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雙11”撥開迷霧!所謂的全網最低價和湊單,買家賣家走出兩個誤區,市場才能健康

今晚,“雙11”大促活動將收官。過去的十多天裡,數億人蹲守在直播間,只為買到主播口中不能錯過的“全網最低價”“跌破地板價”。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全網最低價”背後卻是“優惠不夠小樣來湊”“批次囤貨才有折扣”等低價迷霧。

低價迷霧1

小樣計總量 拉低平均價

專櫃售價400元的某品牌粉餅,京東預售到手價299元,贈送腮紅刷;天貓店鋪會員券後價350元,贈送粉餅小樣、唇膏筆和唇彩液小樣各一個;李佳琦直播間350元,贈送一塊正裝腮紅和一把腮紅刷。哪個更划算?

“當然是佳琦值了!”對於恰好想嘗試這款腮紅的美妝愛好者趙女士來說,答案顯而易見。但精打細算的大學生小黃卻不這麼認為,她只想儘量少花點錢,買個粉餅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好友,“商家不如直接打折更實在。”

記者發現,在線上線下各平臺、主播、商家的價格比拼中,折扣、小樣、贈品等各式工具齊上陣,有的甚至偷換單位概念,給“到底誰便宜”這道數學題設下了諸多幹擾項。

“收到的小樣沒外包裝、沒標生產日期,簡直是‘三無’產品,這種東西也好意思算進商品總價裡?”陳女士說起自己在一直播間買面霜的經歷時,感到很氣憤。

“每毫升只需要10塊錢,我女朋友也在用的面霜,大家可以看我們倆的聊天記錄,她說在其他平臺買的,每毫升通常要20多塊的。”一男主播為賣面霜,甚至在直播中展示了自己和女友的聊天記錄以示真實性。

陳女士後來才搞明白這男主播的話術:“原來以毫升為單位計價,是為了把贈送的小樣也全都算進去,否則根本得不出現在的這個單價。”

“買50毫升到手100毫升”“買一送一”“買正裝送正裝量”……在各大電商平臺和直播間,打出這類旗號促銷的商家數不勝數。但記者發現,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贈送與正裝同等容量的小樣集合,而非直接贈送正裝。以護膚品為例,為了顯得更為低價和優惠,以毫升計價成了不少商家將小樣“喬裝”混入正裝的慣用手法。

低價迷霧2

不停湊湊湊 才有到手價

今年“雙11”,各平臺紛紛推出滿減規則,不少消費者發現,要想享受最優惠的價格,就要盡力實現“極致湊單”,也就是商品總價剛好湊到分別符合平臺、店鋪滿減條件的金額,不多也不少,同時把消費券、購物券、紅包等各種優惠都用上,才能達到商家所號稱的“到手價”“預估價”。正因如此,不少消費者直呼太費腦力。

楊女士就經歷了一番湊單的周折。早在預售期開始前,楊女士就開始在社交平臺上研究怎麼買最省錢。“雙11湊單怎麼湊到極致”“雙11消費券極限湊單大法,一看就會”……有網友釋出了所謂的“湊單公式”,其中包括了消費券、美妝券、紅包等各種優惠選項。然而,等到真正自己動手時她才發現,裡面的彎彎繞還挺多。

第一步,楊女士按照網友的公式先換大額優惠券,花88元購買了天貓88VIP,兌換了“6800元-520元”“3800元-300元”兩張專享消費券。隨後,她花兩個小時往購物車加了一堆商品,總價超過了6800元,但結算時發現,520元的優惠券不能用。

諮詢客服後,楊女士才知道,520元的優惠券是有使用門檻的,那就是商品價格減去店鋪優惠券、跨店滿減、品類購物券、淘金幣以及88VIP的折扣優惠後,實付款達到6800元才能減掉520元。

“原來消費券針對的是實付款啊!”為了用上券,楊女士接著往購物車裡加購了若干件商品,估算著實付款已經到6800元后,她再次進入結算頁面,依然提示520元的優惠券不能使用。諮詢朋友後她才知道,有些商品不支援使用消費券,需要仔細檢視商品標識。

“花88元買的優惠券,不是想用就能用。”楊女士直言,耗費一個晚上,實惠沒撈著,卻被這些規則繞暈了。

低價迷霧3

單件沒折扣 囤貨才優惠

“228毫升共6瓶的‘塞上一頭牛’鮮牛奶,原價76。4元一箱,預估價8。9元一瓶。”唐女士被這一醒目大促標籤吸引,於是就進入了某電商平臺的生鮮超市。

“預估價合下來一箱53。4元,相當於7折左右。”唐女士興沖沖地將商品加入購物車,進入結算頁面,卻發現依然是76。4元。原來,根據優惠規則,想要獲得平臺給出7折優惠,她需要至少囤上3箱鮮牛奶。

“一口氣買這麼多,能喝得完嗎?這可是巴氏殺菌低溫奶。”唐女士在心裡盤算了一下,這款鮮奶的保質期是15天,按孩子每天早上喝一瓶計算,3箱就是18天,相當於沒拿到手就已浪費掉3瓶。而且,這還是在3箱鮮奶的出廠日期都是同一天的前提下,否則浪費得更多。

“你這麼囤貨,還不如原價買算了。”家人的勸說,讓唐女士最終放棄了囤貨湊折扣的衝動。

買3袋能打8折的1公斤裝川香雞柳、109元4件的精選牛肉卷、一次性購買5件方享88折的內衣……記者發現,相比以往單件商品直接打8折,今年“雙11”,在部分電商平臺上,消費者需要一次性購買至少3件,才能獲得8折左右的優惠。服裝、紙品、日化用品等品類尚且耐儲存,但牛奶、冷凍肉類、炸貨等保質期較短的產品,一不留神就容易造成浪費。

“這是把消費者當經銷商了嗎?”市民程西西感慨,她關注的一堆商品,參與活動的大半都得囤貨,多件滿減的套路,讓低價打了折扣。

破解

不能一味製造低價促銷的噱頭

在“雙11”這個購物節上,商家想獲得銷量,消費者想淘得實惠,本該是件雙贏的事兒,卻年年被口誅筆伐。

“每年雙11前後,各地消費者協會都會發出消費提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會約談和查處很多企業,但第二年仍會湧現出新的消費套路。”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分析,這一方面是由於經營主體的誠信意識缺失,守法意識還要加強;另一方面是由於相關法律還有待進一步健全。

目前很多新的銷售業態和模式,涉及不同主體,各個主體的法律責任不明確,也給部分不良商家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

如何破除價格套路?陳音江表示,有關電商平臺要透過內部規則來約束商家,督促商家履行相應義務,而不是僅僅承擔簡單的資質稽核及日常管理義務。

同時,平臺不能一味製造促銷的噱頭,盲目向消費者宣傳促銷力度,甚至以流量挾持的方式迫使商家參與虛假折扣,對整個電商促銷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同樣呼籲,買賣雙方應該共同營造更為健康的電商生態與文化。目前的“雙11”需要走出兩個誤區:一是賣家要走出低價競爭的誤區;另一方面買家也要走出“誰叫得響、賣得低,就買誰商品”的誤區。洪濤提出,只有走出這兩個誤區,才能夠真正進入高水平的市場經濟。

“唯有廠商和消費者都不把低價、低成本作為唯一的競爭手段和選擇標準,才能相互促進,推動市場進入一個高水平的競爭層面。同時,透過消費者理性消費,倒逼市場,促進生產、流通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洪濤說。

(原標題:

所謂的全網最低價和湊單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