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我看世界盃丨先胖不算胖 後胖靠倔強

把時間往前推到小組賽第一輪結束之後,那時候不會有太多人想到澳大利亞隊會晉級十六強。首輪他們輸給衛冕冠軍法國,並不算是意外的結果,但1:4的比分,差距確實有點兒大了,而且還是在先進一球的情況下被逆轉,這更顯得不堪一擊。

不過這場在第一輪比賽中排名第三的慘案,並沒有讓澳大利亞遭受太多非議。一方面是因為前面還有哥斯大黎加和伊朗兩個更大的“冤種”擋著呢;另一方面,相比之下,當然是爆冷了的沙特、日本更吸引人。但想來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澳大利亞人自身,他們太普通了。過往沒有什麼驚人的戰績,上一次小組出線還在16年前,也沒什麼著名球星,翻遍他們的名單,都難覓一個在五大聯賽效力的球員,且不說跟那些傳統豪門比,就是跟日本、韓國,星味兒都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但不起眼也有不起眼的好處,這樣可以安心備戰。沒有誰認為他們能晉級淘汰賽,除了主帥阿諾德。第二輪,他們1:0小勝突尼西亞,阿諾德在賽後提點球員:“不要沉浸於社交媒體,不要有任何慶祝,在球場上享受和球迷的幾分鐘互動就夠了。”言下之意,他們還有更多事兒要做。等法國隊兩連勝提前出線,開始展開對另一個出線名額的競爭時,人們終於想起來了澳大利亞隊,而且在外界看來,手握3分的他們形勢最好,只要能和丹麥打平就能晉級。

但阿諾德不這麼想:“打平?我認為我的執教生涯中沒有一場比賽是為了打平而戰,這一場也不會,我們要攻出去。”事實驗證了“攻出去”是正確的選擇。之前的厄瓜多、伊朗都掉進了“打平就出線”的陷阱,失敗出局,他並不想複製這樣的悲劇。更何況,所謂的打平就出線是建立在法國人一定會擊敗突尼西亞的前提下,但實際上,情商超高的法國隊主帥德尚,在小組賽最後一場進行了多達9人的輪換,目的就在於雨露均霑,儘量讓每個人都親身體驗世界盃,最終卻輸給了突尼西亞。如果真是隻收穫了一個平局,阿諾德和他的隊員當真才是欲哭無淚。

賽前阿諾德還否認了會對首發陣容進行調整:“你改變得越多,你的大腦就越混亂。我們已經做了四年半的事情了。球員們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麼,以及我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多樸實的發言,阿諾德其實闡述的是一個樸素的哲學:既然認為是對的,堅持去做就是了。

這話在賽場上得到了驗證,對比幾乎更換了整條前鋒線的丹麥隊,澳大利亞在場上顯然更清楚他們要做什麼。雖然他們並沒有全力攻出去,在對勝利更加渴望的丹麥人面前更多的是處於守勢,但整條防線卻組織有序、運轉順利,丹麥人的攻勢看上去很熱鬧,然而但凡打到禁區附近就像碰到了一道堅實的牆,很快就被彈了回來。精心構築防線的同時,澳大利亞人隨時在等待著時機,等到第60分鐘,萊基突入禁區,晃過對方後衛後射門,成了!

倔強的阿諾德也給兩個亞洲戰友上了一課:沙特在贏了阿根廷之後,面對波蘭就不再安心打防守反擊而是也要打攻勢足球,最終失利;日本更過分,森保一更換了過半首發陣容,最終輸給哥斯大黎加。不去刻意研究對手,只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澳大利亞隊卻收穫了豐碩的果實。所以,有時候死板其實就是執著,倔強是緣於自信。

3場比賽,進了3個球,丟了4個球,算總賬淨勝球還是負數,但阿諾德也創造了記錄:自1974年以來,澳大利亞還從來沒有在世界盃上做到哪一場零失球,而這一次,他們兩次零封對手,就這麼“實惠”地進入淘汰賽。

有必要把讚譽送給丹麥隊,他們這場比賽即使打平也無法改變出局的命運,但直到最後一刻,他們依然在努力把球送入對方的大門,並因此讓澳大利亞球迷驚心動魄。所謂尊重,就是這樣,和結果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