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侯盂是什麼人?中國歷史上最值錢的國寶,一個鋤頭就能讓人聞風喪膽

在中國不同規模的博物館中展示著各種各樣的文物,它們不再是毫無溫度的古代物品,而是一段段帶著溫度的歷史見證。不止是展現當年的歷史,也是在講述它們自己的經歷,幾乎全部的文物,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故事。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差點就遭到了滅頂之災,在極其幸運的籠罩下,它被儲存了下來,而且還成為了國寶,這就是西周匽侯盂。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熱河省凌源縣營子村農民唐永興在開墾荒地時,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他一鋤頭砸下去,聽到了十分清脆的聲音。唐永興覺得這是有什麼金屬在地裡,便十分謹慎地挖掘起來,最後竟然在附近挖出了大大小小16件青銅器。

由於當時他缺乏對文物知識的認識,他對這些文物不以為意,還以為是普通的廢銅。於是,唐永興與當地合作社簽訂了合同,打算將這些廢銅回收熔化,為國家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但是,就在簽完合同之後,唐永興發現這些青銅器上還有字,便覺得這些銅器有點蹊蹺,拿出一個銅器的蓋子去找當地的歷史老師。

歷史老師拿出文物資料和銅器進行比對,告訴他有可能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唐永興聽說之後,趕緊跑回村子,強烈要求廢除合同。就這樣,這些馬上要到熔爐邊上的青銅器,最終被保留了下來,免遭煉化。倘若當初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後人就不可能幸運的看到這些青銅器,更沒有人記得它們的模樣,甚至連它們是否在人間存在過都將無人知曉。

在這16件青銅器中,最出名的非西周匽侯盂莫屬,它與後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盂鼎、龍虎尊等一起被評選為國家博物館所藏青銅器中的“中國十大青銅名器”。

盂是一種盛水的器具,在中國古代的器皿中相當講究,它們都有專門的名稱。但是,經過漫長的時光流逝,很多器皿的因為實用性被取代,也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然而,盂的功能和名稱,幾乎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歷經幾千年,沒有太多的變化。

匽侯盂是典型的西周風格,它器型方正,古樸端正。它是上寬下窄的樣式,有底座,一般高為24。3釐米。它的上部口徑為33。8釐米,底部足徑23。3釐米。有兩隻附耳,並且附耳上部有橫樑與器身,以防附耳的意外碎裂,這足以可知當時工匠心思的細膩。

青銅器的紋路,是審美上的重要看點,匽侯盂顯然沒有辜負眾人期望。在盂身上,佈滿了著雲雷紋和夔風紋,這是當時兩種非常尋常而精美的紋飾。在它的內壁之上,刻著五個字的銘文:匽侯作饙盂。

雖然只是短短的五個字,卻流露出了它的重要資訊。銘文上的匽侯,實際上就是燕侯,武王滅商之後,將其弟弟姬奭封在燕地,就是燕召公,此後的燕國國君,都是侯爵,直到燕莊公時期,在齊桓公的支援下重新取得了公爵。這就說明,這件匽侯盂應該是西周中早期的作品。

另外,這個“饙”字,是表示蒸熟的飯,這也表明了匽侯盂的功能,它就是一件食具。有的朋友認為,以此可以推翻盂作為裝水容器的觀念。大可不必如此著急下結論,因為這涉及到古代人的飲食結構和稱呼習慣,如果以這個孤立的證據就下定義,未免太過草率。

如今的匽侯盂,被靜靜的安置於國家博物館中,受到悉心的照顧。遊客們在感嘆三千多年曆史中,也在感嘆自己有幸見到這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