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網友見真人轉身就走,離婚丈夫索要100萬,腦癱詩人餘秀華的往事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開啟······而它們,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2015年,餘秀華的這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夜之間火遍了整個中文網際網路,餘秀華之所以會火,除了因為她寫的這首詩有些驚世駭俗,被一些人奉為了圭皋外,還因為餘秀華的身份:她是個“腦癱”詩人······

餘秀華

餘秀華的成長曆程

1976年4月,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裡出生了一個女嬰,很不幸的是,這個女嬰出生時因為母親難產造成缺氧,出生時就先天性腦癱。因為腦癱,她遲遲學不會走路,只能手腳並用的在床上爬來爬去。

雖然得了“先天性腦癱”,但是餘秀華並不笨,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就學會說話了,但是說起話來口齒不清,面部肌肉也經常性地抽搐,平日裡就墊著棉被在床上躺著,嘴角還直流口水。

對於這麼一個女兒,餘秀華的母親可以說很是苦惱和難過,不停地嘆息:“這是造的什麼孽啊。”

餘秀華

為了給女兒治病,餘秀華的父母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到處為她求醫問藥,結果沒有起到一點效果,餘秀華還是站不起來。後來有高人給他們指了一條明路:“去北京吧,哪裡技術先進,說不定能治好孩子的病。”

那一晚,二老清點了一下家裡的積蓄,最終決定孤注一擲,帶著餘秀華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到了醫院之後,醫生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番,然後嘆了一口氣,說出了讓二老絕望的話:“屬於先天性腦癱,無法治癒!”

餘秀華

醫生的這一番話,在餘秀華的父母看來,就相當於給自己的這個孩子“判了死刑”,徹底對治好孩子不抱希望的他們決定不再折騰,順其自然,以後隨便找個好人嫁了吧,嫁不出去······,就那樣吧。

一轉眼,餘秀華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了,因為她還是不會走路,父母每天輪流揹著她上下學,風雨無阻。

在餘秀華十歲那一年,終於搖搖晃晃的站起來了,但蹣跚學步的她走起路來跌跌撞撞的,就像是一個醉漢一般,時不時的就會摔倒在地。有時候遇到下雨天,餘秀華走著走著摔倒在泥坑裡,弄得渾身上下都是汙水,一些路過的同學見狀紛紛圍上來嘲笑,給她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餘秀華

身體上不如常人,並不代表腦子就比別人差,在上學時餘秀華的數學成績很差,但是語文成績很不錯,尤其是作文這一項,經常被老師拿來當範文閱讀,這個時候,同學們讚歎的目光,是她上學時少有的美好記憶。

1995年高三開學後不久,因為“字醜”導致語文成績被老師批了0分的餘秀華一怒之下回了家,看著面前的一摞教科書,感覺到了一陣沒來由的煩悶,想到學校里老師異樣的目光,同學們或有意或無意的躲避行為,覺得“唸書真沒勁”。最終,越想越氣的她一把火把所有的教科書全都燒了。

餘秀華

這一把火,燒斷了餘秀華的學生時代。

輟學時餘秀華已經19歲了,高中都沒畢業,身上又有疾病,顯然是很難找到正常工作的,她因此只能回家務農。問題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餘秀華又能幹什麼呢?在家裡,面對的只有父母止不住地長吁短嘆:“唉,造孽啊。”這個詞,她已經聽了19年了。

為了證明自己能行,不是一個吃閒飯的,餘秀華趁父母不備悄悄地跑到了田地裡幹農活,問題是手腳都不利索的她,怎麼可能幹好農活呢?忙活了半天,草沒鋤下來幾根,苗卻差點被屠戮殆盡。

餘秀華

過了一會兒父母過來了,望著“橫屍遍地”的田地和一聲不吭的女兒,心裡更加的煩悶,女兒又是好心,也說不出數落的話來,最終千言萬語匯成了三個字:“造孽啊。”

種地風波後,餘秀華為了不給家裡“添亂”,整天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雙眼空洞地望著窗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

餘秀華

父母見到頹廢的女兒後,擔心她會出事,就在村口給她盤了一間小店,做做生意,不要整天七想八想的。然而,餘秀華並不是經商的料,性格還很古怪,客人來了問能不能便宜點,她說:“你愛買不買,就這個價!”沒幾天,她就把全村人得罪乾淨了,小店冷清異常。

小店裡終日沒客人,餘秀華就在外面支起了一個棋攤和人家下象棋。雖然身體不太好使,但她無師自通的象棋水平的確很高,誰也下不過她,後來還去參加了省裡的比賽,得了個季軍。

餘秀華

問題是,象棋沒有名師指點,單靠自己走下去很難,因此餘秀華最終還是沒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而是選擇了回家,讀讀書,寫寫詩,喂喂兔子。她把兔子當成了“閨蜜”,可惜沒過多久活蹦亂跳的“閨蜜”們就一個接一個地被她養死了。

不幸的婚姻

也就在餘秀華輟學這一年,她家裡來了一個媒婆。媒婆見到餘秀華的父母后,十分勤俐地表示有一樁“大喜事”,一個外鄉人看上你家女兒了,那人老實本分,踏實肯幹,是個過日子的好手,就差沒說她再年輕幾十歲自己就嫁了。

餘秀華

被媒婆說的怦然心動的父母當即決定安排女兒和那人見一面,餘秀華並不願意這麼早就把自己嫁出去,但是一直在家裡面啃老的她也沒有反對的立場,最後還是和那個叫尹世平的男人見了面。

在餘秀華的心中,她要找的是個帥帥的“白馬王子”,臉色黝黑,面板粗糙的尹世平顯然不符合她的想象,整場見面活動中餘秀華和尹世平基本沒說過幾句話,她的父母和媒人倒聊的十分歡暢,明明才第一次見面,就已經商量結婚的日子安排在哪一天了。

