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建造《流浪地球2》的太空電梯,總共分幾步?

△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電梯

“女士們,先生們,太空電梯即將達到失重空間站,請做好準備,從右側梯門下梯。”

如果我說,有一天你將親耳聽見這樣的播報聲,你相信嗎?

01

太空電梯從何而來

20世紀初,被譽為“航天之父”的俄國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過幾大構想:

用液體作為火箭燃料;

宇宙空間中反作用力是移動的唯一方法;

將兩節以上的火箭串聯起來,組成一列多級火箭以提高火箭的速度。

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些設想,都已經成為航天領域的重要應用。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然而,他在1895年提出的一個設想,卻至今仍未實現。

這個設想,其實很樸素:

他提議在地面上建設一座超高高高的鐵塔,一直建到地球同步軌道為止,在鐵塔內架設電梯,於是我們便可以搭著電梯進入外太空。

△初代太空電梯概念圖

這,便是太空電梯的雛形。

這樣的鐵塔結構,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

實際上,這就是齊奧爾科夫斯基在參觀法國埃菲爾鐵塔時受到的啟發!

這樣的構想,也與我們對電梯的認知最為接近,但是…

地球同步軌道距離我們有35786000米,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築,是位於迪拜的哈利法塔,高度卻只有828米。。。

這樣一看,似乎太空電梯是沒戲了?

別急!

此刻,你就是20世紀中葉的宇宙學家,快來想想怎麼解決這個難題!

如果一時半會兒沒有思路的話,先試著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新年第一問

假如,我讓你把一隻風箏放到250米的高空,除了在地面上奔跑,不斷放長線繩,將風箏放飛到空中外,還能怎麼做?

你可以坐直升機到更高空,將風箏扔出,慢慢放線,讓風箏到達250米的半空。

不要問我為什麼要放風箏,也不要問我風箏線會不會斷,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逆向思維!

同樣得,我們想要建造一座直達外太空的電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提供繩索軌道,那麼,既然從地面向上建造不現實,那我們…

能不能從太空中“扔”下繩索,就像扔風箏一樣?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先發射一顆地球同步衛星,然後從衛星上伸出繩索“垂”到地面上,在地面一端固定,形成太空電梯的執行軌道。

△太空電梯理念圖 (圖源NASA)

哈!這下不用建塔了,只需要“幾根繩索”就行了!

正是這樣的逆向思維,使得太空電梯顯得不那麼鏡花水月,如今的太空電梯計劃,都是基於這個模型。

02

大林組太空電梯計劃

在眾多太空電梯計劃中,尤其受人矚目的,是大林組在2012年宣佈的太空電梯計劃。

2012年2月,尤其擅長建高塔的日本著名建築公司大林組,宣佈要投資100億美元建設太空電梯,預計電梯時速200公里,單程需要7天,計劃2025年左右在赤道附近的海上開工,2050年左右落成運營。

△大林組官網概念圖

然而,距離計劃啟動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前景似乎不容樂觀,就連大林組公司內部,一直參與太空電梯研發的高階工程師石川洋二都坦言:這個專案越是嘗試,就越是困難。

首先,不考慮一切外部因素,太空電梯主要由四部分構成:

電梯的廂體、廂體上下運動所需的纜繩軌道、用於在地球端固定纜繩的海上基地,以及配重。

△太空電梯結構

前面三個似乎很容易理解,但為什麼還需要配重呢?

在剛剛提到的太空電梯設想中,我們要從同步衛星上“扔”下纜繩,一直“垂”到地球上,可隨著纜繩逐漸下放,受到的萬有引力會大於離心力,於是纜繩會對同步衛星產生向內的拉力,那豈不是纜繩放著放著,就把原本穩定的同步衛星給拽下來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向下放纜繩的同時,也必須向上“扔”東西,產生一個向外的拉力,以此抵消纜繩對衛星向內的拉力。向上“扔”的東西必須足夠重,能夠把衛星給穩住,我們把它稱為配重。

可是,新問題又來了!

纜繩實際並不是靜止的狀態,而是在隨著同步衛星一起高速轉動,所需的巨大向心力可能會超過材料的抗拉極限,導致纜繩自己把自己甩斷。

我們來深切體會一下,太空電梯對材料抗拉能力的要求,到底有多苛刻。

在地心參考系中,將纜繩簡化成圓柱狀,密度是ρ,橫截面是S,一端固定於地球同步衛星,另一端固定於赤道海上基地。考慮在同步衛星軌道附近的一小段纜繩,不考慮各種額外的載重,它受到的拉力可以這樣計算:

如果我們用鋼作為太空電梯的纜繩,將上式簡化變形,代入鋼的密度值,可以估算得到鋼需要承受的最大應力至少要達到400GPa。但實際上,鋼的抗拉強度只有400MPa!

