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歲月有痕——新發現兩張特殊的老照片

最近,新發現兩張老照片,很不容易!

這兩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在87年前,即1935年,五卅運動十週年紀念的日子裡,在上海閘北五卅運動紀念碑前,有一群紀念者的合影。他們是誰?當紀實電視片的編導曉霞讓我辨認,我一眼認出其中有我的父親孔另境。很意外!這張儲存了87年的老照片是從哪裡來的?我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合影,在我收藏的父親影集裡,從沒有這兩張照片。

右起周大根、孔另境、林鈞、郭毅等

這裡一定有故事,有封存的歷史!果然,曉霞說,他們是早年上海大學的校友,這合影是從浦東周大根烈士的後代家裡拿出來的,他們家沒有一張周大根的照片,期待確認在合影裡是哪一位。你指認的孔另境,他們一度以為是周大根呢!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很難想象,這麼多年來他們連先輩周大根長什麼樣也不知道啊?

周大根是誰呀?我馬上想到父親的文集裡好像提到過這個名字。於是拿出他的散文集《庸園新集》翻找。確實,父親在1938年12月29日發表在《文匯報·世紀風》上有一篇《一個戰士之死》。我在頁下注,原題:悼周君之死並念郭君。已經忘記了,當初編書時為什麼把題目改了?其實,父親的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悼周君之死並念郭君。周君即周大根,而郭君則是郭毅君。父親與他們熟識。

照片中的其他人我不認識。被告知,在合影裡坐在第一排中間穿淺色長衫的是林鈞。我知道林鈞,父親生前經常用欽佩的口吻說到他。我在寫《孔另境傳》的時候,尋訪了有關他的事蹟寫入書中了。他是上海大學社會學系裡有名的老大哥,組織能力強,口才極好,還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孤島時期,上海大學校友會組辦了一所“華華中學”,林鈞任校長,孔另境是教導主任。他們之間有不少交集。照片裡,他右邊坐著兩位年輕人。

右起林鈞、孔另境、郭毅

當我指認其中一位是孔另境,編導說:“那麼,餘下一位應該是周大根了。”喜乎?悲乎?近百年了,歲月有痕,小輩終於知道先人的長相。一陣嘆息……我趕緊把這篇《一個戰士之死》傳給攝製組,希望周大根的後代看到。

上海抗戰爆發之後,父親在1938年12月寫下這篇悼文,這是在緊急狀況下的情感噴發。他說:突然“訊息飛來,一位戰士死了!”在猝不及防之中。“死對於戰士,是一種願望,是一個目的,只有死,才能證明他確實是一位戰士……對於死者,周君,這次,卻是十足證明他是一位戰士了。”“周君的死雖不用我悲哀,但使我十分可惜!可惜一位即使是並不熟悉的戰士的死去,也會超越對於一位知心好友的死亡,因為這損失不僅是他的家屬和朋友們,而且是國家和民族的!”

父親瞭解事件發生的經過:“周君為浦東土著,自滬戰西移,他即偕郭君返鄉,結集青年志士,同組武裝部隊,既以護鄉,又以抗敵,輾轉數月,迄無他故,因地處偏僻,未為敵人注意。此次浦東戰事發生,該處初尚平安,然周君知敵人決不會放過這地段,已命部眾嚴陣以待。果然,於月之十六日,敵人六百,攜重兵器分數路向周君防地進襲,周君部眾僅二百餘人,與敵人較量,眾寡懸殊,但情勢緊迫,非抵抗即被殲滅,乃奮勇率眾出擊,不意一戰之下,即使包圍,處此存亡一線的時候,周君乃率眾奪圍,敵人亦併力進攻,小鋼炮與重機槍的子彈,火網雖密,終被突圍而出,而周君與其同志八十餘人,卻終於此衝殺中殉難了。”父親稱頌其“死得偉大”!周大根的孫子亞男第一次讀到這個情節,淚水奔湧……

孔另境

父親還說:“抗戰以來,死者眾矣,即以我熟悉的人而言,或被殘殺,或受流彈,也不勝列舉,每一念及,輒覺悼惜!今更增周君之死,使後死者如我們,愈覺敵愾同仇之深,敵人雖殘暴,亦必無法抵抗此四萬萬五千萬個‘心的長城’吧!”

這是一篇為周大根烈士作的傳記,也是一篇上海抗戰時期浦東遊擊隊的戰時報道,當即刊登在《文匯報·世紀風》上。這是有影響的一次戰鬥,犧牲了這麼多兄弟,更激發了民眾的決心,殘暴的敵人是無法抵抗中國“四萬萬五千萬個心的長城”的!不久,父親由新四軍聯絡員的指引,潛往蘇北新四軍根據地,用他的行動共同築起“心的長城”。

值得欣慰的是,新中國成立後,在浦東南匯建有以周大根(字秋萍)命名的秋萍小學(即現在的上海市秋萍學校),以紀念抗敵英雄。讓我們記住這位犧牲在浦東的烈士。(孔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