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滯留印度54年,中國老兵54年堅持要回國,如今終於帶兒孫認祖歸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濃厚的故鄉情懷,無論身處何方,心中總是懷念著家鄉。就連豪放不羈的李白都曾在詩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體現了強烈的思鄉之情。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落葉歸根,早年間就曾有一位滯留印度的老兵,他在印度生活了54年,後來還在當地娶妻生子,那麼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最後結局又如何呢?

一、流落異鄉,身陷牢獄

故事的主角名叫王琪,生於1937年的陝西咸陽。那個年代的中國兵荒馬亂,許多人都在為溫飽而奔波。不過王琪十分幸運,他的家庭雖然稱不上殷實,卻也能滿足生存所需。

隨著時間流逝,新中國在黨的帶領下正式成立,王琪也順勢進入學校讀書。不久之後便完成了高中學業,最後前往技校學習測繪,和那個年代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想要在畢業後加入軍隊,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到了1960年王琪正式畢業,和之前的計劃一樣,他直接投身行伍,憑藉自身的測繪技術,順利成為一名測繪兵。如果按照正常軌跡發展,身為技術兵種的王琪有著光明的未來,可是後來的一場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

時值1963年,中國和印度之間頻繁爆發衝突,為了緩解邊境壓力,王琪所在的部隊也被派往藏南地區。為了摸清當地的道路情況,王琪經常獨自外出測量資料。

然而藏南地區十分偏僻,王琪對當地環境又不熟悉,有一次走得太遠,忘記了返回的方向,誤打誤撞之下進入了印度地界。

迷路的王琪只能繼續往前走,希望能找人問路。就在此時不遠處開來了一輛汽車,經過長時間步行,王琪早已精疲力竭,看到汽車就彷彿看到了救星,趕忙上前打招呼,希望對方能將自己帶回部隊。

然而這輛車隸屬於印度紅十字會,王琪根本無法和對方正常溝通。再加上此時中印正在爆發衝突,對方竟然直接將王琪帶到了印度軍隊中,交由軍方進行審訊。

到了軍營裡王琪依然語言不通,面對印度人的審訊,他根本無法表達自己的本意,一度被對方懷疑是間諜,最後竟然被荒唐地判處了七年刑罰,就這樣王琪開始了七年的牢獄生涯。

二、異國生活

後來的七年裡王琪一直生活在印度監獄中,作為一名語言不通的中國人,他在監獄裡受盡了欺辱也無人訴說,只能自己將所有委屈默默嚥下,憑藉頑強的毅力生存。

1969年王琪刑滿釋放,印度政府並不打算將其送回中國,只是將他安排到偏遠山村中,想讓王琪在這裡度過餘生。

後來的一段時間王琪開始尋找回國的辦法,但是印度政府也對他高度關注,每當有一點希望都會及時制止。無奈之下王琪只能接受現實,開始了自己在印度的生活。

為了生存下去,王琪在當地的一家麵粉廠找了份工作,同時努力學習方言,很快便能和當地人無障礙溝通。即便如此王琪的內心依然無比孤單,他始終掛念著遠方的故鄉,每到夜裡都會倍加思念,久久無法入睡。

就在此時一位美麗的印度女子走近了王琪的生活,她看中了王琪的勤勞善良,眼神中的憂鬱更是深深吸引了她。而這位姑娘的善良也引起了王琪的注意,彼此之間互生情愫,沒過多久便定下終生。

1975年王琪正式結婚,婚禮當天邀請了許多街坊鄰居,雖然沒有得到自己父母的祝福,不過這也是王琪多年來最開心的一天。

後來王琪與妻子共育有四個孩子,由於一直拒絕印度公民身份,王琪無法找到優渥的工作,一家人的經濟狀況越發拮据。

多年後王琪的大兒子更是感染重病,治病花光了一家人所有積蓄,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沒過多久大兒子病逝,對王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很長時間都無法從陰影中走出。

幸好當地一位官員很同情王琪的遭遇,經常對其進行接濟,這才緩解了一家人的經濟壓力,讓他們的生活得以維持。

心繫祖國,美夢成真

即便已經在印度生活多年,王琪心中始終懷揣著一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返回中國,回到自己的故鄉看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王琪一直保持著健身的習慣,他堅信只要身體健康,終有一日能返回祖國。

多年來王琪一直嘗試聯絡國內親人,然而上世紀通訊尚不發達,他所在的地區又比較偏遠,再加上印度方面的阻撓,王琪根本無法聯絡到國內家人。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1986年,由於印度政府放鬆了對於王琪的管控,他第一次收到家人的回覆。

不僅如此,由於事情的特殊性,王琪甚至吸引了我國高層的關注,外交部親自出面,讓王琪得以和老母親通話。

即便如此印度方面依然不肯放人,他們堅稱王琪是我國派遣的間諜。直到2013年,王琪才在中國大使館的幫助下申請到護照,得以成功歸鄉。

遺憾的是王琪的母親在2007年便去世,最終也未能見上一面,這也是王琪心中無法磨滅的傷痛。

回國之後王琪與親人們交流許久,家人們早已為他的回國做好準備,而王琪對於故鄉的情懷也感染了現場所有人,他堅持要將子孫都帶回祖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