也就是說,即便是用鋼來做纜繩,也會直接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變形。

至此,我們遇到了異常棘手的問題:如何找到密度小,但抗拉強度大的材料?

03

太空電梯的纜繩難題

目前,最有可能滿足上述要求的是碳奈米管:由碳原子組成的管狀結構奈米材料,這是目前已知的理論上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

△碳奈米管結構

碳奈米管的密度大約是1700kg/㎡,代入上面公式計算,得到如果用碳奈米管做太空電梯的纜繩,碳奈米管的抗拉強度至少要達到90GPa。

目前,我們能夠在實驗中合成的碳奈米管的抗拉強度可以達到200GPa;甚至,對於具有理想結構的單壁碳奈米管而言,其抗拉強度可以達到800GPa。

這樣看來,我們只要生產出幾萬公里長的碳奈米管,把它從同步衛星上“懸掛”下來,固定到赤道附近的海上基站,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我們探索太空電梯的道路,註定崎嶇不平。

1991年,日本科學家飯島澄男發現並命名了碳奈米管,給陷入瓶頸的太空電梯設想注入了最鮮活的血液,許多研究團隊都重新拾起了太空電梯計劃。

可是,大家很快就發現,由於製備工藝的限制,實際能夠製備出的碳奈米管長度只有幾毫米,且存在大量結構缺陷。

唉,似乎又走到了死衚衕…

但正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013年,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將生長每毫米長度碳奈米管的催化劑活性機率提高到99。5%以上後,成功製備出了單根長度超過半米,且具有完美結構的碳奈米管。

目前,他們正在研製長度在千米級以上的碳奈米管。

我們的太空天梯,似乎,迎來了一線曙光!

04

太空電梯的實際窘境

你也許已經意識到了,剛剛討論的都是最簡單的物理模型,一旦真的要考慮專案建設,就需要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

例如,鑑於生活中用到的各種高壓電線,時間久了就會磨損,我們很自然地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用碳奈米管做的纜繩,耐久性如何?

畢竟,如果纜繩很容易破損,那這電梯即便建好了,也是白搭。

為了檢驗碳奈米管的耐久性,日本大林組於2015年,將碳奈米管樣品送到了位於地表上空400公里附近的日本實驗艙內。

△日本“希望號”實驗艙

樣品被放置在太空中2年後,又被重新帶回地球。研究人員分析後發現,碳奈米管的表面,已經被原子狀態的氧破壞。

要知道,400公里高度屬於大氣層中的熱層,空氣已經極其稀薄,即便是這樣,2年的時間也已經破壞了碳奈米管。

可以想象,直接暴露在最低端對流層內的纜繩,會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

除了被原子狀態的氧破壞,還需要面對各種可能的風吹日曬雨淋,甚至可能碰上閃電、颶風等各種極端氣候……

提高纜繩耐久性方面的研究,顯然又是困難重重,但只要路沒被堵死,我們就不會停下探索的步伐。

當然,除了耐久性問題以外,還有一大堆難題,在等待著我們去解決…

例如,如何保證電梯廂體有足夠的動力支援,可以一直從地面升到太空站?

如果升到一半的時候,太空電梯的動力系統突然失靈,簡直就是高空求生驚悚片現場,想想都不寒而慄。

假如電梯停在這瞬間。。。 △圖源:流浪地球2預告片

再比如,如何讓太空電梯自動躲避太空碎片和一些可能撞上來的衛星?

一旦躲避不及時,造成的後果,難以想象。

真可謂驗證了那句話:

太空電梯,越是嘗試,越是困難。

05

我們為什麼執著於太空電梯

這個時候,你很可能要問,既然建造太空電梯這麼困難,那為什麼我們還一直執著於這看似不可能的設想呢?

因為,我們嚮往星辰大海。

咳咳咳,不扯這些,說點實際的:

目前的國際商業衛星發射中,每千克載荷的運輸成本在2千—2萬美元之間。假設小編想要去太空旅行一趟,至少需要10萬美元。

假設太空電梯可以建設成功,不考慮初期建設成本,根據日本大林組的預估,每千克載荷的運輸成本約為200美元!

也就是說,小編只需要花費7萬左右人民幣,就可以去太空旅行了!

建成太空電梯後,除了讓太空觀光變得觸手可及外,我們還能夠低成本地在地球和太空間運輸物資。

這,也許會成為人類太空探索史上,最動人心魄的轉折點!

06

有生之年

現在,請你仰望天空,想象一下。

看似寡淡的每一秒,都在親證,歷史的誕生。

有生之年,你將看到一座宏大的天梯,穿破遙遠的雲層,以摧枯拉朽之勢,不斷地衝向地表,最終橫貫天地,豔絕古今。

△圖源:流浪地球2預告片

想到這兒,我真的熱淚盈眶。

流程編輯: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