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丁寶楨處死安德海,裸屍掛城頭三日,慈禧為何不怪罪反對其嘉獎?

1869年8月2日,山東東昌府總兵王正起突然發難,率兵將安德海及其隨從拿獲,並連夜押至省府,交由山東巡撫丁寶楨親自審訊。

此時的安德海不知大難臨頭,依舊搬出慈禧太后來嚇唬人,口出狂言:“我是奉西太后旨意辦事,不出三日,你們就得乖乖放人!”

丁寶楨聞言,不為所動,厲聲呵斥:“大膽!你竟然是奉旨辦差,為何沒有諭旨,亦沒有勘合牌?!我看你分明是假冒,還在此狡辯?!”

丁寶楨

此話正中安德海的要害!這次出行確實有些輕率,安德海竟然忘了跟慈禧要這兩樣官方檔案,這下真是有口難辯了。

見到丁寶楨怒目圓睜的模樣,安德海心裡有些慫了,額頭上開始冒冷汗,趕緊低頭認錯,請求丁大人從輕發落。

8月6日,安德海並沒有等來好訊息,反而是一道“就地正法”的聖旨。

次日,丁寶楨大筆一揮,下令將安德海斬首,並將其衣服扒去,裸屍懸掛於濟南城頭,曝曬三日示眾,老百姓無不稱手叫快。

那麼,安德海是慈禧最為寵信的大太監,慈禧為何不出手相救?丁寶楨為何敢下如此狠手?就不怕以後慈禧動怒問罪嗎?

安德海從小就是狠人!有多狠?敢揮刀自宮的那種!

1844年,安德海出生於河北青縣一個貧苦農村家庭,打小就沒吃過飽飯,餓得面黃肌瘦,嚴重營養不良,眼看都快10歲了,身體卻不到五十斤,真夠可憐的。

安德海

有一天,同村的陳老爺家辦壽宴。安德海恰巧路過門口,聞到裡面濃濃的酒肉香味,一下子就走不動路了。

安德海瞅了半天,看著陳老爺家進進出出的客人,眼珠子一轉,突然心裡有了主意:陳老爺的家丁未必能認識所有客人,何不跟著進去飽餐一頓呢?打定主意,安德海鼓起勇氣,瞅準時機,跟在幾個提著賀禮,前來喝酒的客人身後,竟然真的輕而易舉就溜了進去。

誰料,他剛進去一會,拿著雞腿正吃得起勁的時候,不幸被一個上菜的家丁發現了。

安德海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舊衣褲,家丁覺得不對勁,懷疑他是一個乞丐,問了一圈,也沒人知道這小孩是誰家的,於是就把他拎起來,扔到了陳老爺的面前。

陳老爺見他年紀小,心裡也沒在意,還吩咐家丁拿了食物,給安德海坐在一旁慢慢吃,就當是做善事了。畢竟家裡正辦喜事,如果讓家丁一頓凶神惡煞的攆人,讓客人們看了也不太好。

看著安德海狼吞虎嚥的樣子,陳老爺心裡頓生憐憫之心,用手摸摸他的頭,告訴他慢點吃,不夠的話可以再拿。

安德海有些尷尬,想衝著陳老爺笑一下表示迴應,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因為嘴裡的東西太多了。

這個神態反而把陳老爺逗笑了,見這孩子比較閤眼緣,索性和安德海聊了起來,開始問他是哪裡人?家裡還要什麼人之類的話題。

沒想到,兩人越聊越多,陳老爺開啟話匣子,竟然聊起了自己的發家史。

原來,陳老爺小時候也是苦命人,家裡同樣窮得揭不開鍋,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無奈之下,就把心一橫,跑去京城進宮當了太監。

多年以後,陳老爺這個不起眼的太監,告老還鄉買了田地,總算是衣食無憂,可以安享晚年,混出了一個人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陳老爺原本只是想鼓勵鼓勵安德海,一定要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經過努力,以後肯定能過上好日子。安德海小小年紀,卻是鬼精得很,馬上就動了心思:

原來當一個太監也能弄這麼多錢,這不正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美好生活嗎?

