闓。

譚延闓火冒三丈,竟然一下子躺在了李氏的棺材上,直言:

“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

這一舉動,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那時候譚延闓已官至都督,譚家宗族的人不敢與他再多有爭執,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讓李氏的棺材,從正門出去了。

縱觀李氏的一生,從丫鬟到小妾,從妾室到都督之母

,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而她的一生,不也是舊社會女性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