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送60歲老母入墳,送一餐砌一塊磚

百善孝為先,從古至今,“孝順”二字一直刻在每個人心頭。父母將子女養大成人,子女理應孝順父母。

可古代活人葬禮“瓦罐墳”,卻是想象不到的殘忍。子女親自送60歲老母入墳,一餐一磚堆砌,直至眼不見人、心不見墳。

風俗的由來

天為地之綱、夫為妻之綱、君為臣之綱,父為子之綱。

文明得以發展,正是因為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以及不斷地規範。人們知曉對錯,瞭解大義,於是社會跟隨時代前進。倘若封閉堵塞,自然會脫離世界,成為別人眼中的奇葩。

就像晚清王朝閉關鎖國,當英國使者給乾隆展示110門火炮戰列艦模型時,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依舊認為對方是異想天開。

曾經的活人葬禮也同樣如此,古代一些封閉落後的小山村中,由於訊息的閉塞,便認為年逾六十歲的老人還活在這個世界上,那就是侵佔子孫的壽命。

誰也不知道這類認知究竟從何而來,可它卻以極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一個又一個閉塞的村莊中繁衍生息。

古代年輕人稱其為

“瓦罐墳”

,原因就在於這種墳墓不過一人大小,三面都已經砌好石磚,只等老人進入,最後封鎖瓦罐的罐口。等到父母

年齡到了六十

便親手將父母送入其中

此後,子女每天都會帶一塊磚來給老人送飯。

磚頭砌好之日,也就是老人喪命之時

。看著眼前的磚頭越來越高,墳墓中的老人有恐慌,也有坦然。

前者害怕死亡的到來,後者自覺習俗當如此。可誰也沒有想過,生命哪能這般輕易地被剝奪。只是代代相傳過後,每個人都這樣做。

一些不願意屈服,與父母感情深厚的年輕人不願效仿,還會被人指指點點。愚昧,如沾染上草垛的燭火,將每個人內心的理智和思考燃燒殆盡。

古人麻木地看著烈火燃燒,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這一切,只是內心思索,不知多久以後,自己也會遭受同樣的待遇。僅僅只是這個過程,今人就能夠想象其中的恐怖。

墳前的磚頭越壘越高,心裡的恐慌越來越重。子女帶著飯菜前來,看似是盡最後一點孝道,卻又何嘗不是給父母行刑。這種刑罰或許對身體沒有影響,卻將心理割得千瘡百孔。

最終,墳墓中哀叫哭喊,淚流滿面的老人,只能默默接受這一切,將思想集中在轉世之說上。

那麼古代是否有人想過逃跑呢?自然是有的。可年邁的老人如何會是年輕人的對手,一旦被發現,這些老人將會被直接抓回來活埋到瓦罐墳中。

看不到一絲憐憫,只有無窮無盡的冷漠。古人壓根兒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似乎是墳墓的流程需要,並且不要出任何差錯。

愚昧的恐怖

無知者無畏,因為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麼事情,所以不會感到畏懼。古人便是類似,心中毫無敬畏,便以先輩留下的活人葬禮習俗為行事標準。

不必去思考是對還是錯,只要大家做法相同,那就無需改變。只要生存壓力還沒抵達,那也不用擔憂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於是他們用瓦罐墳的方式淘汰老人,甚至自覺給老人臨死前的送餐,已經是額外的恩情。

旁人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古人,甚至還會被認為是神經病。世道、人生皆如此,指責的理由從何而來?何況,什麼是道德?

當古人的行事思維方式完全被封建思想束縛後,根本無從轉變。哪怕安排現代最好的教育家去教導古人,也一定會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改變。

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甚至有可能讓教育家感到絕望。人類從原始到開化,再從開化到富有智慧,不是因為人類聰明,只是時間的堆積下,一點一點地發生改變。

就如同火焰溫度極高,讓人感到疼痛,所有人形成共同認知後,代代相傳。然而這畢竟是真實觸感,基於趨利避害的天性,古人從善如流。

可思想上的愚昧,這該如何解答?就像瓦罐墳一樣,旁人告訴古人,這樣做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呢?又為什麼要這樣做。

每一個人、甚至每一代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葬禮,變化的意義在哪裡?愚昧,如懸於長空的驚雷。

若不思悔改,驚雷落地之日,萬劫不復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