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長安十二時辰】神還原的盛世長安,這部古裝劇竟然如此驚豔!

近日,由鬼才作家馬伯庸同名原著小說改編的古裝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這部被廣大觀眾戲稱為為大唐“國家反恐劇”的優質國劇不僅有“祥瑞親王”馬伯庸那想象力天馬行空的劇本加持,更是在選角、攝影剪輯、服(裝)化(妝)道(具)各方面受到了如潮好評。

這部劇最為小編所驚歎的便是對盛世長安的“神還原”。那時大唐正處鼎盛時期,雍容大氣,萬國來朝。作為帝國首都的長安城也因此成為當時世界最為開放包容、最為氣勢恢宏的城市。這座都城中108坊(亦有說是110個坊)星羅棋佈,共同構築了規模宏大的長安城。

而在這108坊中,有一座坊因其獨特的“職能定位”而受到當時達官顯貴和文人才子的鐘愛,這便是作為大唐合法“紅燈區”的平康坊。

平康坊的出名不光是因為它是秦樓楚館的聚集地,風流名士的銷金窟。更是因為這裡的夜夜笙歌給無數才子帶來了創造靈感。高曉松為此甚至在一檔節目中直言道,“如果沒有平康坊,唐詩的產量和質量都得減一半”。

這麼一個“文化名坊”自然是多次出現在《長安十二時辰》的小說和電視劇之中。在劇中,權傾朝野的右相林九郎(原型便是那位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電視劇將其易名為林九郎)便將自己的府邸設在了平康坊內。

這並非作者乃至編劇的胡編亂造,權奸李林甫的相府便真的坐落於平康坊內。堂堂大唐宰執,一人之下的尊貴,無數雙眼睛在盯著看著,他卻將府邸選在煙花柳巷之地,這在現在的人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當時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庶民百姓都對其見怪不怪。這座聲名顯赫的相府便在平康坊中曲斜對角屹立了十餘年,成為李林甫結黨營私,不斷攫取權力的策源地。

那為何李林甫能堂而皇之的將府邸設在平康坊這座“紅燈區”之中而不受時人非議,在小編看來,理由有三:

1。

有唐一代開放的社會風氣

李林甫所處的時代是李唐王朝整體國運大步向前的時代,經過數代賢君名臣的勵精圖治,唐朝終於在玄宗手下締造出開元盛世。

盛世下的唐王朝,經濟發達,物資充盈,堪稱同時代世界第一帝國絲毫不為過。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這一規律的作用下,唐王朝在不斷締造文化盛世的同時,自然也會形成開放的社會風氣。

再者,隋唐是久經戰亂後的統一,傳統儒家文化的對社會的約束(說得難聽一點叫禁錮)不像後世那麼嚴重,“存天理,滅人慾”那檔子事兒那是宋代才開始的。

最後,李唐王朝起源於北周時代的漢化的關隴鮮卑貴族,這使得帝國高層的骨血裡流淌著少數民族的粗獷豪邁、不拘禮法的基因。想想當時寵冠一時的楊貴妃,她在入宮之前不就是唐玄宗愛子壽王的妃子嗎?正所謂上行下效,皇室勳貴們這種“開放胸襟”對當時整個社會的風氣產生了極強的導向作用。

李林甫為相十九載,是玄宗一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不僅執掌相權時間之長,他更是憑藉一套陰險狡詐的官場生存哲學而飛黃騰達,總能在和政敵的爭鬥中取得勝利,一套口蜜腹劍的“本領”讓他在官場平步青雲。被他“斬落馬下”的相繼有張九齡、李適之、王忠嗣等名臣良將。

即便在李林甫快要死的時候,早有取而代之心思的楊國忠依舊不敢輕舉妄動,等到李林甫身死之後才敢著手“肅清”其勢力。面對李林甫臨終前的“託孤”,同為一代權奸的楊國忠仍然會因忌憚而緊張得汗流滿面,連稱不敢。

更有甚者,權勢滔天的李林甫竟連東宮儲君都不放在眼裡,好幾次都險些將當時玄宗的太子李璵(後改名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給擼下來,李璵的如履薄冰在電視劇中表現得十分到位。

連李璵這位帝國皇儲都只能在李林甫一黨的強壓下忍氣吞聲十八年,李林甫當時的勢力可見一斑(奸相李林甫和太子李璵之間的恩怨可見小編往期文章優質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右相林九郎為何死咬住東宮太子不放?)。

3。

平康坊流通的大量資訊

不光是在現代,在通訊技術沒那麼發達的古代人們就已十分重視資訊的流通和傳播。尤其是在當時軍事和政治領域,獲取有價值資訊手段的匱乏更加彰顯此類訊息的重要價值。

平康坊的優越的區域位置使得這地兒十分利於資訊彙集。從地圖上我們注意到,平康坊的西北角為皇城所在,每天大唐的各類重要政令便是從這裡發出,說不定某些生性風流的官員下朝之後便會徑直去往平康坊(可類比北京的八大胡同,一出前門便可至這塊“北京的平康坊”)。

其正北方的鄰坊為崇仁坊,此坊是唐代眾多等著授官的人(即那些透過科舉等途徑獲得當官資格,等待相應官職出現空缺的人,類似於當代的“候補幹部”)的聚集地。這些“候補幹部”日日苦等,平日得時常去吏部跑官,時刻關注空缺官職,苦悶憋屈之餘自然將閒暇之餘的才情帶到了隔壁的平康坊。也許這些人現在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他們畢竟是朝廷的未來儲備力量,自然成為各方政治派系重點關注籠絡的物件。

這或許就是包括諫臣褚遂良、奸相李林甫在類的諸多大唐名人能這般“明目張膽”地住在這片“紅燈區”的原因所在。

古今兩相對照之下,不禁讓人生出時代在變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