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關注】一門心思要上天的明朝人,一門是什麼?他們的故事讓人震驚

今天

註定是一個屬於星辰大海的日子——

第6個“中國航天日”

從今天起

我國首個火星車有了一個浪漫的名字

“祝融號”

聽到這一訊息

“火星人”、“三體人”紛紛發來賀電

在這一天

我們不能忘記一代代中國航天人

錢學森、楊利偉、聶海勝……

當然

還有那個一門心思要上天的明朝人

“明朝的伊卡洛斯”

故事發生的時間

已經在歲月流轉中無從考證

讓我們姑且設定在明朝

一個普通的小男孩

降生在某個家裡有礦的土豪府上

他既非骨骼精奇的練武奇才

也不是過目不忘的科場學霸

但身為標準的富N代

他仍然可以用遍地撒幣的方式

在仕途中一路“綠燈”、全程“開掛”

然而

就在人生中的第一個十字路口

他卻做出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文理分科”時

果斷選擇了與官場無緣的理科

在家人眼裡

他變得越來越五迷三道

不僅把書房改造成了火藥實驗室

而且每天砸錢鼓搗“火箭”

搞得附近的街坊個個提心吊膽

更令家人頭禿的是

在那個不時火花四濺的實驗室裡

他一宅就是一整天

晚上則爬上房頂以45度角仰望星空

開心得像個三百斤的熊孩子

終於,到了人生中的某一階段

他的親人都已離他而去

那個持續數十年的神秘實驗

也已取得突破

他望著天空下定決心:是時候走了

於是

他將一架綁有47支火箭的蛇形飛車

從實驗室裡搬出來

自己則手持兩個大風箏坐於其上

命令僕人點燃第一排火箭

不肯從命的僕人

最終在主人的強硬態度下屈服

顫巍巍地點燃了火線

他大概不知道

自己在那一刻見證了歷史

飛車在第一排火箭的推動下

像一支竄天猴一樣瞬間起飛

一路火花帶閃電的奇景

令街頭熙來攘往的人群

齊刷刷地以45度角仰望天空

但就在第二排火箭引燃後

似乎已註定的悲劇發生了

目瞪口呆的人們看到

那個突然躥上天空的“不明飛行物”

變成了一團墜落的火焰

在從天空墜落的過程中

那個一門心思要上天的男人

或許並沒有太多遺憾

或許他的心裡想的是

人類的目光,終於再次回到天上

萬戶飛天是“舶來品”?

博學如你

想必對這個神奇的故事並不陌生——

萬戶飛天

如今,這個“明朝的伊卡洛斯”

已被譽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他的雕像

矗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主題公園

他的名字

被用來命名月球環形山

而他本人,則成了一個“哥的傳說”

西昌萬戶雕像

很遺憾,我們不得不承認

萬戶飛天的故事確實是一個傳說

至少是未經證實的傳說

甚至

這個傳說還極有可能是“舶來品”

據美國學者弗蘭克·溫特考證

萬戶飛天故事的最早版本

來自1909年的《科學美國人》雜誌

背景設定在公元前2000多年

男主不叫萬戶,而叫“Wang Tu”

有網友從舊雜誌網上找到原文

“Wang Tu”是一名中國官員

因“火箭椅”起飛失敗而被皇帝懲罰

這就非常離譜了

公元前2000多年,別說“火箭”

連椅子都還沒有“中國製造”

而最流行的版本則來自

美國科普作家赫伯特·基姆出版的一本書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公元1500年

主角變成了“Wan Hoo”

這次“火箭椅”成功起飛,但中途自爆了

赫伯特·基姆《火箭與噴氣式飛機》書影

在國內

機械學大師劉仙洲可能是最早

留意到萬戶故事的人

他在上世紀30年代將“Wan Hoo”

譯為“萬戶”,並認為是官職名

劉仙洲《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書影

但著名科技史專家潘吉星則認為

“萬戶”在明初已改稱“都指揮使”

不可能是官職名

此外,鑑於萬戶故事不見於任何漢語文獻

他建議將“Wan Hoo”暫時譯為“萬虎”

就這樣

萬戶飛天的故事版本比“羅生門”還多

而本文開頭的“理科男孩”故事

則是在中國航空事業先驅王士倬

講給學生錢學森的版本基礎上腦補的

不言而喻,王士倬用這樣的歷史故事,鼓勵錢學森繼續實現中華民族的飛天夢。

——葉永烈《走近錢學森》

是否“舶來”,或許並不重要

經過幾十年的“演義”

萬戶飛天的故事不僅版本越來越多

劇情也一個比一個離奇

有人說他曾向朱元璋獻上秘製火器

有人說他飛天是為解圍城之困

甚至他的名字

也從萬戶變成了坊間流傳的“陶成道”

而且還配上了一段漢文記載

很有趣,不過

這些腦洞大開的“考證”並沒有依據

山東科技館裡的萬戶飛天雕塑

萬戶其人其事,暫時無法確證

但值得一提的是

各個版本的時代背景大多都在明朝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非得是明朝

武力值爆表的唐朝不香嗎

這就要來點硬核知識了

大約在宋末至明初之間

一本劃時代的火藥學神作——《火龍經》

橫空出世,並且署名諸葛亮

這當然是瞎扯,靠譜的說法是劉伯溫

《火龍經》書影

這似乎

為萬戶飛天的壯舉做了理論準備

而在應用方面

朱元璋在與蒙元大軍作戰時

曾大量使用一種“新型火炮”

據李約瑟考證

明朝時還出現一種“大型二級火箭”

在發射中可分兩步點燃

火箭上配有雙翼,形如飛鳥

像不像錢學森版本中的蛇形飛車?

李約瑟《中國古代科技》插圖

話說回來,對於我們來說

萬戶飛天的故事

無論是科學寓言還是真實歷史

無論是“出口轉內銷”還是“舶來品”

其實都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這個故事在我們的演繹與重構中

被寄予了中國人自古就有的

探索星空、開拓未來的精神

成為鼓舞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財富

莫高窟第172窟“飛天”。圖/莫高窟微信公眾號

正如我們願意相信

嫦娥奔月的神話、墨子乘鳶的傳說

我們也願意相信

那個網上流傳的

不靠譜但很詩意的後續故事——

錢學森繼承了老師的傳統

繼續向年輕一代講述萬戶的故事

講到起飛後,他沉默良久

學生急問:“後來呢?”

“後來,他長眠在鮮花盛開的萬家山”

參考資料:

祝淳翔:《歷史的弔詭:萬戶迷思》

葉永烈:《走近錢學森》

李約瑟:《中國古代科技》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