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我是商鞅,你知道我在變法前都經歷了什麼?

文/子非魚

如果你以為,那些舞臺上的佼佼者,那些政治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天生如此,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你知道,我在變法之前,都經歷了什麼?

入秦之前,是我的積累時期,那時我還叫衛鞅。

戰國亂世中,我投奔了魏國的丞相,公孫痤。

公孫痤知道我有大才,害怕我在魏國搶了他的風頭,故只安排我做了箇中庶子,也就是書房管事。

丞相府的藏書肯定不是一般士大夫可比的,在這段時間裡,我讀遍了丞相府的藏書,深入研習了各國變法的成敗得失,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

我深知,魏國君王並非雄主,魏國也並非我的發跡之地。

不久,丞相公孫痤死了,適逢秦國國君釋出了招賢令,意欲招攬天下賢才,以為強秦之計。

就這樣,我找機會去了秦國。

秦王規定,但凡天下來秦之賢士,無論國籍,無論出身,都需要遍歷秦國三月。

三月之後,殿前陳策。秦王再依據士子之策,決定其職位、去留。

妙哉!正合我意!

要給強秦之策,如果不瞭解秦國政治民生,那這“策”一定是飄在天上的“假大空”!

秦王果然與眾不同。

閒話少敘,三個月匆匆而過。這三個月,我瘦了一大圈,但卻從底層瞭解了秦國。

秦人尚武,對平民卻有功不賞;沃野千里,卻無人耕種;所謂貴族,無功受祿、坐享封蔭。。。

如此種種,為我的強秦之策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而我所陳之策,無一不針對秦國之弊端。

接下來的問題是,秦王是否有魄力,做出如此巨大之變革?

幸運的是,經過兩次試探,秦王果然是天下雄主。

他對宋襄公式的仁義不屑一顧,對儒家、道家的所謂王道亦漠然置之。而當我獻出我的強秦之策時,他竟與我暢談了三天三夜!

作為君主,他完全支援我的強秦之策!

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變法前最後一關,就是要“舌戰群儒、技壓群雄”了。

畢竟戰國時期,還不是君王專制,要想在秦國施行變法,還要說服這一幫大臣才行,否則變法過程必然困難重重。

於是,秦王安排了一次“廷議”,我知道,如果我不能折服這些大臣,那我就沒有辦法開始變法。

果然,反對變法的都是一些老資歷的貴族,因為變法會損傷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反對的聲音最大。

對此,我據理力爭,明確告訴他們,變法會使秦國強大!

如果秦國沒了,你們就什麼都沒了。秦國強大了,大家才會強大!

所以,秦國的強大是符合在座所有人利益的!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不久,秦國必然大出於天下!

結果,我變法了,成功了!

總結一下:

一、要變法,自己要有真才實學,沒有積累是不行的;

二、要變法,一定要落到實處,而落到實處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底層,接觸真正的問題;

三、要變法,必須得到君王的認可,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而得到君王的認可,一和二是前提,否則你不會有可執行的“策”;

四、要變法,必須和大臣們達成一致,讓所有人知道,每個人都會因此而得利!

否則變法過程必然困難重重,很可能會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