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銀川:服務埠前移 治理末梢有力

近年來,銀川市不斷加強城市黨建引領社群治理現代化,把“支部建在小區”工作往深裡做、向實裡推,著力構建“黨建引領、一核多元”的小區治理體系,打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最後一米”。

支部建在小區裡 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堡壘”

隨著錦瑞園小區黨支部的成立,金鳳區滿城北街街道20個小區黨支部全部成立。面對小區裡常見的治理“痛點”,滿城北街街道把治理重心傾斜至社群,把黨支部建在小區,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堡壘”。“自從小區有了黨支部,環境衛生變好了,治安更放心了。”75歲的小區居民蘇菊珍說道,在她看來,小區有了黨支部,就有了凝聚力,居民們就有了“主心骨”。

小需求不出小區,大需求不遠離小區。銀川市深入開展小區黨支部示範點建立工作,先後出臺小區(網格)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指導意見等配套措施,賦予小區黨支部政治引領、黨員管理、收集民意、志願服務、統籌資源等職責。優先選任小區居民中離退休的優秀黨員領導幹部、優秀志願服務骨幹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全市共組建小區黨支部1167個,覆蓋率達96。3%,劃分樓棟黨小組3795個,617名優秀直管黨員、464名社群“兩委”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

西夏區玫瑰園小區共有26棟樓,玫瑰園社群黨委分別挑選26名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黨員、居民擔任樓棟長,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聯絡服務居民橋樑紐帶作用,實現黨的意志下達和群眾意願上傳。“你看這樓道里乾淨整潔,也沒有腳踏車亂停放,我們樓裡有啥問題都告訴我,由我反饋給小區黨支部,小問題在家門口就能解決。”16號樓的黨員樓棟長孫元珍說。

遇到問題找得到人、辦得了事,真正把黨組織建在群眾身邊,切實啟用社群治理“神經未梢”,打通服務居民“最後一米”。銀川市以建設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安全“五好”社群為目標,深化“黨建+(小區)網格+樓棟(單元)”治理模式,選拔6388名優秀社群黨員擔任樓棟黨小組長或樓棟長,成立“1+2+X”網格樓棟治理團隊1598個,群眾“有事就找樓棟長”成為習慣。

有事就去找支部 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興慶區雲開苑小區黨支部積極聯合在職黨員、黨員樓棟長、網格員、物業公司,開展小區環境衛生整治、文明勸導等工作,小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小區有了黨支部,便有了管事的人,帶領黨員規劃停車位、協調供熱單位解決暖氣不熱、樓道安裝照明燈等,為我們解決了不少急難愁盼的問題。”小區居民萬建強豎起大拇指。

小區黨支部主動攬事、及時議事、積極化事,小區居民有事就去找支部。銀川市不斷深化“四議兩公開”等議事機制,充分發揮社情民意“資訊直通車”、事務共商“圓桌議事會”、解決問題“現場辦公會”等平臺作用,推動小區黨支部引領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社會組織、在職黨員力量,組建“睦鄰合夥人”等自治隊伍,帶動各級組織、志願者團隊、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小區治理。同時,建立四級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健全“1+4+N”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簽訂“一書三單”,開展“微心願”認領行動,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關鍵小事”千餘件,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群”。

銀川市各小區黨支部以黨員為中心,透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開展“遠親不如近鄰”“善舉好人榜”等活動,探索星級樓棟評比、居民成長記錄冊等方式,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和居民主動參與小區治理,將基層組織的“最小單元”建設成為基層治理的“獨立單元”。

服務埠向前移 構建便民服務“全科網格”

“太方便了!以前買菜要坐車走好長一段路,現在小區有了這個市場,遛著彎就能買菜啦!”賀蘭縣如意湖社群紅心便民市場正式開業。賀蘭縣推行小區黨支部“書記專案領辦”工程,親水嘉苑小區黨支部書記張建設領辦了“小區建設蔬菜直銷點”專案,針對該小區老年人較多外出買菜不便的問題,多次與業務部門、小區物業、業委會及居民代表徵求意見,最終就近建立了果蔬銷售直營點,解決了老年人出行購菜難題。

銀川市充分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建設小區黨群之家,作為小區議事、服務和活動場所。先後融合共建293個社群黨群服務中心、市民驛站、鄰里中心等功能區塊,提供為老為幼、助餐助潔等15類200餘項個性化服務,推進“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關口前移,48項便民事項實現代繳代辦,積極打造集黨建群建、健康醫療、日間照料、文化娛樂、就餐配餐、事務辦理等為一體的“15分鐘服務圈”。推行“黨建引領+數字賦能”,建成智慧小區900餘個,著力提升管理精度和服務效能,推動居民事務由“群眾跑社群”為“服務到小區”。推動資源力量下沉,透過劃撥基層黨建經費、確定基層黨建專案等方式,給予小區黨支部一定經費支援,並給予黨支部書記一定工作補助經費,進一步激發各小區黨支部引領治理、服務居民動能,真正讓小區居民看到實惠、得到溫暖,始終感到零距離服務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