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金庸眾多著作,卻有三大特殊癖好:專黑一名,專黑一輩,專黑一姓

“道不盡的江湖,寫不盡的金庸”作為武俠小說和江湖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的金庸先生,已經離開我們4年了。

在上世紀50到70年代,香港小說界金庸這個傳奇般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武俠和江湖,在他的筆下成為了一種文化,一種現象。

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不到20年的時間裡,他為世人塑造了一個宏大的世界,更塑造出個一個個令人津津樂道的人物。

金庸的成功之處就在於這些人物,越是熟讀金庸作品,越是能發現在他作品中的人物魅力,各個性格鮮明,獨具特色。

於是就有金庸的書迷整理了金庸作品中出現的人物,卻發現他筆下的人物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三類人有著一個相似的特徵,那就是都沒有好下場。

一個名字,一個輩分,一個姓氏,這三個一成為了金庸在作品中的“特殊癖好”,為何金庸先生會對此情有獨鍾呢?

一個名字

天德,凡是起名叫天德的,在金庸作品裡必然是一個罪大惡極,罪無可恕之人,最具代表的就是《笑傲江湖》裡的吳天德了。

吳天德,本來是朝廷任命的福建泉州府參將,單從這一點,就已經能預見到他的結局了,金庸的小說中,朝廷多是以反派形象出現的。

欺凌百姓,草菅人命,貪腐殘暴,尤其是對權力的爭奪,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俠世界裡將朝廷描繪成對外不積極,對武林人士卻下大功夫招攬為己用的形象。

出於大背景的原因,也出於小說藝術表達的需求,金庸先生將朝廷設在了江湖的對立面,江湖人士重義氣,朝廷人士出現的就多不義之徒。

吳天德初次出場就一副強橫的形象,一盆水向令狐沖頭上潑去,潑完還罵罵咧咧道“走路不長眼睛啊,看不見老爺在倒水嗎?”

身為朝廷官員,雖然還未正式上任,但已經表現得像是手握大權,肆意妄為的官員形象,幸虧潑的不是普通百姓,不然指不定被欺負成什麼樣。

而上任後的吳天德仗勢欺人,欺男霸女,搜刮民脂民膏,結果最後被令狐沖一頓收拾,金庸先生在此處還著重描繪了一番。

令狐沖扒光吳天德的衣服,奪去吳天德搜刮來的錢財,還將其綁到樹上,用爛泥塞住口,後來更是假扮吳天德的名義到處遊走,好事壞事一併幹了。

這樣一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本來看起來是沒有必要這麼濃墨重寫的,能值得金庸先生如此鋪墊的,也只有這個名字了吧。

金庸先生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尤為重視,在他的作品裡也少不了關於“佛、道、儒”的解釋,《射鵰英雄傳》裡郭靖為國為民,盡顯俠之大者的儒家風範;

《天龍八部》裡最後少林寺掃地僧化解了貫穿整個故事的蕭遠山和慕容博之間的恩仇,把佛教慈悲為懷,濟世天下的道義融會其中;

《笑傲江湖》令狐沖一生逍遙自在,肆意灑脫,則更像是道家文化的詮釋,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天德這個名字有著不同的意義。

上天有好生之德,出自《論語》,可“吳天德”這個名字則像“無天德”一樣,偏離了真善美的存在,金庸先生取名的意義就在於此。

另一個帶有天德的名字,則是《射鵰英雄傳》裡的“段天德”,斷天德,斷了天德,這裡的段天德比起吳天德來說,要更加重要,也更加的喪心病狂。

段天德追殺全真派丘處機,引發了接下來的劇情,也拉開了整部《射鵰英雄傳》的故事發展序幕,丘處機結識楊鐵心和郭嘯天,導致倆人被段天德一併追殺。

然後段天德殺害郭嘯天,使得郭靖一輩子都記住了這個名字,每每提起來都咬牙切齒,金庸筆下的“仇”字,一直是貫穿他整個武俠世界的主要任務。

不是段天德殺害郭靖父親,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了,段天德干了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後來更是帶走了郭靖的母親,讓郭靖誕生在草原之上,拉開了他和楊康二人之間的故事序幕。

