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趙盼兒和顧千帆“雙潔”雙向奔赴,有可能出現嗎?關漢卿:不可能

《夢華錄》劇照

“雙潔”一詞的出現,讓現下大火的《夢華錄》再次引爆了輿論。支持者表示,這是男女主雙向奔赴的表現;反對者則表示,這是毫無邏輯的改編,並且讓這部劇的價值有所下降。那麼,“雙潔”究竟是什麼?“雙潔”在電視劇和關漢卿的原著裡有可能出現嗎?

一、古代“貞女”觀的出現

“雙潔”概念是對古代女子“貞潔”觀念的反叛。與一般刻板印象不同的是,要求女性堅守貞潔並不是中國古代的常態,也不是儒家的本質要求。比方說,漢武大帝的生母王太后,在入宮之前就曾經嫁過人,還與前夫生有一女,但這並不影響她最終母儀天下。唐代的婦女也沒有被“貞潔”這個枷鎖所束縛,武則天、楊貴妃都曾二嫁。

楊貴妃

儒家五經之一的《禮記》裡也說,如果兩人訂婚後未來得及成親,一方就離世了,那麼另外一方只需要穿喪服參加喪禮,結束以後就可以把喪服脫掉,兩人的關係也就到此為止,不論男女。

“貞女”文化被朝廷自上而下地鼓勵,被民間自下而上地推崇,乃至於形成了一種普遍道德要求,是南宋之後的事情。靖康之恥後,大量貴族女性,包括徽欽二帝的皇后和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都被金人擄掠到北方。之後她們的經歷之悽慘,讓人不忍細說。男人昏聵打輸了仗,卻要女人用身子來承擔責任,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深感臉面掛不住,於是開始強調女性貞潔,並旌表貞女。

旌表制度是始於漢代的。朝廷透過在物質和精神上表彰民間的某些楷模,來規範社會行為,以軟性的教化實現儒家所謂的“垂拱而治”。帝王的意志透過旌表制度加諸小民身上,普天之下同沐浩蕩皇恩。

貞女牌坊

不過,南宋朝廷真正旌表的貞女並不多,直到明清時期,貞節旌表才達到高峰期。從順治到道光約200餘年時間,清廷旌表了約5000 名終身守節的貞女、約1000位自殺殉夫的貞女。朝廷一般會獎勵貞女的家庭30兩銀子,這算是一筆鉅款了,一個莊稼戶全家五六口人一年的花銷也就在20兩銀子左右。這筆錢理論上應該用來建造牌坊,把貞潔烈女的事蹟公告鄉里,就好像今天的“光榮榜”一樣。但實際上,許多家庭都挪用了獎金。

清朝縣學中的潔婦祠

明代中後期開始,被旌表的貞女數量急劇增加,同時貞女的行為也變得極端,有些貞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以血淋淋的耳朵祭祀亡夫;還有的貞女主動毀容,在額頭上刺上4個字——忠心不改,表示要永遠忠誠於未成親就去世的未婚夫。更有甚者,一聽說訂了親的未婚夫不幸離世,立刻自盡,追隨而去。

貞女的大量出現與宋元之際中原的民族和政治危機有著密切的關係。13—17世紀,南宋、明朝始終飽受外來民族入侵的恐慌,晚明時期又有著激烈的朝政動盪,科舉出身計程車大夫官僚與世襲君主矛盾尖銳,士大夫不同派別的黨爭更是殘酷且頻繁,許多文人將自身的焦慮和對所謂氣節的要求投射到女性身上,催生了大量對貞潔烈女的記載與宣揚。

更重要的是,貞女還反映了儒家士大夫一種隱秘而幽微的心態。自屈原以來,許多“士”都將君主比作丈夫,把自己比作妻子,

臣侍君如妻侍夫

。儒家知識分子推崇妻子的貞節,即是表達自己對君主的忠誠,表彰貞女,實際上是在表彰他們自己。

二、女性意識覺醒與“雙潔”的出現

近代以來,隨著性別平等觀念在我國的傳播,腐朽的“貞潔烈女”思想被逐漸擊垮。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意識多元化也催生了女性意識的覺醒。“雙潔”這一概念乘著這股東風,流遍中國。

