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皇帝賞賜功臣,一出手就是“黃金萬兩",古代黃金產量很高嗎?

科技落後的古代在數千年時間的摸索中,生產力水平逐漸提高,生產工具的材質也逐漸更新換代,從遠古時期的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到秦漢時期的青銅器蓬勃發展,期間春秋時期還發明瞭鑄鐵技術,秦漢時期的冶鐵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此後鑄鐵器逐步取代銅、木、石、蚌器,成為主要的生產工具。一開始剛有了冶銅技術和冶鐵技術,銅製品和鐵製品都較為珍貴,隨著技術的提高和礦產的發現,銅鐵通常被用來製造生產工具,可以大規模的生產。但黃金是從古代到現代一直都是珍貴難得之物,非常值錢。

不僅是因為黃金本身的特質決定了它的價值,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金是最稀有、最珍貴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經常看古裝劇中皇帝賞賜誰誰誰,都是“黃金萬兩”的賞賜,以萬起步。銅鐵礦易得,金礦可不好找,若皇都是這樣賞賜黃金的話,按照黃金的礦產量,恐怕早就都被揮霍完了,根本賞賜不了幾次。那皇帝的賞賜之物到底是什麼,是什麼東西能夠代替黃金嗎?

首先先秦時期的“金”可不是真正的黃金,是銅,由於古代的“金”這個名詞和現在意義上的黃金不一樣,所以非常容易造成後人的誤解,古代“金”代表的所有的“金屬”,等到以後開採金礦後,這才對黃金和銅銀的使用劃分區別,但仍然還會對後世造成誤解,比如影視劇中經常會用賞賜黃金,讓觀眾誤以為皇帝出手大方。

金的外表是金黃色的,這與古代皇室所用的明黃非常匹配,再加上黃金稀少,使用黃金能夠彰顯皇室的尊貴,但大多數都皇帝不會大方地賞賜臣子官員成千上萬的黃金,因為即便是黃金,也不可能隨意揮霍黃金。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子,大部分是銅和錫,到了漢朝時期,黃金的儲量漸漸增多,也就是那時,金成為了黃金的代稱,但由於技術的限制,黃金的純度並不高,所以賞金千兩並不是真正的千兩黃金。

歷朝歷代的計量單位有所不同,有時候相同的話並不代表著賞賜一樣,漢朝以後,金後面加計量單位兩,才代表是黃金。若是賞金萬錢,那就是賞一萬個銅錢,黃金萬兩,這才是真正的賞賜黃金,明清時期,不加單位的金,就是指銀子,賞50金,就是賞賜50兩白銀。而且關於黃金的度量單位也不同,秦漢之後,度量統一之後,16兩代表現在的1斤,所謂的“半斤八兩”,其實是一樣的,賞金千兩,相當於現在62。5斤,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黃金100斤,所以根據史料統計出來的黃金數字不能代表真正的黃金儲量。

而且黃金剛開採出來,由於外表金黃的顏色,它是作為寶物在上層社會觀賞的,而不是作為貨幣流通,那時的主要貨幣仍然以銅為主,所以黃金在市場並不值錢,300克黃金只夠買10袋小米。皇室擁有黃金的開採權,最初發現金礦的時候,儲量不會太少,經過一股腦地開採,漢室很快就有了高儲量的黃金,王莽時期,僅宮廷貯藏的黃金就在140噸以上,這麼多的黃金要是放在現代,恐怕早就發財了。

但由於皇室的限制和揮霍,這些黃金被分散到上層社會,又隨著時代的變遷,黃金逐漸成為了財富的象徵,可大儲量的金礦已經不多了,如此黃金成為了貨幣金字塔的最頂層,同樣的金銀銅,定然是黃金最值錢。所以古代皇帝最值錢最稀少的賞賜就是黃金了,不可能有動輒“黃金萬兩”的賞賜,就算是出手大方的元朝皇帝也只能一次賞賜“黃金千兩”,根據史料記載,忽必烈一次性賞賜出一千兩金子,這一千兩的金子已經是天文數字。

唐朝時期的黃金是最為常見的,統治者加大了對黃金的開採,由於經濟繁榮,普通老百姓家中也能夠儲存些黃金,此時的黃金在市場上開始流通,黃金成為最值錢的貨幣,在全國範圍內流通,不再成為僅供觀賞的寶物。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黃金都是在國內流通,等到明清時期,隨著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外國人來到中原王朝,他們拿著白銀高價換取黃金,然後帶著黃金回到自己的國家,這就使得黃金開始流到海外,再到晚清時期,列強對中國的剝削掠奪更是為所欲為,用極低的代價換來大筆黃金,漸漸地,中國的黃金儲量越來越少,而黃金在國內的價值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