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新年、元宵、中秋……中國傳統節日中為何頻現兔的身影?上海科技館兔年生肖展告訴你

當傳統文化與科學認知融為一體,兔子這一與人類密切相伴的生物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今天,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主辦,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中國文物報社、北京自然博物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協辦的“玉兔東昇”兔年生肖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2中庭亮相。展覽從自然科學角度解讀了兔的形象、分類、進化歷史以及生存環境等,啟發觀眾思考未來人類該如何與動物及大自然和諧相處。

展覽分為“序-癸卯兔”“兔祥瑞”“兔玲瓏”“兔有才”“兔摯友”五個板塊,每個展區由兔子造型的門洞連線,走進展區彷彿置身兔子洞。兔子與人類關係十分緊密,《詩經》有云“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說明從春秋時期人類就開始吃烤兔肉了。

“兔祥瑞”展區從“炮之燔之”的自然之兔到“寄予長生”的“搗藥兔”,再到“祥瑞之兆”的玉兔和“與民同樂”的藝術兔,最後到太空中的月球車“玉兔號”,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期到現代,空間距離從地面到天空,立體呈現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為何新生肖、元宵、中秋等中國傳統佳節裡頻頻出現兔的聲影,或許和它在漫長歲月中一直伴隨人類有關。

“兔玲瓏”展區透過多媒體互動展現了全世界兔形目的分類、分佈、進化歷史。兔有著6000多萬年的家族史,在熱帶草原、荒漠、高原、極地等,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然而現在環境和氣候的改變讓部分兔面臨瀕危的困境,啟示觀眾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兔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兔有才”展區可以找到答案。三瓣嘴、短尾巴、長耳朵等特徵,在兔生存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而且,兔子其實不愛吃胡蘿蔔,因為水分會使它們的腸胃不適,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乾草。兔子的繁殖力驚人,母兔的懷孕週期31天,一年可產3-8胎,每胎幼崽數量2-7只,野兔的幼兔第二年性成熟。這使得兔雖然天敵頗多,但數量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增長。

“兔摯友”講述人工育種給兔帶來的巨大改變,一些兔也對人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人和兔已經密不可分。

作為上海科技館的新春“保留節目”,今年已經是科技館舉辦的第十四場生肖展。生肖展何以長盛不衰?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表示,

一是科技館的生肖展注重文化內涵,將詩詞歌賦、神話傳說融入展覽,體現出強烈的文化特色;二是將科學“講透”,讓觀眾“解渴”;三是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共同辦展。

此次兔年展中展示的16個兔標本就來自上海科技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館方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兔形目專家以及漢語言文字學專家為展覽保駕護航。

觀眾看展的習慣也有變化。上海科技館自然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雲飛表示,十多年前觀眾喜歡帶著筆記本抄錄展板上的知識點,現在家長更願意看標本,結合動物生活的環境啟發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會有不同變化。

為了迎合觀眾的看展需求變化,今年館方還首次使用虛擬IP兔形象,透過線上3D技術打造數字孿生雲展廳,一比一復原現實場景,為動物重現自然生境,讓觀眾透過線上虛擬現實技術,在移動、PC多渠道終端瀏覽展廳,在指尖觸控中實現空間轉換。

在展覽現場,觀眾可以偶遇“兔囡囡”人偶講解,講解員將穿著有恐龍頭套的小兔子玩偶,在兔年新春伊始帶領大家新春逛展。同時,館方還準備了豐富的線上活動和文創產品,展覽設計了趣味性十足的線上猜燈謎和研學課,觀眾在逛展的同時可以利用移動裝置進行知識拓展。

此外,展覽中的兔子形象也會以表情包、手機桌布、虛擬NFT玩法等彩蛋形式等著觀眾去發現。展覽將持續到2023年5月7日(展覽免費,但需自行購買上海自然博物館門票)。

另悉,為確保春節假期場館安全平穩執行,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2023年1月19日至1月21日(除夕),閉館三天進行裝置設施大檢修、大保養,春節期間1月22日(初一)至1月27日(初六)對外正常開放。

作者:沈湫莎

圖片:袁婧

編輯:沈湫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