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些中國探索和經驗在COP15“中國角”邊會上被分享

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報道

“透過多年努力,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保護了90%的陸地生態系統型別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新增森林面積居世界首位,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當地時間12月7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開幕日,中方在中國角舉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主題邊會。COP15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邊會上談到,作為COP15主席國,中國舉辦這一邊會,旨在進一步凝聚保護生物多樣性全球共識,推動COP15第二階段會議達成富有雄心、平衡、務實、有效、強有力且具變革性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當地時間12月7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開幕日,中方在中國角舉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主題邊會。COP15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邊會並作主旨發言。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才能守護好藍色地球家園。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直接受益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黃潤秋分享了中國的有關探索和經驗。

健全體制機制與政策制度,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

據介紹,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從法律、制度和各項規劃等多方面來部署推動工作。近10年來,制修訂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20多部生物多樣性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成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構築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作為重要內容。

積極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人與自然的關係由索取轉變為守護。

2021年,中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開啟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新篇章。與國外國家公園建立之初大多是無人區的特點不同,中國人口眾多,自然保護地內大多有人口分佈,特別需要處理好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的關係。

“在海南,透過實施人工林的退出改造、植被修復、空中廊道建設等,推動實現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有效解決了長臂猿棲息地破碎化問題,種群數量已從2群7—9只恢復至5群36只。”

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形成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的強大合力。

中國堅持系統觀念,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並支援鼓勵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據相關機構統計,2016—2020年,中國生物多樣性相關公益捐贈總額達17。57億元人民幣,帶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例如,獲得“地球衛士獎”的螞蟻森林專案,已帶動超過5。5億人參與,累計種植和養護樹木超2億棵,種植面積超過274萬畝。中國還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志願服務實踐,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中國積極探索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

例如,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北部的塞罕壩,三代人堅持植樹造林,在茫茫荒原上建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近年來,透過積極發展壯大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實現了群眾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在中國還有很多地方,在生態優先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產業與扶貧”“生態與生意”互促共贏的新路子。

黃潤秋表示,中國的這些實踐和成效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

據悉,邊會由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主持。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穆雷瑪,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國際關係助理副部長德波爾,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蘭博蒂尼出席邊會並作主旨發言。中國駐加拿大特命全權大使叢培武出席邊會。

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期間,中方將在中國角舉辦8場展示和26場不同主題的邊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