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辜鴻銘遭北大驅逐:胡適暗中使壞,蔡元培默許,錢玄同表示很開心

很多人都說:民國是個出大師的時代。的確,談及民國的知識分子,相信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大批熟悉的面孔,諸如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胡適、陳寅恪、辜鴻銘、魯迅、錢玄同等等。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令今人仰慕的成就,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不過,大師終究也是血肉之軀,也有著七情六慾,甚至會明裡暗裡的“開撕”。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關於辜鴻銘離開北大的往事。

辜鴻銘先生

辜鴻銘生於南洋,祖籍福建惠安,其祖父輩為求生計,赴南洋為英國商人經營橡膠園。在南洋的辜家人,在當地也算過得比較安逸,辜鴻銘的父親還娶了位英國姑娘,生下了混血兒辜鴻銘。辜鴻銘自幼便隨父母移居英國,青年時代並未踏上故國,而是在英國曆經了14年的求學生涯。

不過,雖然辜鴻銘生在南洋,長在歐洲,卻自幼被受父親教導,擁有一顆“中國心”。辜鴻銘一生都以中國人自居,甚至晚年困病時,還在給友人的信中袒露心機:

“我愛中國,我愛中國的人民,但就像孔子‘乘桴浮於海’一樣,我或許也不得不漂洋過海到異國他鄉去。”——摘錄自寫給駱任廷的信件

辜鴻銘書法

辜鴻銘的愛國,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是一直體現在他的行動上。如今網路上,常稱辜鴻銘有十三個博士學位,精通九國語言。此言雖有誇大,可終究反映出辜鴻銘頗有學識。值得一提的是,辜鴻銘在歐洲取得博士學位後,原本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可他卻毅然選擇了回到中國,以圓其報國之志。

回國後的辜鴻銘,也著實受重視,曾作為兩江總督張之洞的幕僚,並且很受重視。我們不妨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不是晚清的覆滅,辜鴻銘很可能會成為清王朝的高階官僚。這一點,實現起來似乎並不是很難。當然,晚清的滅亡,確實改變了辜鴻銘的命運。

辜鴻銘與友人合影

除了深受張之洞垂青,辜鴻銘前半生最為風光的一段時間,莫過於其在北大任教的時光了。1912年1月1日,蔡元培開始掌控著一國之教育,他在同年夏天的演講中,曾公開表示:

“餘杭章炳麟人極乖張,然其小學及古文詞是可取的,廈門辜湯生性尤怪癖,然英文程度不淺。”——摘錄自蔡元培的演說

講話中的“廈門辜湯生”,所指的就是辜鴻銘,而湯生是辜鴻銘的字。眾所周知,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一向重視真才實學,也正因如此,才促成了後來北大的繁盛。當然,這是後話。

蔡元培先生

1914年9月,辜鴻銘正式進入北大,穿著長袍,拖著辮子,站在了三尺講臺上。辜鴻銘被聘為北大一級教授,拿著十分優渥的工資。可惜,這位“老學究”並不節儉,還有時還需要兒子的接濟。這一點,在民國文人中還真不多見。

辜鴻銘教授生涯的轉折點,發生於1917年9月。因為,隨著蔡元培主持北大事務,胡適也被聘入北大,一手創辦了哲學研究所並擔任主任,另外,胡適還兼任英文教授會主任。以今天的視角來看,胡適的“發跡”很快。可是,這還僅僅是胡適入職的第一年。到1918年時,年僅28歲的胡適,躋身北大評議會評議員,負責主持編輯《北大日刊》。這顆冉冉升起的巨星,勢必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胡適先生

就這樣,辜鴻銘與胡適之間博弈,明裡暗裡地開展了。

1919年春,辜鴻銘以“冬烘先生”的化名,發表了《北京大學校文字風潮解惑論》一文。在文中,辜鴻銘對《新潮》和《新青年》大肆抨擊:

