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誠儒退出《誇就對了》原因竟是不想誇兒子,李大海:我不想誇兒子

近期,演員李誠儒在錄製節目《誇就對了》時選擇中途退出,他給出的理由居然是他不想誇兒子……

正如名稱所示,這是一個夸人的綜藝節目。李誠儒和兒子李大海本應該按照原定的拍攝計劃,由父親誇讚兒子的優點和長處,但是李誠儒卻擺擺手說:“現在還不是誇他的時候。”

後來主持人對李誠儒進行了採訪,談起兒子李大海,他顯得非常失望。

他說自己一直想把兒子帶向演藝圈發展,兒子卻總是有自己的想法,一路走來嘗試了當歌手、當監製、打桌球……

面對兒子的各種嘗試和突破,李誠儒顯得不屑一顧。他嘲諷兒子對成功的定義,覺得兒子做的那些都不算成就。

記者問他:“你覺得大海算成功嗎?”

他瞪圓了眼睛反問說:“

這種回答讓一旁的記者都啞口無言,很難想象李大海從小在這種打壓教育下要如何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三觀。

當大海看到父親採訪的錄影時,整個人沉默無言,嘴上說著不介意,手卻暗暗地捏緊了。

許多父母都覺得要想孩子發展得好,就一定要先打擊他,不能讓他驕傲。殊不知,孩子的正常自信心還沒建立完整,就被父母的打壓教育擊得潰不成軍。

正如心理學家尼爾森所言:

如果我們一直漠視孩子的認真和努力,不斷抨擊他的自尊心,那麼孩子不僅不會如父母所願走得更好,反而會喪失熱情與自信。

一個從小被批評的孩子,彷彿遭受了一個永遠不行,做什麼都會失敗的詛咒,用漫長的一生都難以破除。

知乎上曾有這麼一個問題:

有個使用者回答——

父母從小就喜歡說他比不過別人,只要考試考不到要求的第一,哪怕考了第二都會換來一頓嫌棄和臭罵。

有一次他終於考了全班第一回來,期待父親能夠認可他,哪怕一次。可是父親看到成績時,只是輕輕地嘲諷了一句:

他小時候學鋼琴,喜歡再加上平日勤加練習,終於在鋼琴比賽上獲得了二等獎,連老師都誇他有天賦。

可是滿心歡喜地捧著獎狀回家時,父親卻只說了一句:才剛開始學有什麼好天賦的,最後不一定能成音樂家呢,而且才是二等獎,有本事拿一等獎回來!

這種言論就像繞耳魔音,每當他信心滿滿的時候就跑出來打擊他,哪怕是他長大了,不再等待父親的誇讚和褒獎,這個聲音仍舊在他心裡提醒著他:自己是難當大任的!

所以平日裡他總是很怯懦,不敢爭取升職的機會。

這種心理讓他始終堅信自己不行、會失敗,整個人變得脆弱又敏感。

電視劇《少年派》中,林妙妙在“臥虎藏龍”的實驗班,也就是所謂的尖子班學習,她在已經很努力的情況下依舊考了倒數。

可是她的媽媽卻無視女兒半年來的努力和艱辛,也無視孩子已有的壓力,對著女兒就是劈頭蓋臉一頓教訓。

林妙妙終於受不了這壓抑的情緒,崩潰大哭,甚至曾經一度懷疑媽媽是否愛自己。

還記得有一次,妙妙在吃飯時說自己主編的舞蹈獲得了元旦晚會的一等獎,並開心地給爸爸媽媽展示舞蹈影片。

沒想到還是沒換來媽媽的另眼相看,她再一次嘲諷女兒:

可想而知,這頓飯又是不歡而散,妙妙向爸爸大聲控訴:“從小到大,她就沒誇過我。每天都是否定句,就算再高興,見到她我的心都能沉到地獄裡去。”

擁有一個一直被否定的人生,該有多麼可怕啊!

一個孩子如果擁有一個一直被否定的人生,那麼他一定會不快樂,會失去自我,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在等待醫生的時候看書複習。醫生看到後,連忙誇孩子真用功,可是孩子的媽媽卻表示不屑,甚至說孩子是在假用功。把一旁的醫生急得直跳腳。

因為醫生知道,媽媽的一句話猶如一盆冷水,淋在了渾身是傷的孩子身上,無疑將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導致抑鬱症繼續惡化。

許多網友都聯想到了自己小時候被父母貶低的經歷:

要知道,打擊教育能夠給孩子的不是前進的動力,而是滿目猙獰的傷害,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東西,不配被愛,也不配快樂。

最終,父母得到的只能是一個自卑、怯懦、鬱鬱寡歡的“低自尊”孩子。

只有那些被信任、支援和包容的孩子,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束束光,讓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輝。

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說的那樣:

父母們要養育的是他們所擁有的孩子,而不是他們所期望中的孩子。

所以,我們要學會相信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給予孩子無盡的愛與支援,點亮孩子心中的那一束光,然後陪伴他們將光亮照向未來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