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上海已開展數萬例針刺麻醉手術,哪些患者有了大獲益?看岳陽科普“融匯中外”

迄今,上海已開展數萬例針刺麻醉手術,其中,無氣管插管的心、肺手術就達1500餘例。目前,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針刺麻醉手術量每年超過8000臺,引領學科蓬勃發展。今天,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市健康促進中心以影片會議方式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召開本市第四場醫療機構交流推進會。這也是本市首場中醫醫療機構健康促進工作交流推進會。

傾力科普,展現“中國名片”

“針刺麻醉是中國醫學史上最具原創性的研究領域之一 ,是採用針刺療法輔助外科手術的一種中國特有的麻醉方式,它將古老的針刺技術與現代的麻醉技術在外科領域進行完美結合,是中西醫結合的典型案例,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為中國醫學科學研究五項重大成果之一。”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周嘉介紹,尤其2001年起,他和團隊從難度最大的心、肺手術入手,將既往清醒狀態下的“單純針刺麻醉”技術,創新改良為淺睡眠、自主呼吸狀態下的針藥複合麻醉的“現代針刺麻醉”技術,取得良好臨床療效。

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在心肺手術中,無氣管插管的現代針刺麻醉與常規氣靜全麻的臨床結果同期比較,在達到同樣的手術安全性情況下,顯著減少70%的麻醉藥物使用量,減少大劑量麻藥對人體的傷害,有效減少術後疼痛和鎮痛藥物使用,提高臟器保護,加快術後康復。現代針刺麻醉,無疑是中醫傳承創新、中西醫結合並重發展的典範。

“透過科普宣傳,充分展現針刺麻醉這張‘中國名片’,造福更多患者,這就是我們科普的目的。”周嘉說,20多年來,他們透過國內外學術報告、繼續教育班、中醫院院長培訓等方式推廣成果,受眾10萬餘人次,並舉辦300餘場科普講座,製作數十份針刺麻醉文化作品。

2005年,BBC全程播報周嘉教授主刀的針刺麻醉無氣管插管下心臟二尖瓣成形術;2006年, 陳竺院士、陳凱先院士等參加中法傳統中醫學和西醫匯聚大會,播放周嘉主刀的針刺麻醉心臟手術錄影,引起廣泛關注;2009年,《針刺麻醉創下中醫藥的神話》入選改革開放30週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2019年,《針刺麻醉中國原創》影片被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被列為中醫藥展區指定宣傳片;今年,紀錄片《針尖下的生命奇蹟》在東方衛視播出,再次轟動全國……“以針刺麻醉為平臺,與許多國家進行中醫藥文化傳播與交流,為中國原創的針刺麻醉走向世界、高質量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周嘉說,“目前,針刺麻醉逐步為大眾接受,以此為契機,我們要讓針刺麻醉這一中國原創技術散發新時代氣息,在加速術後康復的道路上造福更多群眾,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傳承創新,感受“中醫溫度”

不僅僅是針刺麻醉,“岳陽”流派傳承可謂精彩紛呈。如何在傳承中創新,讓岐黃特色帶來更多健康福祉?各科專家都在自身臨床中總結經驗,讓更多人在健康科普中感受“中醫溫度”。

聚焦膝骨關節炎的“健康行走”,是推拿科主任醫師龔利15年來的堅持。“2007年因為推拿功法易筋經防治老年骨骼肌減少症適宜技術而來到社群,看到很多患有膝骨關節炎的中老年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而膝骨關節炎的階梯治療方案中,健康教育是關鍵的基石。”龔利說。

多年來,他們在各街道居委每月一次開展“健康行走”科普,同時走入“新民健康大講堂”、上海市科普教室等。2014年,“健康行走”微信公眾號上線,讓“健康行走”科普逐步走向全國。“越來越多年輕醫生參與其中,帶來科普的創新與活力。”龔利欣慰地說。

科普只要有心,無論科室大小。“我們面板科是臨床小科室,但患者門診量挺大,每位患者接診3-5分鐘,我們常覺得交流不充分,導致一些患者依從性不高或用藥細節不到位。因此,我們逐漸有意識地開展科普宣教。”傳承海派中醫流派——夏氏外科的面板科主任醫師王一飛說,有些慢性、複發性面板病如特應性皮炎、銀屑病等,除了醫療措施,日常護理同等重要,比如怎樣洗澡、塗護膚品、能否曬太陽,門診往往不能充分交代清楚,因此他們編寫科普文章,製作科普影片,以更好促進患者康復。“科普必須深入瞭解患者訴求,才能獲得成效、取得共鳴。”他說。

同樣作為經典流派傳承人的朱氏婦科主任醫師董莉對此深有共鳴。“現今,代謝性疾病增加,多囊卵巢綜合徵、排卵障礙性不孕症等患者增多,我們透過科普宣傳帶領大家認識新的疾病譜,讓她們瞭解疾病、對抗疾病。”在她看來,作為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流派,不僅要做大眾科普,也要彰顯流派特色。“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中按照二十四節氣,推出相應節氣好發的婦科疾病,同時提出朱氏婦科特色的養生之法、養生藥膳、養生操等。”

“生命啊,怎能馬馬虎虎?”董莉援引恩師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的話說,“正是老師的態度鞭策我和團隊,秉持老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精神,我們也要不斷‘動’起來,讓科普更嚴謹,也更靈動。”

“‘上醫治未病’,守護健康最好辦法就是未病先防。”心病科主任醫師符德玉說,臨床發現,相當一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及家屬對心臟健康不夠關注、對疾病認識不夠充分,他帶領團隊以心血管病為切入口,開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我們走進社群、醫聯體單位,糾正防治誤區,我們建立微信公眾號‘養心一齋’,製作心血管科普影片40餘條,累計點選量數百萬次。希望透過科普幫助群眾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並構建一箇中醫藥特色濃厚的心血管病健康教育體系。”

健康科普,初心不變。“我們曾在社群遇到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因膝骨關節炎疼痛和關節畸形,她拿個小板凳坐一下、挪一步來聽講座和找我們診療。當我們告訴她:‘您的膝關節需要手術治療。’老人懊惱地對我們說:‘你們早一點來告訴我這些科學知識就好了!’”龔利多年來難忘這一幕,他說,這,就是他們要科普、且堅持做科普的答案。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