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湧入咖啡賽道的"門外漢",要革誰的命?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企老闆內參(ID:cylbnc),作者:七飯,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跨界頻頻,資本熱捧,咖啡賽道怎麼這麼熱

當下的咖啡賽道,已經熱到發燙,像武俠電影裡的藏寶圖一樣,得之可得天下,引來無數豪傑搶奪。

一方勢力是跨界代表隊。

大家比較熟悉的品牌有郵政咖啡、中石油旗下的好客咖啡、中石化旗下的易捷咖啡。

最近這半年,李寧、華為、特步、蔚來也紛紛註冊了咖啡商標,準備開賣咖啡。

在同仁堂推出了中藥咖啡後,另一老字號藥店白馬寺也成立了咖啡品牌,準備推出新品牌“藥咖啡”。

和咖啡都不沾邊的行業,都開始賣咖啡了。

另一方跨界者,是積極佈局咖啡賽道的新茶飲品牌們。

冰雪冰城有重磅子品牌幸運咖,門店數超過了1200家,茶顏悅色大手筆地在長沙開了5家鴛央咖啡,趁著國慶假期,7分甜推出了新品牌——輕醒咖啡。

奈雪的茶入股了咖啡品牌AOKKA咖啡,喜茶早在2021年投資了精品咖啡 Seesaw,創始人聶雲宸個人還投資了兩個咖啡品牌:The Raven烏鴉咖啡和KUDDO COFFEE,檸檬茶品牌檸季併購了咖啡品牌RUU。

無論是開新品牌的明線,還是投資的暗線,新茶飲品牌們早已經開啟了咖啡賽道的強力佔位。

兩方之外,還有資本的加入,他們像背後推手一樣,給你盤纏和人脈,助你奪寶。

咖啡賽道的資本化從2018年開始,2021年迎來了一個小高潮:

NOWWA挪瓦咖啡拿下3輪融資,B輪和B+輪兩輪融資,累計金額2億人民幣;M Stand拿下6億多融資,Tims咖啡、Manner也同樣拿到了多輪融資,這一年咖啡融資總金額超過了30億元。

在2022上半年,有10件與咖啡相關的投融資事件發生,SeesawCoffee完成了數億元A++輪融資,Tims中國獲得1。945億美元融資……

再來看看咖啡賽道的各大門派,也是動作頻頻;入華4年,開了500家門店的Tims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陸正耀將推出了咖啡品牌Cotti Coffee庫迪咖啡……

各路人馬在咖啡這賽道上你爭我趕,看似熱鬧,實則各有目的,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人則來勢洶洶,目標明確。

為啥都瞅準了咖啡賽道?50%的毛利率、市場成熟……

要了解跨界者的小心思,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瞅準了咖啡賽道?

經過幾輪咖啡浪潮的洗禮後,咖啡已經成為日常剛需,人手一杯,市場容量被徹底開啟,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下沉小鎮,都飄散著咖啡香。

除了27。2%的市場增長率,突破3億元的消費者外,另一重要的點在於超過50%的毛利率。

瑞幸咖啡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0。53%、59。85%和60。63%;星巴克在同期的毛利率為67。28%、69。93%和68。17%。

“雖然這條賽道的格局在不斷地變化,但咖啡是一個好賽道,這點毋庸置疑。”

在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秦朝看來,咖啡賽道,希望與信心並存,星巴克之類的前驅者,讓消費者瞭解了咖啡,瑞幸拉低了價格,讓人更接受咖啡了,消費者教育已經很成功了。

此外,咖啡產品線相較其他飲品單一,製作標準化程度高,甚至是零售程度也很高。目前在所有的飲品賽道里面,咖啡是一個最好的賽道,因為它非常簡單、非常標準、不需要再去教育市場。

“不管是現在、甚至是未來幾年入局咖啡賽道,都不算晚,怎麼做才是關鍵。”