“近日北京大學校校長蔡鶴卿先生,縱使教員,學徒出《新潮》、《新青年》諸雜誌,醜詈舊學,詆譭倫常,幾欲棰擊孔孟而後快……今日我經生學士之視我華數千年來宣告文物如土苴,而終日口不絕愛比西地A、B、C、D之音聲,潛心於彼物理哲學怪誕不可思議之異說,豈真以為其中有何奧理奇趣而心樂之哉!”——《北京大學校文字風潮解惑論》

要知道,《新潮》雜誌便為胡適所資助,辜鴻銘在文中對其大家批判,甚至使用近乎謾罵的詞句,足見其對胡適及其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的排斥。不過,在此前後,辜鴻銘對校長蔡元培並無苛責,甚至在文章中為其“開脫”,將責任全然歸於胡適等人身上。

胡適資助的《新潮》雜誌

文人的事,自然不易明“撕”。但幸而他們是文人,因為文人喜歡用文字記錄,或者說,他們擅長用文字作為武器。辜鴻銘與胡適等人的矛盾產生後,訊息自然會不脛而走,否則我們後人也就無從而知了。

除了辜鴻銘與胡適圍繞“文學革命”的爭執外,當時還有不少以化名發表的短文。比如,胡適就曾用“天風”的名字,刊出了兩篇逸聞,用以調侃辜鴻銘的辮子。這兩篇短文,也著實讓辜鴻銘耿耿於懷。然而,就在兩人在雜誌社明爭暗鬥之際,辜鴻銘卻遭到了當時北大學生羅家倫等人的“彈劾”。

羅家倫先生

羅家倫是胡適愛徒,當時他向系領導上書,抨擊辜鴻銘在課上宣揚“君師主義”。要知道,這個罪名在當時可著實不輕。羅家倫投訴辜鴻銘時,所面對的英文系主任便是胡適,而羅家倫還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由胡適代替辜鴻銘講授英詩課程。

在一篇爭議中,辜鴻銘拖著自己的辮子離開了北大。但關於其中內幕,則令人遐想無限。有學者撰文指出,羅家倫當年對辜鴻銘的彈劾,動機不言自明。這一點,從另一位北大教師徐子明的文字中,也可頗見端倪:

“在這種情形下,第一個吃虧的就是辜老先生。因為他最瞧不起胡適,而教訓學生又太切……到了民國八年的暑假以前,陳胡兩人商量之下,就請蔡翰林停發他下學年的飯票。”——徐子明:《胡禍叢談》

徐子明的這番話,十分值得玩味。作為事件的見證者,徐子明稱辜鴻銘是“第一個吃虧的”,而且指出胡適還曾請校方出面停發辜鴻銘的飯票。由此可見,胡適對辜鴻銘的反擊,絕非停留在白紙黑字上的交鋒,而是上升到了“釜底抽薪”的層面。

《胡禍叢談》書影

與徐子明的態度不同,錢玄同對辜鴻銘的“離開”,表現得十分“快心”。事件發生後,徐子明給周作人寫了一封信,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倒也是一件快心的事。”在這封信中,還暗指建議革職辜鴻銘的是胡適。

錢玄同先生

辜鴻銘的去留,當時已經不僅僅是北大的“家世”。因為辜鴻銘在報刊上發表了希望藉助外國力量,以幫助中國恢復帝制的言論。結果,這篇原本以英文撰寫的文章,被人發現後引發了軒然大波。此事一出,蔡元培即便再愛才,也無法堅持讓辜鴻銘繼續任職於北大了。所以,辜鴻銘被師生“擠”出北大,在程式上也是經過了蔡元培的應允。只是,這所一向相容幷包的學府,還是給足了辜鴻銘顏面,對外宣稱是辜鴻銘自己辭職離開的。

辜鴻銘遭北大學子彈劾

辜鴻銘的脾氣很怪。他雖然自幼在西方留學,但骨子裡卻十分守舊,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可惜的是,辜鴻銘所生活的時代,卻正值與因循守舊、君師主義割袍斷義的階段。辜鴻銘向來被認為是建立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之上的“怪傑”,因而即便在北大那樣的相容幷包的學府中,也難以容得下辜鴻銘守舊的一面。當然,辜鴻銘的悲劇,也絕不能僅僅歸結於私人恩怨,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事件實為歷史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