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花開在婺城】 茶花節 開幕,茶花文化引領江浙滬!

春回大地,花滿婺城,又是一年茶花節。從竹馬鄉的國際物種園,到乾西鄉、羅店鎮的茶花苗圃,再到尋常百姓、萬戶千家,山茶花作為金華市花,奼紫嫣紅開遍了婺城大地。千百年來,中國茶花文化更深深紮根於古婺文化土壤,點綴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

茶花端莊典雅、雍容高貴。早在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蜀地一帶,茶花就被列為“七品三命”,備受尊崇。茶花品類繁多,原生品種就有900多個,並有著卓越的雜交成活率,且花型豐富,玫瑰、薔薇、牡丹……各系花朵頻頻“撞臉”名花界。只荷花一系便有“紅荷花”、“白荷花”;十樣景一系便有“粉十樣景”、“白十樣景”、“花十樣景”等。正因如此,雜交茶花的基因具有較高的不穩定性,在高齡階段表現尤為明顯。在華東茶花名品博覽園裡,就有一株百年“赤丹”,去年開了紅花,今年改開了粉花,明年如何?尚不可知,唯有靜等花開。

由此,茶花在眾花木中具有特殊的賞玩意趣。郭沫若就有過“人人都誇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的感嘆。

作為文玩界鮮有的高雅活物,茶花賞玩文化在唐宋時期進入一個高峰期。除卻鬥茶、焚香、插花、掛畫這四大雅事,茶花成為宮廷專屬花種,束之高閣,唯達官顯貴方能一睹芳容。

圈內有個規矩,誰培育了茶花新品,便對之享有命名權。由此,唐詩宋詞的文化底蘊便深深烙刻在了這花名裡。“紫花金心”的白描,“紅臺閣”、“十層樓”、“四面景”、“玉帝紫苑”、“大和錦”、“火瀑布”等等之流的寫意,更有“獅子笑”、“五福登堂”、“松子”、“大吉祥”、“大五彩”、“大富貴”的吉祥寄寓。唐宋文人喜將茶花比美人,如“玉美人”、“七仙女”、“白嫦娥”、“小紅蓮”……數盡了大家閨秀、小家碧玉,乃至天上地下的千嬌百媚,縱是一個西施亦有“粉西施”、“西施晚妝”等萬種風情。其中也有如擲地有聲的“東方亮”。當時的這一股流行風讓茶花名品層出不窮,其中不乏稀世珍寶,“黃海南寶珠”、“紫榮華”、“碧玉”、“抓破臉”、“灑金寶珠”等即出於宋朝時期。

茶花真正與婺城結緣,還因一代婺學宗師、位列“北山四先生”之首的何基。據《金華縣誌》載,後溪河先祖系南宋何基,受業於朱熹弟子黃幹,官拜太傅,告老還鄉時帶回御賜茶花,並以花為媒,傳道授業,教化眾人。

在何基的主導下,珍貴的茶花流入尋常百姓家,幻化出另一個靈魂生命。“五彩赤丹”的五色花有了相容幷包的婺學氣度,“十八學士”各式花型競豔枝頭成了百家爭鳴,“多齒紅山茶”花果並存成了另一種執著和堅持……

茶花的豁達通靈與錚錚傲骨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婺學的思想和婺州人的性情。婺城百姓養茶育花,讀懂了茶花,也就讀懂了自己的文化生命。(記者張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