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母親得肺癌,兒子得知要50萬治療費後“不治了”,網友:做的對

01

網上看到一個帖子:母親得了肺癌,沒有給她治病做的對嗎?

帖主在單親家庭長大,母親為了供他上學,一直加班加點工作。

好容易帖主結了婚,母親也退休了,她也閒不住,跑來幫照顧孩子,包攬了一家人的家務,讓小兩口生活可以輕鬆一些。

帖主一直在想,以後要好好孝順母親,讓她的晚年過得幸福一些,可還沒來得及等他孝順,母親病倒了,肺癌晚期。

醫生告訴他,發現病情太晚了,如果要手術治療,需要準備50萬,但手術並不能徹底治癒,只能延長1到2年時間。

“如果不治,她還有多少時間?”

“6個月左右。”

聽了醫生的話,帖主一夜沒睡著,他跟妻子商量後,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不想讓母親的餘生在醫院度過。

他讓醫生開了一些藥,然後請了6個月假,開車準備帶母親去旅遊,因為母親一直有個心願,那就是看看各地美好的風景。

一路上,他也不急著趕路,走到一個風景好的地方,就讓母親住幾天,他們看過九寨溝的油菜花,聽過森林裡的雨聲,聆聽了百靈鳥的啼叫,也見證了布達拉宮的雄偉。

母親活了大半生,很少拍照,帖主給母親買了好多新衣服和紗巾,走到一個地方,就給母親拍照和錄影片,相比於在家裡,母親的精神狀態好很多。

她比醫生預計的時間,多活了半年,才離開了人世,帖主很難受,在懷念母親的同時,也想問問大家,討一個心安,自己的做法對嗎?

下面留言的網友很多,大家一邊倒地支援。

“兒子做的太多了。”

“對對對,如果我生病了,也希望兒子這樣對我。”

“有智慧的兒子,相信母親很高興,你幫她完成了心願。”

《漫長的告別》書中說:“生命唯一的結局就是死亡,但我們不能讓這個結局,掩蓋了故事的光芒。”

人生是不可逆的旅程,沒有人能確定選擇到底是否正確,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減少遺憾,讓生命精彩一點。

這位帖主的選擇,在生活中比較少見,但他的做法,誰能說錯呢?

02

電視劇《天道》中個細節,讓人爭議。

丁元英的父親一生要強,他開了一個茶館,不圖掙錢,只圖讓街坊鄰居有個喝茶的地方。

有天他突然摔倒,送到醫院檢查出腦溢血,人也陷入昏迷。

醫生提醒家屬,病人情況不太好,就算搶救過來,也可能是植物人,餘生都要躺在床上,沒有意識。

丁元英的哥哥堅持要救,就算砸鍋賣鐵,也要給父親看病。

而丁元英則問了醫生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他走?”

醫生平靜地回答:“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只要卡上還有錢,我們就必須要救。”

言下之意很簡單,主動權掌握在家屬手裡。

丁元英來到父親病床前,對他說:“爸,你是要強的人,如果經過治療,醫生確定是植物人,我就把管子拔了,讓你活得有尊嚴。”

他的想法,讓哥哥和母親憤怒。

哥哥:“這個家還輪不到你說話,我是老大,我說了算,父親的病必須治。”

母親:“養兒防老,就落了個拔管子的下場,那養孩子還有什麼意思?”

丁元英對家人的質疑不置可否,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如果父親餘生都要躺在病床上,那是他最不希望的結果,與其失去尊嚴地活著,還不如走得痛快一些,要是我的孝順需要建立在父親的痛苦上,那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

事實上,在父親的三個孩子中,丁元英是最孝順的,他包攬了父母養老的費用,並且出錢給父親開茶館,滿足父親愛嘮嗑的願望,在父親病重時,他不考慮孝順的虛名,只考慮父親的感受,在我看來,他是活得最通透的人。

真正的孝順,不是你在父母生病時,拿出多少錢搶救,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圓過父母的夢想。

與其讓老人延長病痛,不如讓他活得有質量一些。

03

我有個醫生朋友,他在工作中,看到了太多的悲歡離合,也見證了人性的善與惡。

他告訴我們,在ICU病房門口,是最能看清人性的地方。

有個老人被送到醫院,已經不能說話,生命體徵很弱。

醫生檢查後,建議家屬帶老人回家,多陪陪老人就好。

可家屬堅持治病,而且一定要用好一點的藥,醫生沒辦法,只能把老人推入ICU,各種治療儀都用上,老人很痛苦,淚水從眼角滑落。

家屬在外面並沒有表現出悲傷,反而在算老人的財產,看每個人可以分多少,醫生這才知道,老人的退休工資很高,而且看病可以報銷,兒女關心的並不是老人的身體,而是能夠多分一些錢。

還有個老人,被兒子送到醫院,也出現了意識模糊。

醫生檢查後,告訴病人家屬,老人的時間不多了,如果推進ICU,可能就出不來了。

兒子想了一下,問老人願不願意回家,老人用力地點點頭,聽說老人回家後,情緒平靜,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地離世了。

老人的病情嚴重,到底要不要救治,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來定。

知乎有個博主問大家,父親癌症晚期,沒有上呼吸機,沒有進重症病房做得對嗎?

他父親85歲高齡,體質已經很虛弱了,醫生並不建議做手術,因為老人肺部感染,很可能手術中挺不過去。

博主一直陪著父親,把氧氣開到最大,雖然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但心理還是過不去,感覺很自責。

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吧,人最難面對的就是告別,但生離死別,又是人生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在關鍵時候,如果能減少病人痛苦,讓他減少遺憾,就是正確的做法。

04

有位母親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如果生命進入倒計時,已經明確沒有好轉的可能,請不要把我送入急救室,就算打120,也要儘可能晚一點,我不想讓生命的最後時刻,留在冷冰冰的ICU。”

於老人而言,能夠有尊嚴地活著,是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覺得要儘自己能力救治老人,卻忘記了,老人也有選擇的權利。

很喜歡電影《遺願清單》中的情節。

一個窮老漢,和一個富人,同時住進一個病房,他們都只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

躺病床上無聊的時候,他們聊起彼此的願望,決定利用不多的時間,去完成10個心願。

這些心願早就存在心中,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完成,因為人生總是很忙碌,等躺病床上才發現,讓人生減少遺憾,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他們說走就走,在家人的反對中,踏上了完成夢想的旅途,看起來很瘋狂,但讓人很敬佩。

出去走了一圈後,窮老漢回到家中,抱著擔心的妻子道歉,並且給了妻子一個吻,告訴妻子“我愛你”,然後在妻子的懷裡離世。

他的坦然讓人羨慕,這或許是人面對死亡最好的態度。

既然改變不了結局,不如讓過程輕鬆一些。

說到這裡,我們就很能理解文章開頭的帖主,他才是真正孝順的人,用一段旅程,轉移了母親的注意力,讓她的記憶中充滿快樂和美好。

如此,人生變少了遺憾,多了勇敢面對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