於是,安德海回到家,就把想要入宮當太監的想法告訴了家裡人。父親勃然大怒,抄起扁擔就是一頓毒打,大罵他逆子,氣得差點吐血。

安德海卻鐵了心,幾天後趁家人不注意,拿刀朝下身一劃拉,硬生生把命根子切了!那一下直疼得他滿地打滾,大聲哭喊,家人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

父母是又氣又恨,頗感無奈,見事已至此,只能待他養好傷以後,隨了他的心願,送到京城當了一名小太監。

安德海運氣好,有多好?屬於是特別“旺人”的那種。

入宮以後,安德海被安排在後宮做些雜活,由於乖巧懂事,機靈聰慧,並且能說會道,討人歡心,有一天竟然被康慈貴妃看中了。

慈禧

於是,安德海入宮不久,就被安排到當時的四皇子咸豐身邊當貼身太監,平時負責照顧咸豐的生活起居。

幾年後,咸豐皇帝登基。安德海的身份地位自然隨之水漲船高,尤其受後宮嬪妃們的巴結和追捧。

慈禧當時只是剛剛入宮的秀女,還是不怎麼起眼的那種,畢竟這後宮佳麗三千,如花似玉的美人多了去了。不過,慈禧頗有心計,善於揣摩人心,與安德海接觸幾次,就大致弄清楚了他的性格脾氣,漸漸地就與安德海打得火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安德海有一個好差事,那就是每晚給咸豐皇帝“遞牌子”。

自從與慈禧熟識,安德海只要遞牌子,每次都會將寫有“蘭兒”的牌子放在前面,並不假思索地予以特別推薦。

咸豐也記不住那麼多人,聽了安德海的描述,也就動了心,不知不覺就與慈禧共度良宵了多次,不久慈禧就有了身孕,此後就榮升為蘭貴妃。

有了安德海的刻意安排,慈禧對於咸豐皇帝的性格、生活習慣,甚至是一舉一動,都知道得得清清楚楚,當然更懂得如何逢迎討好,慢慢地就成了咸豐最寵愛的妃嬪以及後宮的大紅人。

1861年,咸豐帝駕崩於熱河行宮,臨死留下遺詔,慈禧6歲的兒子載淳即位,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

慈禧順利成章當上了皇太后,獲得一枚“同道堂”印章。東宮慈安太后則獲得一枚“御賞”印章。此後,皇帝頒發聖旨需經兩人加蓋印章,方才視為有效。

不過,八大顧命大臣根本就沒把小皇帝放在眼裡,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架勢,這讓慈禧、慈安這兩個皇太后感到危機四伏。

咸豐駕崩以後,同治與兩位母后都被困在了熱河行宮,不僅沒有行動自由,還與外界失去了聯絡,一切朝廷大事都無法參與。

慈禧就與慈安密謀奪取朝政權,並讓安德海上演了一出苦肉計。

這一天,安德海路過慈安太后住所,無故與慈安貼身丫鬟雙喜發生口角,兩人爭吵不休,差點就動起手來,鬧得眾人皆知。慈禧聞訊大怒,命令將安德海痛打一頓,並揚言將其驅除。

如此名正言順的“戲碼”,瞞過了所有人,讓安德海順利出走回到了京城。

隨後,安德海找到恭親王奕訢,並把熱河行宮發生的事情全盤告知。奕訢聞言大驚失色,與慈禧裡應外合,最終將他們接回了京城。

同治帝畫像

不久後,慈禧就把以肅順為首的八個顧命大臣挨個收拾了一遍,從此開始“垂簾聽政”,獨掌朝政大權,走上人生巔峰。

安德海此後晉升總管大太監,同時也是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紅人。

安德海飄了,有多飄?不知天高地厚的那種!

