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探訪北京野冰場:圍欄、標語、喇叭、安保齊上陣,仍攔不住遊玩者

滑冰,可謂是冬日裡的特定專案。“三九四九冰上走”,尤其在進入三九天後,結冰的水域成了人們玩耍的勝地。在社交平臺上,關於野冰場的遊玩攻略數以萬計,除了位置分享,網友們還曬出自制的簡易冰車,分享用滑板、兒童玩具改造冰車的方法。

然而,這些未經開發的野冰水域在不斷向靠近它的人們發出遠離警告。在近日的多篇報道中,北京通州、密雲已接連有4人因被困冰中遇難。此外,還有幾則野冰遊玩落水被救或自救的影片也引發不少關注:1月7日下午,北京展覽館後湖多人在湖面上滑野冰時落水,周圍同行者和熱心群眾一起手拉手形成“人牆”接力拉出落水人員;1月8日下午,在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的一處冰面上,有市民嬉耍時不小心掉進了冰窟窿,另兩名市民前去施救時也一同掉了下去,最終幾人均被救出,並無大礙。

1月11日,新京報記者探訪了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亮馬河、南護城河段等多處野冰水域發現,儘管岸邊設有“冰面危險,請勿滑冰”標語,也有工作人員拿著喇叭進行巡邏勸阻,但仍有滑冰的擁躉者套上冰鞋,拿上冰球杆,推上冰車,三五成群走上冰面,遇上帶著孩子的遊玩者,不少租賃冰車和冰鞋的商販還會上前招攬生意。不少遊玩者表示,儘管注意到了相關提示語,但覺得“這麼多人在這裡玩,不會出事的”。

作為北京密雲區消防救援支隊溪翁莊消防救援站指導員,李磊每年冬季都會接到多起冰面救援任務,多次目睹受困者被凍結在冰層裡無法脫困的慘狀後,李磊覺得,“不要貿然相信冰面的承重力,危險降臨的時候,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尤其是在陌生且無人看管的水域。”如今,野冰水域遊玩的現象屢禁不止,還有不少家長將孩子帶到野冰上游玩,“請大家務必遠離野冰,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如有遊玩需求建議前往正規冰場。”

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旁設定的“冰面危險,請勿滑冰”警示語。新京報記者 薄其雨 攝

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

遊人落水處放置黑色路錐,多名安保人員岸邊巡視

據媒體報道,1月8日下午,在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的一處冰面上,有市民嬉耍時不小心掉進了冰窟窿,另兩名市民前去施救時也一同掉了下去,所幸最終幾人均無大礙。事發現場影片顯示,有兩名落水者自行沿著冰緣爬出水面,其附近還另有一名大人和一名兒童。

1月11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訪時發現,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仍有近百人在冰面上玩耍,其中大部分是大人帶著孩子。此前落水點的冰窟直徑約兩米,今天已經重新結冰,冰上放置一隻黑色路錐,滑著冰車的一對情侶在靠近冰窟時緊急剎車,隨後繞過冰窟繼續滑行。

記者注意到,岸邊的一處圍欄上掛著一隻大喇叭,不斷重複播放著“冰面太薄,請不要滑冰”的警告,岸邊每隔一段還有安全提示牌,提示遊客“為了您的生命安全,請勿在冰面上玩耍”。同時,還有七八名安保人員在岸邊來回走動,但並沒有勸阻遊玩者上冰。

“根本攔不住。”其中一名安保人員告訴記者,整個龍形水系平均水深1米多,“大人落水可以爬上來,但小孩不行。”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帶著孩子來玩的遊客。

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在“為了您的生命安全,請勿在冰面上玩耍”的警示語前,仍有不少遊玩者。新京報記者 薄其雨 攝

15時許,北京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四名工作人員來到此處瞭解情況,詢問昨日兩名落水者的落水地點後,又檢視靠近水中建築的冰面是否出現融化滲水,叮囑安保人員對遊玩者加緊看護後離開。整個停留過程約5分鐘。

記者瞭解到,看守在此的安保人員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有安保人員透露,最近常有穿便衣的監管人員過來檢視,周圍租賃冰車的小商小販也知道如何應對,“到時候他們就說冰車是自己帶過來玩的,只要不出現意外,就沒事。”

亮馬河:

部分冰面已化水,野冰場外的租賃冰車生意仍不減

在朝陽區亮馬河南路岸邊的步行道上,每隔一段就貼有“河道水深、滑冰危險”的提示。但沿河望去,還是有幾位家長帶著孩子在冰面上玩耍,孩子坐在用馬紮焊接成的冰車上。大約400米的河道分散著兩個租賃冰車、冰鞋的商家,二十幾套冰車擺在冰面,商家稱生意火爆時租車需要排隊。

記者注意到,離河岸邊大約一米寬的冰面上已經化出一層水,冰面斷裂開來,看著令人心驚。而沿河向東大約500米,在燕莎橋附近,河面已經完全解凍,有垂釣者在岸邊釣魚。但商家均表示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影響上冰玩耍,“冰至少凍了有這麼厚,汽車上來都沒事兒。”一名商家雙手張開向記者比劃冰面的厚度,大概20釐米。