跨界目的一:為主業務服務

跨界者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跨界咖啡,一資深咖啡從業者向內參君分析到,飲品行業之外的跨界者賣咖啡,還是為了主營業務服務的。

選擇咖啡,一方面是成本考量,與茶飲相比,成本較低,裝置採購較為單一,另一方面是咖啡豆的採購也非常容易,可以從供應商直接採購,不需要搭建供應鏈。

像蔚來汽車跨界賣咖啡,是為了提升門店的使用者體驗,增加使用者駐留時長,為銷售增加更多契機。

像同仁堂賣咖啡,也是為主業務引流,一樓是休閒餐飲區,賣咖啡順帶賣賣自己的蜂蜜、燕窩、西洋參,二樓則是診療區,可以引流到此處。

對於其他咖啡品牌的衝擊,他舉了個很有趣的例子,“就像人人都能說脫口秀,但不是都能辦專場,做巡演的”。

跨界目的二:聚攏資源,提前佔位

另一類跨界者,則來自新茶飲賽道。

這種跨界,暗含著品類危機與提前佈局,新茶飲競爭加劇,利潤空間正逐步下降,而咖啡的紅利非常明顯。

7分甜創始人謝煥城提到,“飲品賽道中兩個大體量的品類,一是茶飲,另一個就是咖啡,有這樣一塊大蛋糕擺在那,肯定要去嘗試的。咖啡是一個確定的方向,最終所有的茶飲品牌都會參與進來。”

這類目的明確的跨界者才是真正的入局者,來勢兇猛,還帶著原品牌的助力。

7分甜的咖啡品牌輕醒,是謝煥城帶隊1個多月開出來的,團隊中有5人都來自7分甜,有著成熟的供應鏈、數字化、營銷經驗,與創業新手相比,已經是打滿經驗的老手了。

人力資源的彙集外,還有店鋪資源、供應鏈資源的助力。像7分甜開出的咖啡品牌輕醒,兩家店都在蘇州,一家在十全街上,另一家在賽格廣場,位置都不錯。

從萌氣十足的熊貓IP引人入店,到好喝的咖啡引發復購,再到 9-17元的價格增加消費頻次,開業不到一個月,十全街那家店就衝到了蘇州咖啡廳熱門榜的第一名,來自7分甜成熟的運營經驗,讓新品跳過“冷啟動”,爆火的機率大提升。

有了這些資源的助力,新品牌的發展必然會開上快車道,像茶顏悅色旗下的鴛央咖啡,一口氣開了5家,從環境到產品,都能看出茶顏悅色的樣子。

咖啡上半場還沒結束,機遇與挑戰並存在

在未來,咖啡賽道還將有越來越多的跨界者,這個品類的上半場競爭還沒有結束。

在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秦朝看來,“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區別是它的玩法、邏輯變了。上半場可能是在強勢控場,填滿機遇空間;下半場則是在精耕細作,到了真正內卷的時候。

但現在整個咖啡賽道跑出來的頭部玩家還很少,格局還沒有真正形成。”

當然,跨不跨界不重要,“知己知彼”才重要,核心的點是你能為消費者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當下的咖啡賽道,既有小而美的咖啡館,透過空間體驗增加價值感,靠SOE咖啡(單一產地)和手衝咖啡,來提升客單價。

在連鎖咖啡領域,既有星巴克這種提供第三空間的品牌,也有瑞幸、挪瓦咖啡、Manner,解決剛性的咖啡需求,特別是商務人群,自提帶走,對空間的需求少了很多,還有Seesaw、M stand等精品咖啡品牌,具有一定的打卡屬性。

還有下沉市場的幸運咖,有著極大的供應鏈優勢。

未來的咖啡競爭,很有可能走向消費者心智的佔領,而非簡單的價格戰。像今日頻頻聯名的Manner,先後與特斯拉、LV、CHUMS CHAP、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聯名,即是對目標人群的聚焦,也是塑造時尚、高階的品牌形象,提升價值感。

這種消費者心智端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