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共同說》田樸珺食在廣州 見證粵菜的傳承與創新

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粵菜,傳承了孔子所倡導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原飲食風格,以複雜、精細的做法而聞名。但一道美食背後的艱辛和原理又有多少人知道?本期《共同說》,在田樸珺的帶領下,一同走進廣州,發現和認識更多真正的美食。

有人說:來廣東什麼都可以不帶,但必須要帶一個如飢似渴的胃;也有人說:食在廣州,在這裡從早到晚、一年四季,吃的都可以不重樣。這不是虛言,僅僅是廣州的早茶時間就有蝦餃、燒賣、蛋撻、腸粉等多樣美食,更遑論在一日三餐中會出現多少道佳餚。但粵菜並非單純地追求美味,更多的是以務實為初衷,堅守最純真的口味。

走進廣州CBD裡面最大的菜市場,這裡有雖然賣相不好、但口感一絕的西紅柿,也有來自“走地雞”的獨特雞蛋,一切都簡單、樸實且低調,粵菜也正是誕生在這些尋常之中。一道豉油雞,無需過分複雜的工序和點綴,只稍稍過油煎、用蔥薑蒜為輔料調味,一道家喻戶曉的美食便能成功出爐。就像節目中的大廚所說的那樣:傳統技藝不用升級已經做到極致了,我們要做的只是傳承就好。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正在傳承當中,但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簡單的步驟也需要耐心的練習,一份常見的姜撞奶,也需要一步步紮紮實實的學習和提升,才能做出口感最好的那一份。

為了找尋最極致的口感,田樸珺與林衛輝一起走進餐廳“廣州酒家”,品嚐民國時期的味道,一碗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麵條,都是用魚肉搓出來的。這種化大為小風格的背後,也象徵著廣東人的低調務實,廚師與田樸珺玩笑稱:如果一個人把一道普通的菜說得天花亂墜,那一定不是廣東人。

廣東人日日要求十全十美、分秒鐘都喋喋不休,但對於口味刁鑽的他們來說,不僅要吃得好、吃得地道,還要吃得創新,有些味道可能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也有味道會隨著時代進步。田樸珺跟隨推廣黃油蟹的“蟹後”方美雪一同去到她的餐廳學做“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常見的蟹黃豆腐在食材、擺盤以及名稱上都有了創新,20只大閘蟹、插畫藝術般的裝點共同構成這道別具匠心的主菜,每一處細節都凸顯著創新的魅力。

廣州人有句話說:辛苦都是為了吃得舒服。不失包容、低調的廣東更有著厚重的內在,這座城市的人在吃這件事情上繼承前人又不因循守舊,把製作美食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是為了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吃到那熟悉的味道,傳承與創新、高速發展與人間煙火氣,它們同樣重要,任憑時代變革,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由一汽·奧迪獨家冠名《共同說》欄目,和奧迪旅行車家族一起,活出生命的遼闊,生命從無邊界,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大探險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活出生命的遼闊感,在時代變革之下成就自我。騰訊影片與九天雲公司聯合制作的節目《共同說》大灣區篇已正式上線,每週四、五中午12:00播出兩集,敬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