段天德,斷天德,金庸先生將“天德”這個名字在他的武俠世界裡賦予了極為特別的意義,每每出現都令人厭惡和憎恨。

一個輩分

表哥,不管是《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還是《倚天屠龍記》裡的衛璧,《連城訣》裡的汪嘯風,最終都落得個七零八落的下場。

金庸先生筆下的表哥,歷來都是以風度翩翩,長相俊俏的形象出現,慕容復,和喬峰並稱為“南慕容北喬峰”,出身名族,武功極高。

有著忠心耿耿的手下和一心愛慕他的表妹王語嫣,家境也殷實,坐擁幾百畝的莊園,可為人上卻是十分地陰險狡詐,小肚雞腸,最後鬱郁不得志而發瘋。

衛璧,大理段氏一燈大師門下武三通後人武烈的弟子,功夫上自有一番造詣,僅從他和張無忌對打的時候就能看出。

先是左右兩個耳光,接著一個閃身將張無忌摔個狗吃屎,一招“長江三疊浪”直打的張無忌口吐鮮血,雖說最後還是被張無忌還擊了去。

一個師妹武青嬰,一個表妹朱九真,都對衛璧情有獨鍾,兩女爭一男,衛璧這個表哥身份可以說是當得十分舒適,可最後的結局兩個女人都離他而去。

汪嘯風,也是一個和表妹水笙有著別樣感情的人物,水笙被血刀老祖擄走後,移情別戀喜歡上了狄雲,他自己也落得箇中毒身亡的結局。

就連張無忌這個表哥,最後也是殷離離他而去,殷離已經不再愛長大後的張無忌了,她喜歡的是小時候那個張無忌。

金庸先生為何對“表哥”這個身份獨獨地不喜歡,甚至到了有表哥出現的時候都會黑的地步,其實這其中的原因有兩種猜測:

第一是金庸本人的身份,金庸原名查良鏞,他有一個表哥徐章垿,也就是著名詩人徐志摩,金庸的生母徐祿是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的堂妹。

金庸本人曾這樣評價徐志摩這個表哥:他(徐志摩)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觸不多但是印象深刻,我讀過他的新詩,看過他的散文,都是很優美的,對我教益很深。

他雖然對錶哥徐志摩的文學水平評價很高,但是對於徐志摩的個人生活卻是不置可否,雖然金庸沒有正面說起過,但仍然可以從側面看出一些端倪。

例如徐志摩的筆名——雲中鶴,1924年徐志摩發表《一個噩夢》的時候,所用的署名就是雲中鶴,雖然就用了這一次。

但《天龍八部》裡,“四大惡人”中也有一個人叫雲中鶴,外號“窮兇極惡”,輕功卓絕,卻唯獨十分好色,屢次出現的場景都是在拐賣女人的時候。

無獨有偶,徐志摩稱呼陸小曼為“小龍”,陸小曼和徐志摩的愛情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陸小曼愛上徐志摩的時候,她還是有丈夫的。

就連梁啟超後來都直截了當地斥責徐志摩“失德”,言外之意是說徐志摩搶了人家的老婆,當然這樣的私事箇中緣由除了當事人,誰也不清楚。

但金庸這樣寫武俠,也有著俠義精神的人,可能就偏偏對這樣的事情看不慣,寫小龍女是冰清玉潔,而且小龍女不喜歡別人叫她“小龍女”,而是讓人稱她為龍姑娘。

1931年徐志摩去世的時候,還曾經受到了金庸家人送去的一封輓聯,“司勳綺語焚難盡,僕射餘情懺較多”

僅就從字面意思就能看出,這是在說徐志摩“餘情”較多,焚都焚不盡,當然這都是猜測,金庸先生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任何對錶哥徐志摩的不滿。

還有第二,就是金庸先生寫武俠,寫小說,為什麼可以暢銷這麼多年,還具有如此高的文學價值,全在於他在書裡融匯了許多對現實的批判和哲學的精神。

《天龍八部》裡那句“契丹人也好,漢人也罷”不正是說明了,金庸先生的思想裡絕不是狹隘的民族觀念。

金庸先生將一部通俗小說,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認為,表哥這個身份,其實是金庸先生對舊時代包辦婚姻的痛斥?