人一旦手裡有了權力,別人見了都是滿面笑容,甚至點頭哈腰,就讓人容易產生錯覺,誤以為別人都得處處捧著,否則心裡會不舒服。

安德海就有這個症狀,有了慈禧的寵信,有些分不清東南西北,甚至連同治帝、恭親王奕訢都已經不放在眼裡了。

有一次,安德海帶著一名新來的秀女去儲秀宮,碰巧在路上遇到了同治帝。

同治帝少年心性,比較貪玩,就故意攔著安德海問東問西,還不讓走。安德海開始還能耐住性子,與同治帝說說笑笑。可時間一久,見他仍舊糾纏不休,一直沒完沒了,就有些不耐煩了,大聲說了幾句,讓他不要胡鬧了。

誰料,同治帝馬上就被惹怒了,罵道:“你一個奴才如此不識好歹,竟然出言不遜!”話未說完,就揚起手順勢抽了安德海兩巴掌。

安德海捂著臉,連連哈腰點頭賠不是,心裡卻怎麼也不是滋味。人家畢竟是皇上,胳膊擰不過大腿,這件事忍忍就過去了。安德海卻開始不停在慈禧身邊打小報告,挑撥他們的母子關係,讓同治帝經常遭受母后的訓斥,甚至還暗地裡拆散了同治帝的初戀情人。

有一次,安德海無意中在後花園瞥見,一個叫小玉的宮女經常與同治帝嬉笑打鬧,不停眉目傳情,立刻心生妒意。安德海馬上將此事告訴了慈禧太后,說:“這皇上到了年紀了,如果宮女進行引誘,這後果將不堪設想。”

慈禧急忙命人將同治叫來,追問是怎麼回事?同治帝嚇得支支吾吾說不出話,又被母后痛斥了一頓。

後來,為了杜絕後患,慈禧命令將宮女小玉痛打一頓,然後趕出了宮裡。

同治帝對此事氣得七竅生煙,無奈安德海有母后撐腰,一時半會奈何不了,只能默默等待合適的機會。

安德海也不想與同治帝鬧得太僵,多次想緩和局面,不料誤會卻越來越大。

有一天,安德海奉命去找同治帝,剛好見他在御書房練字,就饒有興趣地站在一旁美言了幾句,看了一會兒,還請他賜賞幾個字。

同治帝本不想搭理,見他賴著不走,於是想了想,寫了一個大大的“女”字,讓他拿回去。

安德海心裡非常生氣:這不擺明看不起我嗎?!竟然嘲諷我是不男不女之人!卻又不好當面發作,只能捲起字,十分狼狽地回去了。

實際上,同治帝雖然討厭他,但並沒有嘲諷的意思。原本是想寫一個“安”字,即安德海的姓氏,卻故意將“安”去掉了寶蓋頭,意思是說:“別得瑟,小心人頭落地!”

安德海真正讓同治帝動殺心,還是他與慈禧的宮闈緋聞。

咸豐駕崩之時,慈禧不過二十六歲,這深宮閨怨誰能懂?只能透過看戲才能打發時光。

安德海深知老佛爺的心思,隔三差五就請宮外的戲班子來唱,偶爾自己還親自上臺唱一段,博取慈禧的歡心。

久而久之,慈禧就成了戲迷,有時興致來了,還會有模有樣與安德海一起唱戲,甚至深更半夜還在一起研究劇目和戲腔。

後宮那麼多人,大家當面不敢說,背後卻都在議論紛紛,有的說安德海其實並沒有淨身,每夜都與太后翻雲覆雨。有的說同治帝實際上是安德海的兒子……

同治帝被這些流言蜚語弄得寢食不安,卻又毫無辦法。如果冒昧去告知慈禧,只會遭到強烈的呵斥。

那能怎麼辦?只能把該死的安德海設法除掉!才能平息宮內的謠言。

安德海很貪財,有多貪?貪得無厭的那種!

