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真相是什麼?李廣的後代為何都沒有善終?

漢朝名將李廣,人稱“飛將軍”,其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等個人英勇事蹟被後世文人演繹後,廣為流傳,但縱觀李廣一生,從文帝到景帝,再到後來的武帝,歷經三朝,終究難以封侯,所以後世留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感嘆。

李廣的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將門世家出身。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死於漢武帝元狩四年。一生與匈奴交戰四十餘年,大小七十餘戰,憑藉一身蓋世武功,殺敵無數,匈奴人畏其英勇,稱之為“飛將軍”。

乍一看,“飛將軍”李廣異常驍勇,名氣也很大,資歷也很深,但為何難以封侯?

實際上,歷史上對李廣的欣賞多出自文人,兵家少有對李廣的讚譽之詞。李廣一生對匈奴大小交戰七十餘次,但能夠拿上臺面的勝仗卻屈指可數,史書記載的更多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如上文提到的奪馬出逃、神弓怯敵、力射石虎事蹟。

但損兵折將、兵敗不敵的次數卻也不少。例如由於李廣心高氣傲,常常意氣行事,甚至有為了追殺三個匈奴兵,率百人追趕,結果被數千敵軍包圍的事例。所以史書記載李廣在上谷做太守時,典屬國公孫昆邪就曾上書漢景帝說李廣雖然“才氣天下無雙”,但是“自負其能”,擔心他貿然與匈奴交戰會吃大虧,漢景帝聽從其建議,將李廣改調到上郡做太守。

李廣自己也說“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意思是說自己從不落在別人後面,但卻沒有半點夠封侯資格的軍功。而我們知道漢承秦制,秦朝自商鞅變法後實行的是軍功制,以軍功大小論功封賞,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

自古兵家向來崇尚治軍嚴謹,而李廣治軍寬鬆,部隊紀律性很差,甚至行軍不列隊、部營不設崗哨,平時也不練兵,軍隊管理的表冊文書一律簡化,軍隊行軍整備休息時也只是吃飽睡覺而已,並不充分運送補給品。雖然他因此得到了士兵的支援和愛戴,犯了兵家大忌。

在當時與李廣齊名的另一名將程不識因為治軍嚴格,士兵們不喜歡到其帳下服役,而更願意到李广部隊。而程不識對“李廣軍極簡易”的評價則是:雖然“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士兵們高興,也願意為他賣命),但是“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一旦匈奴人來攻打,就頂不住了),“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我們雖然辛苦點,但匈奴人也佔不著我們便宜)。

明代黃淳耀評論:“李廣非大將才也,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敵則覆矣。

李廣終生不能封侯,以至於被後人評為運氣不好,其實和他治軍不嚴、缺乏戰略眼光導致軍功不夠是脫不了聯絡的。換句話說,李廣是名將,但絕非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