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世民之女巴陵公主:因參與謀反被弟弟賜自盡,丈夫自殺後遭戮屍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21個女兒,真正為後世熟知的僅僅只有兩個,即巴陵公主和高陽公主,但是他們留名的方式比較特別,而且結局也很不好,都被唐高宗李治賜自盡了。

653年二月初二,唐高宗李治流著淚下了一道詔令,詔令處斬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賜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和巴陵公主自盡。

李治之所以下達這樣一道詔令,正是因為他們都牽扯進了房遺愛謀反案中。可以說,房遺愛謀反案是永徽年間乃至整個唐初最大的皇室血案了,而這個謀反案的關鍵人物就是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雖然是庶女,但很得李世民寵愛,因此也養成了驕縱任性的性子,甚至出嫁之後依舊不改驕縱的性子。

高陽公主的駙馬是宰相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房玄齡病逝後,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說,繼承房玄齡爵位和房家家產的是房玄齡的嫡長子房遺直。

但高陽公主不服氣,攛掇著房遺愛去和房遺直爭繼承權,這件事還弄到了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縱然寵愛高陽公主,但也不會縱容高陽公主如此行事,甚至狠狠責備了高陽公主,責怪她丟了皇家公主的臉面。

由此父女兩人還離了心,再加上後來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驚世不倫戀爆出,更讓父女倆的關係跌到了冰點。

但高陽公主並沒有就此打消在房家爭財產的想法,等到李世民病逝李治登基之後,高陽公主再次鼓動房遺愛和房遺直爭奪繼承權,這一鬧不要緊,房遺愛和房遺直都被降職。

高陽公主一計不行又生一計,直接讓人誣告房遺直對她這個皇家公主無禮,這要是罪名成立,房遺直將獲罪不輕。

當然,房遺直自然也不會乖乖就範,趕緊上書陳述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的罪狀,並且說了這樣一句話:“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

一句話將整個事件從家庭矛盾上升到了朝堂。李治一下子重視了起來,讓長孫無忌好好審問審問。

這一審不要緊,審出了一樁謀反大案,對李治很不滿的駙馬薛萬徹、房遺愛、柴令武等謀劃著廢掉李治,扶立李淵第六子李元景為帝。

除此之外,李世民第三子李恪也牽扯其中,到這裡就已經是政治大案,按理說,女人是很少會被牽扯進謀反案中的,但高陽公主公主偏偏不是一個消停的主。

她在其中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高陽公主之外,還有一個女人也參與了這樁謀反案,即巴陵公主。

巴陵公主是李世民第七女,是李治的異母姐姐。

史書中並沒有記載巴陵公主的生平,但她能摻和進謀反案中,並被弟弟李治賜了自盡,可見她和高陽公主一樣,嫁人之後並沒有安安分分的相夫教子。

要知道李治賜死了好幾個駙馬,卻只有高陽公主和巴陵公主兩個公主被賜自盡,說明兩人都深度參與了謀反。

只不過,巴陵公主在其中的影響力應當是不及高陽公主的,也或者說她折騰的小一點,在謀反案之外沒有做別的值得詬病的事情。

巴陵公主的駙馬是柴令武,兩人可謂是門當戶對,柴令武的母親就是李世民的同胞姐姐平陽昭公主。

可以說,平陽昭公主是整個大唐歷史上最為厲害的一個公主,她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初李淵在晉陽起兵,平陽昭公主的丈夫柴紹也到了晉陽支援,而平陽昭公主自己一個人安排了家事,回到鄠縣老家變賣家產組建軍隊。

她響應晉陽起兵在關中為李淵打下了一片天,等到後來李淵渡過黃河進入關中的時候,平陽昭公主的娘子軍已經超過了七萬,這已經是相當有規模了。

要知道,從零到七萬,僅僅只有幾個月的時間,足可見平陽昭公主的能力。

後來平陽昭公主領一萬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攻打長安,當時平陽昭公主甚至和丈夫柴紹平級,各置幕府,攻克長安之後,平陽昭公主雖然沒有繼續上前線,但也在大後方駐守。

但這樣比絕大多數男子都出色的平陽昭公主卻病逝的極早,623年就病逝了。

平陽昭公主有兩個兒子:柴哲威、柴令武。柴哲威作為長子繼承了柴紹的譙國公,而柴令武則娶了表妹巴陵公主,先後做過太僕少卿、衛州刺史等,封襄陽郡公。

永徽年間,柴令武官拜衛州刺史,這讓柴令武和巴陵公主很生氣,對李治產生了怨望之心。

當時柴令武並沒有立刻離京就職,而是和巴陵公主商量了一下,以巴陵公主有病留在京城求醫為名遲遲不肯離京。

並且在留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裡,柴令武和房遺愛頻繁見面,謀劃廢李治立李元景之事。

巴陵公主也為他們出謀劃策,就這樣,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巴陵公主和柴令武、李元景、薛萬徹等人日夜謀劃,只不過他們自以為謀劃的很隱秘,但還是被有人心察覺,這個有心人就是房遺愛的兄長房遺直。

房遺直察覺到高陽公主、房遺愛和一些人似乎在商量一件大事,他隱約覺得這件大事一旦被察覺可能會為房家帶來滅頂之災,他原本也沒有想著向外透露一二。

但高陽公主和房遺愛步步緊逼,非要和他爭爵位和家產,高陽公主更是汙衊他對她無禮,這讓他忍無可忍,所以才奮起反擊,列了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的罪狀,說了那麼一句“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

就是這句話讓李治下定決定好好查一查,而長孫無忌也利用這句話為自己謀私利,帶來了一場皇室血案。

柴令武、薛萬徹、房遺愛被處斬,李元景、李恪、巴陵公主和高陽公主被賜自盡,李道宗、執失思力、柴哲威被流放嶺南等等,可以說是牽連甚廣。

當詔令下達後,朝廷派人捉拿柴令武,結果“ 行至華陰,自殺,仍戮其屍。(《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