男女平等宣傳畫

所謂“雙潔”,指的是戀愛雙方在遇見彼此之前,都不存在任何感情史,都是初戀,更沒有與其他人發生過任何“不潔”的行為。這一概念首先出現在網路文學中。“雙潔”的興起,表達了女性作者對長久以來性別不平等的抵制。在此之前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古代的才子佳人,抑或是近代以來的小說網文,基本內容都是男子在外浪蕩不羈,遇到心愛的女子後瞬間成為賢夫,與此同時,女性則是完璧之身,這本身就是一種性別不平等。為抵制這種思想,改革開放後,帶有雙潔思想的傾向的小說開始出現。千禧年後,網文,尤其是伴隨著晉江文學等“女頻”網文平臺的興盛,‘雙潔’概念正式出現:

既然要求女子在遇到愛侶之前保持貞潔,那麼,男子同樣要為女子守身如玉。

可以說,在誕生之初,“雙潔”概念是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網路文學《鎮魂》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性別對立的逐漸激化,“雙潔”概念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一旦激進的女權主義者發現某一位網文作者未能在情節中做到“雙潔”,這篇網文就會受到激烈的抨擊;另一方面,公眾對“潔”這個字又抱有敵意,認為這依舊是陳舊的“貞潔烈女”觀念的延伸。在這樣的衝突之下,“雙潔”越發往極端方向發展,乃至於套用在完全無法套用的故事中,《夢華錄》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三、《夢華錄》中令人尷尬的“雙潔”

在《夢華錄》中,男女主的“雙潔”出現得完全不合理。無論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關漢卿的原著裡,這種現象都是不可能的。

《夢華錄》裡的“雙潔”情節

首先,我們來看《夢華錄》的設定,女主趙盼兒原是宋朝的官妓,雖然為了自圓其說,給趙盼兒加上了“官宦之後”、“學了賬房管事”而不是“風花雪月”等等,類似於大女主、自力更生的設定。但是,這些設定放在宋朝的歷史背景中就顯得既不可能,又毫無邏輯。要知道,養官伎在宋朝士大夫中普遍存在,甚至成為了一種社交活動。趙盼兒這種設定的補全,反而畫蛇添足。而男主顧千帆,人設是一位毒辣果決的角色。劇中卻強行要給他加上身心健康、一塵不染的定位。30多歲的臥底卻純潔如白紙一般,顯然不合理。況且在宋代的背景下,男子30多歲還沒有過婚姻經歷,是極為罕見的事情。因此,在劇本設定的歷史背景裡,男女主都不可能做到“雙潔”,此處強行插入這一概念,顯得毫無邏輯。

《夢華錄》男女主

其次,在關漢卿的原著《趙盼兒風月救風塵》裡,趙盼兒本就是底層女子的寫照。在封建社會,底層女子為了生計,不得已以色事人。但趙盼兒卻能為了解救姐妹宋引章,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化解危局,最終讓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周舍則更是一個見色起意的花花公子。可以說原著中無論是哪一個角色,都和“雙潔”無關。編劇的這種改變,不但讓關漢卿關心底層生活並感佩勞動人民智慧的主題蕩然無存,還讓角色的設定不倫不類,顯得突兀和可笑。

因此,“雙潔”這種誕生於網路文學中的概念,在走向極端化和搬上大屏幕後,顯然有點“水土不服”。這不僅是這一概念本身發展的問題,也是編劇為迎合這一概念生搬硬湊的結果。

文史君說

我國古代,尤其是明清以來對女性“貞潔”觀念的強化,是儒家思想畸形發展的結果,有其歷史侷限性。近代女性解放後,對女子不合理的“貞潔”要求被打碎,追求平等的愛情成為普遍認同,“雙潔”思想應運而生。這一思想在誕生之初,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隨著性別分歧走向極端化,“雙潔”也成為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的不合理因素,消極的一面遂暴露出來。實際上在今天這個社會,起碼在影視文學作品中,潔或者“不潔”,本身都不應該成為硬性的標準,

設定應該服務於具體的情節邏輯和時空背景

,而不是像《夢華錄》這樣反過來。

參考文獻

賈毅君:《明代女訓研究》,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季晨陽《從“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貞潔觀》,《山西青年》,2018年第11期;

劉慧英:《淫蕩乎,貞潔乎——兩種傳統女性型別的對立和轉化》,《文學自由談》,198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尋珍)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