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溥儀遜位時,大清王朝的12名鐵帽子王,都是什麼態度?

鐵帽子王,是指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它的形成十分曲折,自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建立後金,八旗旗主便由其嫡出子代善、皇太極、多爾袞等人和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濟爾哈郎擔當,而隨著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數朝的發展以及各個宗室的起伏定立,乾隆時期才確立了八大宗室王爵世襲罔替的制度。而在清朝末期時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也因為在穩固江山之中立下戰功被擢升為鐵帽子王。至此有清一朝,便存在著12位鐵帽子王。而他們也都在朝堂之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當清朝末年,帝國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以及慈禧太后治下的大清岌岌可危之時,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到甲午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再到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的日漸加深,這一切也都在慢慢的將大清王朝推行滅亡。

最終,1912年,隆裕太后宣佈諭旨宣統帝溥儀遜位。至此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清王朝結束,而這種結局方式也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史上絕無僅有的。作為既得利益者,與清廷一脈的十二大鐵帽子王,又有何態度呢?為何會甘心退出歷史舞臺?

其實,在當時的12位鐵帽子王之中對於溥儀是否遜位的問題,也是有著嚴重分歧的。作為受益於清王朝的他們,最開始自然是堅決反對。

而這其中良弼、毓朗、溥偉(恭親王奕訢的孫子,鐵帽子王)、載濤、載澤、鐵良等人為首的清朝皇族,更是為了阻止溥儀遜位,組建了宗社黨。而另一位鐵帽子王善耆更是拒絕在隆裕太后退位詔書上簽字。

但是隨著時局的進一步發展,袁世凱又手握大權,而段祺瑞更是聲稱要帶兵攻打北京,也導致了12位鐵帽子王中其他人的態度變得曖昧不清。

尤其是慶親王奕劻便選擇了要求溥儀遜位。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榮祿死後,他成為領班軍機處大臣,繼而連財政處、練兵處等都在他的轄下,集內外大權於一身。

但是雖然為鐵帽子王,清朝勳貴,可惜的是手握大權的他卻與袁世凱關係匪淺。在被袁世凱重金買通之後,更是多次為袁世凱通風報信,放虎歸山,而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又竭力啟用袁世凱。

最終當辛亥革命愈演愈烈,大權又旁落袁世凱之手,這些曾經在滿清王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鐵帽子王們還是迫於形勢,接受了清帝遜位的條件,大清王朝也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