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極目銳評|專家建議對50萬以上存款徵收利息稅?促進消費並不是逼人消費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一位認證為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教授的網友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內容提到,建議對50萬以上的存款徵收高額利息稅,並認為這是促消費的最佳途徑,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不少網友調侃,應該先對亂髮表建議的專家徵“建議稅”。

該文章作者的核心觀點是,中等收入人群應該成為帶動消費的主要動力。但他們目前擁有可觀的存款,寧願把錢放在銀行裡面,也不願拿出來消費。如果對50萬以上的存款徵收高額利息稅,讓高額存款變得沒有收益空間,如此一來大家就會把錢拿出來消費了。

發表該文章的網友主頁,認證為經濟學教授

首先,這位專家雖然認證為高校的經濟學教授,但並沒有實名,其言論不具備權威性,只能說是一家之言。其次,觀點中也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無非就是靠徵稅,逼著有存款的家庭存不下去,只能把錢拿出去消費,十分簡單粗暴。

那麼,為什麼這種看上去如此不靠譜的言論,卻能引發廣泛的討論呢?

一來,它精確瞄準了50萬以上存款的人群,雖然根據央行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存款在50萬以上的儲戶佔比僅為0。37%,但由於人口基數大,被“掃射”到的人肯定不在少數,還有一些人雖然現在沒有50萬存款,但也奔著這個目標去,看到這樣的言論,必然也會受到刺激,一氣之下,駁上幾句;

二來,“存錢還要交錢”的利息稅聽起來荒謬,但並不是杜撰的,我國在1950年和1999年曾兩度開徵利息稅,又兩度停徵,而世界上依然有不少其他國家仍在徵收利息稅,所以這事並不是完全是空穴來風,事關千家萬戶的錢包,當前又處於“促進消費,加快復甦”的緊要關口,當然更會引發關注和議論。

仔細想想,這個觀點其實充滿了漏洞。且不說,全國有多少人有50萬元的存款,光針對這部分人徵稅,對消費的拉動作用能有多大,在當下,50萬元究竟算不算是可觀的存款,都值得商榷。北上廣深就不說了,哪怕是在生活壓力相對較小的準一線、二線城市,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50萬元的存款既付不了房子的首付,也兜不了養老的底,存著是為了抵禦突發風險、夯實生活基礎,硬要人家拿出來消費,有些強人所難。

該網友釋出的文章節選

再者,存款並不能代表真正的財富,越是有錢的人,資產形式越是多樣化,有人銀行存款或許不到50萬,但是手握十幾套房產,光靠收房租就可以衣食無憂,還能笑看那些苦巴巴存錢的人被收稅,顯然有違稅收的公平原則。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突然開徵利息稅,很多儲戶為了減少損失,很有可能會把錢從銀行裡取出來,放在自己家裡,而不是說立刻拿去花掉,這樣既不能拉動消費,反而可能造成存款擠兌,破壞金融秩序,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

所以,無論從任何角度而言,這一觀點都是極其荒謬,雙腳離地的。促進消費其實是大家共同的願望,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執行的“壓艙石”,也是民眾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國家多次重申了當前全面促進消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百姓也盼著錢包能鼓起來,能暢快地買買買,改善生活質量。但促進消費絕不是逼人消費,既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策和舉措,就不能違背平等自願的基本原則,不能想盡各種奇招怪招,就為了惦記老百姓手裡的仨瓜倆棗,就為了讓大家傾家蕩產地消費,這個思路本身就扭曲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銀行存款的利率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也就是說,錢存銀行會貶值已經是一個常識,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選擇存款而不是消費呢?說到底,大家身上的責任和壓力太重,存銀行至少相對安全保本,求個穩定。可見,並不是民眾不想消費,還是家底不夠厚,不敢消費。正如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近期在研討會上所言:“現在老百姓手裡那點錢,都是救命錢,你讓他拿救命錢買房買車吃喝玩樂,這可能嗎?”

要想促進消費,首先就是要增加國民收入,加強社會保障,讓人們有底氣,有勇氣去消費,然後再來說,提升消費質量,豐富消費內涵等,讓大家手裡有錢,然後讓所有錢積極流動起來,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才是促進消費的基本理念和根本目標。

所以,大可不必對這種缺乏常識的建議大動肝火,也不用看到自稱“專家”的發言就過分敏感,網路輿論場上觀點紛雜,需要理性篩選,正確應對,否則,讓荒謬之論吃到流量紅利,野蠻蔓延,理性的討論就會被淹沒。對於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博眼球之論,不給他眼神,埋頭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