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薦讀】餘華、餘華、餘生、餘華、餘華誰才是中國最會寫作的人

第一次在大媽家中書籍類的眾測,如何去寫著實累死了N多腦細胞。書籍類的測評不好寫,寫好更難。

一是

因為對於一本書,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一本書的評價也是如此,特別是著名作家的書,更是這樣。

二是

書評要寫好,但是又把重要情節透光光,這個很考驗人。即使自己水平不高,也得硬著頭皮寫啊,沒辦法,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自己接的活,含淚也得幹完啊。

一、關於餘華

提起餘華,稍稍關注中國文學的人應該都有所耳聞,著名作家,代表作《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第七天》等。

學過中國文學史的人應該有更深入一點的瞭解——餘華是“先鋒派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關於先鋒文學,以下摘自其百度百科:

先鋒派作家共同的敘事特點表現為元小說技法(即用敘述話語本身言說敘事本身),注意調整敘事話語和故事之間的距離,追求故事中歷史生活形態的不穩定性等,但敘事話語的個人化特點,如敘述人角色的設定,故事人物的符號化,敘事圈套,敘事猜測等,又使他們的作品面目各異而顯得搖曳多姿。正是這種對文字形式及其結構敘事空間的探索,不僅為這些作家贏得先鋒派的稱號和評論界的關注,更為重要的是先鋒小說的出現為中國小說的發展方向和前途提出了新的理論命題。

對於他的作品,最為大家所熟悉的應該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三篇長篇。讀過這幾部作品的值友們可以發現,餘華作品所刻畫的苦難世界,所呈現出貧困與飢餓、暴力與死亡交織的生存狀態讓人印象深刻,體現出了作家對人的生存境遇的關注。

《第七天》是餘華2008年出版《兄弟》後,時隔七年寫的又一部長篇小說。對這部作品,讀者對其評價出現了比較大的分化。有人認為餘華的《第七天》是在做“新聞剪報”,只是把雜聞搬進了小說裡;有人認為《第七天》是一個值得精細閱讀的文字,絕不是網傳那樣簡單的新聞堆砌和記錄。

我個人認為,

餘華的這部作品依然延續了他的寫作敘事風格,只不過故事表現形式有了新的探索,其荒誕、黑色幽默的敘事風格仍在。

二、關於《文城》

(一)精美裝幀

本書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32開本,348頁。書的外封插畫是由余華親自選定的,選自當代藝術季張曉剛的作品《失憶與記憶:男人》,不得不說,這封面作品的題目真的非常契合《文城》。

腰封上按照時下流行的制式,寫上一兩句粗看起來和細品起來都非常具有哲理性的扯淡話。

內封簡潔,沒有多餘的元素,色調與外封的風格保持一致。

(一)精美裝幀

《文城》全書共分兩部分:《文城》和《文城補》。

第一部分以林祥福的經歷為主線來進行故事敘述,第二部分以小美的經歷為主線進行故事敘述,兩部分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只有在讀到最後一頁時,才能真正瞭解從讀第一頁時就存在的疑問。

(二)基本結構

(二)基本結構

《文城》的背景設定在民國前後的一段時間,講述南方小鎮“溪鎮”上各色人物的愛恨悲歡,譜寫了一曲關於命運的悲歌,寫出了生命的脆弱與柔韌。正如宣傳所述,《文城》講述的林祥福和他一生的追尋,一群人和一個洶湧的時代。

整本書讀下來,總的感覺真的應了腰封上的那句話“時代的洪流推著每個人做出各自的選擇。這是一個蠻荒的時代,結束的尚未結束,開始的尚未開始”。

(三)故事及語言

在《文城》中,我們可以看到,餘華故事講述能力。故事以謎一樣來歷的林祥福尋找一個不存在的文城開始,以林祥福的棺材和小美的墳墓最終相遇為結束,讓人一讀開頭就欲罷不能,有一口氣讀完的慾望。我就是熬夜3天讀完的。

在《文城》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餘華精準的描述和奇思妙想般的比喻。如,描寫林祥福初來溪鎮抱著不滿週歲的女兒在雪中出現,挨家挨戶乞討奶水時:

再如,描寫林祥福留給溪鎮人的最初印象:

在《文城》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餘華的語言藝術。如,描寫林祥福遭遇龍捲風,和女兒被吹散時的情形:

在《文城》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餘華式灰色幽默。如,寫到北洋軍被迎進城,士兵在妓院前的街道上擠滿,旅長說:

(三)故事及語言

1.故事。

1.故事。

《文城》是《第七天》出版八年之後,餘華的又一部長篇小說。嗯,比《第七天》多用了一年的時間,沒拿到書之前,我就在想,多寫了一年,質量應該不次於《第七天》,畢竟個人對於餘華的寫作功力還是有信心的。唯一好奇的是《文城》是繼續進行創新,還是迴歸傳統。開始讀之後發現,我們熟悉的那個餘華又回來了,不論是故事性還是語言特點,讓我們又找到了讀《活著》《兄弟》的感覺。

2.語言。

《文城》在做宣傳時的用語有“暌違八年”“餘華回來了”,它所隱含的意圖,除了出於銷量的考慮外,個人覺得,它也隱含著餘華對前期寫作風格的迴歸。《文城》中,精準的敘述和描寫,貼切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灰色幽默,這一切都讓我們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三、還是餘華

《文城》這部作品是好是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說,它讓我們又看到了時代背景下的苦難表達。有人說,好故事不等於好小說,《文城》中犧牲掉了人物的複雜性。但是,一個作家的寫作風格一旦形成,再想取得突破又談何容易?我想一個作家,只要講好了故事,把人物的性格充分展示給了大家,給大家以回味、思考,這就足夠了。更重要的是,在《文城》中,餘華又重拾了《活著》的溫情與殘酷,這種熟悉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