朝陽區亮馬河,河道冰面上有家長帶著孩子玩耍,冰上有租賃冰車的商家。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提及安全問題,商家都保證“沒問題”,並表示此處也無人管理,“我們每年都來,看一眼冰面就差不多知道能不能上冰。” 他介紹,按照以往的情況和今年天氣來看,亮馬河這處野冰場能開放至正月初十左右,預計在春節假期會迎來遊客高峰,“尤其孩子多,這是天然遊樂場。”

一名帶孩子的女士說,這是她今年第三次來此處遊玩了,十幾年前,她和朋友就是這裡的常客,“拎著滑冰鞋就來了,那時候人也不少,還有冰球愛好者在這兒組隊比賽。”至於安全問題,這位年輕媽媽覺得自己心裡有數,“剛入冬和開春了肯定就不會來了,但這臘月寒冬的肯定沒問題。”

除了遊戲玩耍的孩子,中午時,也有不少原本沿河散步的年輕人選擇了上冰走走,一名男士稱,自己公司就在河邊寫字樓裡,一入冬冰面就熱鬧了,多年來一直如此。在他看來,這樣的天然水域在冬天就應該利用起來,不能因為有過人落水事件就一概禁止,反而是河道管理方應該加強管理,“比如限定好開放時間。”

南護城河段:

圍欄攔不住,“上冰的都是滑冰愛好者”

南護城河段近龍潭公園一公里水域處,有居民在結冰的河面打冰球、滑冰車。其中大多為老人,也有不到10歲的小孩在大人的陪護下滑冰車。他們活動的冰面附近一兩米處,就是未結冰的水面。

“既然已經下來了,就不考慮危不危險了。” 居民王大爺(化名)說,他今年66歲,在護城河上滑冰至少40年了,從12月開始到立春,“每天都來。”他強調,在護城河上滑野冰的都是“滑冰愛好者”。

有人為了讓冰面保持順滑,特地提著鐵桶舀水,填在冰面的坑窪處。王大爺並不擔心冰面破裂,他說河道中間的冰有二三十釐米厚,但靠近岸邊的地方“冰比較薄,才真的危險。”王大爺所在的河段附近並沒有下冰的地方,周圍的圍欄都是“焊死”的,他表示,大家都是直接越過圍欄進入河道的。

居民滑冰的冰面附近一兩米處就是未結冰的水面。 新京報記者 徐巧麗 攝

除滑冰愛好者外,王大爺還有另一重身份——售賣冰具的攤販。探訪期間,新京報記者看到,一對母女向王大爺租賃冰車,王大爺從自己隨身攜帶的袋子裡掏出摺疊的冰車及一對冰橇,該女士隨即向王大爺掃碼付款。“你要是想玩,我這冰鞋、冰車都有。”王大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冰車20一小時,冰鞋35一小時。”半小時內,王大爺就租出去了兩輛冰車。

南護城河段設有多處警示標語,如“當心落水”“禁止翻越”“文明水上活動,確保生命安全”等,但沒有“禁止上冰”的標語,河道上方設有警戒線,警戒線相隔約700米。警戒線也無法起到警示作用。新京報記者看到,在一處警戒線附近,就有三四個居民在河道上滑冰,甚至有居民提著自己的小包,輕鬆越過了警戒線。

在南護城河邊,一名監管城市綠化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河面結冰後,來冰上玩耍的居民就多了起來,尤其是在週末,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滑冰。“河道有巡護人員,只能進行勸阻,但沒有用。勸上來了還是會翻下去,去年就有掉到冰下的。”

有居民在冰面上越過警戒線。新京報記者 徐巧麗 攝

消防提示:正視危險,遠離野冰

北京密雲區消防救援支隊溪翁莊消防救援站指導員李磊介紹,一般而言,正規冰場不會選在流動的水域,這也是“野冰場”之所以危險的第一要素——流動的河水和湖水會造成冰面厚薄不一,存在塌裂風險,而冰面的承重能力用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我們往往會看到有人用棍子敲、用石頭砸,甚至先上去一隻腳來探測冰層的結實程度,然而在你伸出腳嘗試時,實際上就已經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李磊表示,北京存在城市熱島效應,空氣流動慢,看上去“足夠結實且能承載多人玩耍”的冰面,實際暗藏危險,冰面在冰刀、冰車、冰橇以及人的磨損、擠壓和破壞下,會受力不均,“可能今天還沒事,明天就會出現裂痕,再加上這幾天氣溫並不低,湖面還留有多處因釣魚而鑿破的冰窟窿,冰面厚薄不一,因此,滑野冰極易發生意外。”

假若遇到意外落水的緊急情況,李磊建議,在專業救援人員未趕到前,救助者可使用繩索、竹竿、樹枝等周邊可利用的工具或者物品,作為岸上牽拉救援的工具。切勿因著急而盲目救援,如果現場環境惡劣,非專業人員、不具備較強的游泳和冰面救援能力的人員,不要貿然行動,避免發生其他危險。

新京報記者 薄其雨 張靜姝 徐巧麗 熊麗欣 徐楊 慕宏舉 叢之翔 史航 趙敏 左琳

編輯 劉倩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