1868年冬,京城前門外天福堂大酒樓張燈結綵,大擺筵席,一派熱鬧的場面。原來,是安德海為了斂財,竟然想出了娶妻的主意。

這一天,京城裡大小官員如數出席,絡繹不絕,送來大量的貴重賀禮,請求安德海在老佛爺面前多多美言。

安德海滿面春風,笑容燦爛,忙得不可開交,全部禮品一一笑納。慈禧太后為了表示對安德海的寵愛,特地賞賜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這起“太監娶妻”的鬧劇,瞬間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當然,這並沒有滿足安德海的慾望,他還想著去京城外搜刮民財。

安德海就對慈禧說:“皇上轉眼間就14歲了,到了大婚的年紀,不如讓我先去江南置辦龍袍,採購宮中婚禮所用之物?”

慈禧開始拒絕,但經不住他再三請求,最後也慣著他,就准許了。

恭親王奕訢

1869年7月初,安德海一切準備就緒,帶領隨從30餘人,乘坐兩隻大船,數只小船,沿運河一路南下,前呼後擁的出發了。

臨行前,慈禧反覆叮囑:“沿途萬分小心!”安德海哪裡聽得進去,特意在大船上豎起一面大旗,上面繡著“奉旨欽差,採辦龍袍”八個字,根本毫無顧忌。

如此一來,沿岸地方官員自然如數奉上厚禮,懇求安德海在老佛爺面前多說好話,期待日後得以提拔。

京城裡,同治帝得知此訊息,開始拉著慈安太后一番密謀。隨後,同治帝派出一名心腹,騎上快馬從京城疾馳而出,將一封密詔送到了山東。

清朝開國之初,鑑於明朝宦官專權的深刻教訓,對於宦官的管理異常嚴格,堅決防止宦官干涉朝廷事務。

順治皇帝特意將嚴禁宦官干政的上諭鑄成鐵牌,立於宮內交泰殿門前,以示警戒。

這鐵牌上的六條諭旨,流傳至清廷後世子孫,逐漸就變成了皇家“祖訓”。此後凡有太監敢違反,均被處以極刑。

“一、未經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二、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事務。三、不許招引外人。四、不許交接外官。五、不許假親戚之名暗相交接。六、不許假親戚之名置買田產,從而把持官府,擾害民人!”

同時,據皇宮現行規定,太監若是不過四品,非奉旨出皇城,殺無赦!安德海不過是六品藍翎太監,早已犯下殺身之禍,卻渾然不自知。

7月20日,安德海的船隊進入山東德州境內。恰好是他的生日,隨行一眾樂手敲鑼打鼓,器樂齊鳴,引得當地百姓紛紛駐足圍觀,議論紛紛,一下子就轟動了整個德州城。

德州知州趙新有些不解,如此大的陣仗,衙門怎麼沒有收到朝廷的“諭旨”?(諭旨由軍機處發公文,沿途官員需按禮迎送)。

安德海也不派人前來遞“勘合牌”。(即是清朝奉命出京官員,由兵部簽發的身份證件,途徑各地,不需花錢買東西,憑證取得地方官府供應的物資)。

趙新躊躇不定,連忙派人攜帶書信,火速趕往濟南,通報山東巡撫丁寶楨。

說起來,丁寶楨與安德海也有不愉快的“過節”。

因為丁寶楨率部馳援京城,擊退捻軍有功,所以獲得了皇上接見的機會,卻沒想到中間出了小紕漏。

按照清朝禮儀,大臣覲見皇上,均要脫帽叩頭,跪伏於地,接受皇上的親切垂詢。兩人對話結束後,大臣才緩緩退出。

不知是心裡激動,還是心情過於緊張,丁寶楨退出之時,竟然忘了把官帽拿走,不小心落在了裡面。等到丁寶楨在路上反應過來,也不好意思回去,擔心皇上怪罪,只能託安德海幫忙。

誰料,第二天安德森竟託人來告知,必須花4000兩銀子才能贖回官帽,否則將帽子懸掛在宮門,並會寫上:“丁寶楨之帽”五個大字。

丁寶楨又氣憤又尷尬,卻又毫無辦法,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只能乖乖奉上了2000兩銀子才將帽子贖了回來。

如今,丁寶楨接到趙新的文書,知道安德海到了山東,心裡不由暗喜,這回要你安德海出不了山東!