舊社會表哥表妹的結合並不在少數,這樣違背個人意志的婚姻,對於有著開放和現代思想的金庸先生來說是十分反感的。

慕容復和王語嫣,可是從小就在兩家父母的安排下訂下的婚約,王語嫣對於慕容復來說就像是“童養媳”一般的存在。

最後王語嫣和喜歡她,她也喜歡的段譽在了一起,水笙也和日久生情的狄雲在一起,就是金庸先生對舊傳統反駁的表現。

不管是何種原因,金庸先生筆下的表哥,基本上都沒有獲得一個較好的結局,這似乎成了金庸作品裡的“共識”。

一個姓氏

丁姓,在金庸先生的諸多作品中幾乎沒有正面形象存在,丁春秋,丁敏君,丁大全,丁同,丁勉等等。

丁春秋,《天龍八部》裡心狠手辣的人物,自稱“星宿老仙”,擅長各種毒功,用各種毒物,一身化功大法專門化人內力。

本事逍遙派出身的丁春秋,卻背叛師門,將師傅無崖子推落山崖,還對同門師兄弟下毒手,堪稱武林中的“第一大敗類”

在同師兄蘇星河決鬥之時,用自己的弟子當擋箭牌,和慕容復交手的時候,也被慕容複稱其為“陰險小人”,丁春江還頗為不滿,說最不想被慕容復說自己陰險。

欺師滅祖,殘忍無情,猖狂目中無人,丁春秋的下場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後被虛竹以生死符制住,終生受其控制。

丁敏君,滅絕師太弟子,為人小肚雞腸,就愛耍陰謀詭計,打傷師妹紀曉芙,還和周芷若爭奪起師傅滅絕師太的歡心起來。

丁敏君為了掌門的位置,連從小長大的同門是姐妹都敢下狠手,然而最後峨眉派掌門還是被周芷若奪去了,她也黯然離去,再也不敢在峨眉派出現了。

丁同,丁大全,丁勉,這些人物都是以兩面三刀,陰險歹毒的形象出現,簡直令人咬牙切齒,最後的結局也自然沒什麼好下場。

就連《連城訣》中的丁典,雖說有著正面的形象,號稱“情俠”,卻一生為情所困,最終以死殉情,是個妥妥的悲劇人物。

和凌霜華的愛情感人至深,初相識之際,丁典就脫口而出“就算是做神仙,也定沒有我現在這般快活”。

而在丁典身陷囹圄,凌霜華更是百般信賴,沒有遵照其父親所囑託,對丁典下毒手,在凌霜華眼裡,丁典這個愛人遠比父親囑託她奪取連城訣重要。

雖說金庸的作品中,著重表現俠義精神,愛情的結局一般來說悲劇的較多,但如丁典這樣的正派人物,愛到如此之深,結局異常淒涼的卻是少數。

他連凌霜華禽獸般的父親都不忍心下殺手,只因為害怕凌霜華失去自己唯一的親人,最後凌霜華死了,丁典也追隨而去。

金庸先生為何對“丁”姓如此地執著,讓幾乎每一個姓丁的人物都落個悲慘的結局,就連正派人物也要以死亡作為結局。

其實上,這些說白了都是猜測,畢竟金庸先生也沒有親口承認這些,能夠構建出如此宏大的世界觀,構建起一個充盈著俠義精神的武俠江湖,

同時還構建出一個個具有深刻形象和飽滿人格的人物,金庸先生自然不會小氣到對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輩分,一個姓氏賦予個人愛憎和感情的。

這些人物形象,名字,都是金庸作品中極具藝術成分的存在,倘若對其妄加猜測,豈不是對金庸先生的貶低嗎?

江湖之大,不一定是唯有俠者留其名,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沒有這些“反派人物”,結局悲慘的人物,又如何襯托出江湖的恩恩怨怨和俠義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