第一次見面三個月後,餘秀華和尹世平結婚了,婚後的生活平平淡淡如白水一般,餘秀華看覺得尹世平不懂浪漫,不配自己,尹世平覺得餘秀華喜歡無病呻吟,理解不了她的腦回路。但生活該過還是得過,他們結婚翌年就有了一個兒子。

尹世平倒是沒有多少不良的嗜好,就是心胸比較的狹窄,而且喜歡喝酒。有一次,喝多了的尹世平因為一些生活瑣事和餘秀華大吵了一架,最終動起了手,拖著她的腦袋往牆上撞。一聲悶響過後,餘秀華的腦袋上起了一個鴿子蛋大小的包,兩人也徹底撕破了臉開始分居,孩子留在外婆家照顧。

之所以不離婚,是因為在鄉下人看來,離婚是“有辱門楣”的事情,餘秀華的父親余文海堅決不同意女兒離婚,因此只得拖下來。

一首詩

和丈夫分居之後,餘秀華開始正式寫詩了,在最開始她寫的詩都是自娛自樂,留給自己看。直到2005年餘秀華才第一次將自己寫的詩用信封裝好,郵給報紙投稿,沒過多長時間她就收到好訊息:她寫的詩歌發表了。

餘秀華

之後,餘秀華開始向武漢、荊門的各家媒體投稿,發表詩歌換取稿費。後來她學會了上網,經常跑去網咖,在各家原創詩歌論壇裡面發表詩歌,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2009年時鐘祥本地的網友湊了 2900元錢給她買了一臺屬於自己的電腦,她也開始玩起了部落格。

網路上形形色色的網友讓餘秀華渴望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2012年時她不顧家裡人的反對,獨自一人跑去了浙江溫州,在一家專門為殘疾人辦的工藝品廠裡面當流水線工人,白天干活,晚上寫詩,並讀給工友聽。然而,習慣了辭藻華麗,工仗整齊、意境深遠、言簡意賅的古體詩的工友們聽不懂她說的是什麼,甚至產生疑問:“你那是詩?”

餘秀華

在工廠裡幹了一個月後,餘秀華就跑回家了。別人問她為什麼回家,她說周圍人太世俗,都是木頭,不理解她的浪漫。她的父母卻無情地揭穿了真相:“她手腳不利索,幹活慢。在流水線上撕皮包時使不上勁,就怪自己搭檔,還和人家吵了一架,領導聽到動靜出來勸架,說給她換個崗位。結果她死活不願意,說‘這個位置好,誰都別想把我換走!’”

最終,餘秀華這一個月一分錢沒掙著,反而還跟人家借了一百塊錢的回家路費錢。

2014年10月,餘秀華去看望一個異性朋友,之後和一群平時聊得不錯的詩友在網路上聊天,聊著聊著,有人說了“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句話。餘秀華覺得這一句挺好,就以這個為題寫了一首詩。

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創作這首詩時,其實開玩笑的成分居多,但2015年1月15日至1月16日,她的這一首詩卻突然在微信平臺上爆火了。結合餘秀華身上“腦癱”、“農婦”的人設,她很快就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被稱為“腦癱詩人”、“農民詩人”、“草根詩人”。

復得返自然

餘秀華火了之後,有記者問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她說:“結婚!”現在火了,有錢了,她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餘秀華

不久後,餘秀華跟丈夫尹世平打電話提出離婚,尹世平知道她發達了不同意,說要離婚也行,最少出一百萬。餘秀華說:“如果這個月回來離婚,我給你15萬,等到下個月,就變成10萬了。”於是,尹世平就回來了。

2015年10月,餘秀華成功領到了離婚證,在回程的車裡,兩個人都很平靜。在下車時,餘秀華險些摔倒,尹世平還破天荒地拉了她一把。

離婚了,餘秀華笑的很開心,尹世平笑的也很開心。餘秀華的母親卻一點也不開心,待餘秀華回家後,母親還和她大吵了一架,老太太一直想維護這個家的完整。

餘秀華

一年後,餘秀華的母親因癌症逝世了。

爭議不斷

在一些人眼裡,餘秀華的不幸人生將她造就成了一個完美的人,而她“腦癱詩人”的人設也讓她獲得了極大的同情。但是,世界上是不存在完美的人的,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餘秀華的“名言”。比如餘秀華曾經在做一次節目時,公然地宣稱“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2019年8月,餘秀華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秀華讀唐詩:白日依山盡,你就白白地日啊》,在裡面,餘秀華用比較淺薄的語言,對被譽為“五言絕句之最”的《登鸛雀樓》進行了解讀,將“白日依山盡”的“日”字曲解為了“動詞”。在評論區裡,有她的粉絲指出這種行為的不妥,結果卻被餘秀華進行了辱罵。

《秀華讀唐詩:白日依山盡,你就白白地日啊》

事後,餘秀華的粉絲仍然將她的這種行為稱之為“言論自由”,是對王之渙這首詩的“另類解讀”,是“女性思維解放的進步”。那麼,餘秀華有曲解《登鸛雀樓》的自由,別人為何不能有批評她的自由呢?千年之前王之渙寫詩的時候,支不支援這種“進步”呢?

殘疾加上不幸的婚姻,讓餘秀華積累了很多的粉絲,她也被捧為女權主義的代表性人物。但是,身為一個公眾人物,最起碼也應該向社會傳遞真善美,而不是挑起對立。

《登鸛雀樓》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一直到新中國仍然被傳頌,餘女士寫的文章不知能廢江河萬古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