丁寶楨有如此底氣,當然不是想惹禍上身,而是早幾天前就收到了同治帝的密詔,有了皇上的支援,定當全力以赴!

安德海並未在德州逗留,讓樂手們演奏一番後,見官府並未派人前來接洽,心裡非常不滿,隨即命令繼續南下。

此時,丁寶楨已下達命令,要趙新以“招搖煽惑”的罪名,帶人迅速將安德海扣押。

趙新對此頗為忌憚,回覆丁寶楨說,安德海已離開,行動晚了一步。

丁寶楨隨即密令下游東昌府知府程繩武帶人前去捉拿。誰料,程繩武與部下跟蹤了三日,考慮再三,還是遲遲不敢動手。

見此情形,丁寶楨當然知道他們並不是不想捉拿安德海,而是害怕安德海背後的老佛爺。

丁寶楨轉念一想,這個文官可能擔心風險太大,官帽難保,或許武官會未必會怕,於是,他命令東昌府總兵王正起派兵追捕。

8月2日,王正起率部追到泰安縣,在知縣何毓福、守備劉英魁、泰安營參將姚紹修的協助下,一舉將主犯安德海及其隨從陳玉祥等三人拿獲,其餘人皆被捉拿歸案。

同時,王正起還查繳安德海船隊各類財物,駿馬30匹,黃金一千多兩,元寶17枚,其餘巨珠、玉器、珠寶等物品甚多。

此事非同小可,不容有任何閃失。丁寶楨捉拿安德海之後,按照流程迅速擬定了一封奏摺,派人快馬加鞭送到了朝廷。

“本年7月20日,聞訪有北來船隻二隻,小船數只,駛入山東境內,自稱欽差,卻並無傳牌勘合,形跡可疑,有招搖煽惑之嫌,派人密訪,據稱系安姓太監……臣職守地方,已截拿審辦,以昭慎重!”

同治帝收到奏摺,立即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以及軍機大臣開始與慈禧角力,一起就此事聚在一塊商議。

慈禧得知結果是:“按照祖制,就地誅之”的時候,不由臉色大變,言稱身體不適,轉身離開。

此時,慈禧並未完全“垂簾聽政”,還受到東宮太后、恭親王制約,不能為所欲為,即使生氣也無法解救安德海。何況殺他的理由冠冕堂皇,總不能去違背祖宗的規矩。

按照清朝章程,聖旨需經慈禧加蓋“同道堂”印章方能生效。慈禧拖了兩天,確實想不出更好辦法,醇親王又不斷催促,無奈只好簽發。

那麼,丁寶楨將安德海處死以後,為何還要將其扒去衣物,懸於城頭示眾呢?

這正是丁寶楨的精明之處,民間到處都在傳慈禧與安德海有染的緋聞。如此這般操作,讓人們都見到了安德海的下身,那慈禧與安德海之間的緋聞也就隨之不攻自破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慈禧太后本也為這種無稽傳聞搞得心煩意亂,安德海屍首如此狼狽,倒也能堵住這些流言蜚語,還原自己的“清白”。又眼見事已至此,也不會為了一個死去的安德海,而去得罪一個朝廷大臣。

後來,丁寶楨還被慈禧調任四川總督,因年老體弱在任上不幸病逝,朝廷追贈其太子太保銜,並賜諡“文誠”,可謂是哀榮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