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到中年:人間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易經》是上古先賢透過觀察天地自然而然的規律性,歷經長期的思索和實踐,漸漸歸納出來的智慧結晶,它“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人生好像一條長河,看似蜿蜒曲折,卻殊途同歸,水最終都要回歸茫茫大海,人則都會長眠於地下。所以人生的起起落落不過是自然規律,不必過分擔憂和焦慮。

人的運勢是完全不可預測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積極的行動來影響運勢的走向,從壞運氣到好運氣,不是靠別人,而是要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產生影響的。

《易經》有言:“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假如你命裡註定能享有這一切,那相信你不管如何混,都能抓住緊緊抓住它們。

但是,假如命裡註定你不能享有這些財富,或是機遇,那不管你怎麼闖蕩,怎麼努力,全是徒勞無功的。

可以說,你的命,就有可能決定你一生的方向。

可是,有的人便會因此感覺疑惑,自己的命運不是說是由自己來把握的嗎,為什麼我們要被別的的東西所操縱呢?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也是一種很有自信心的想法。適合於很多還未出到社會闖蕩的年青人。

可是,當人有一定的經歷,或者是有一定的生活覺悟後,或許我們的生活觀念便會產生變化,變得保守起來。

這樣的保守,不是說自己不會再奮發向上,只是說自己早已從“信力”到“信命”靠近了,內心對老天爺形成了一種“順從”的情感。

這樣的順從,看上去很消極,可事實上,這也是“順其自然”的智慧。

人一旦可以做到順其自然,將那顆比較“急躁”的心徹底融入到自然當中,我相信人可能活得更加現實。

曾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兩個工作能力和性情類似,文憑差不多的年青人,他們在學校畢業之後就來到人力資源市場裡邊應聘工作。

在折騰了一輪之後,鄭先生找到工作,而他的同學王先生卻始終處在失業的狀態。

彼此在見面以後,還沒找到工作的王先生便問鄭先生:“老同學,大家都是從相同專業出來的,怎麼你的工作經歷會比我順那麼多呢?”

鄭先生迴應道:“剛剛去應聘工作的時候,就被一個經理看上了,不知道為什麼,我也就順利地過了。”

……

在過了十年後,王先生早已創辦了自己的小廠房,並沒有跟其他人打工賺錢,而是自己當小老闆了。

儘管每個月的收入僅有三四萬,可他早已感覺很滿足了。

而鄭先生呢?他跟隨那一位欣賞他的經理四處遊歷,四處學習,不但獲得了大量的人脈,還在企業中混到了一個很好的位置。

當他們再次相見的時候,鄭先生和王先生便感嘆,原來他們過去所經歷的一切,全是在為今天的成就所鋪路。

可以說,每次命運的走向,全是老天爺給人最美的安排。

退一步來講,假如王先生剛開始就被別人看上,變成單位中的一份子,替人打工賺錢,這樣他就不太可能走個人創業這條道路。

而假如鄭先生沒有被經理看上,他也就不太可能升得這樣快,擁有那麼多的人脈和經歷。

實際上,這二者儘管起始點是一樣的,能力是相似的,可他們卻擁有徹底不同的人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矛盾的情況發生呢?

非常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一個世界上沒有完全一致的兩片雪花。正因為每一個人的機遇不同,所以才出現了徹底不同的人生。

對此,大家稱之為“命”。

說白了的“命”的構成,從社會的角度上來講,便是你所接觸到的資源不同,你所獲得的生活或是事業也就不同。

而從命理學上來講,就是你機緣的不同,你緣分的獨特性,將影響了你的“命”就走到與別人徹底不同的方向。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能夠操控命運。但是,人連操控社會資源,觸碰社會資源都不能保證,又談何操控自己的命呢?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聽起來是陳舊的消極言論。但是,所有的消極背後,不就是說這世間最為真實,而人也最不能接受的事實真相嗎?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不管你是變成帝王將相,或是變成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實際上這一切都是你的勤奮和老天爺的合理安排所相結合構成的。

呂蒙正曾說過:“此乃時也,命也,運也。”

用大家經常聽到的話來理解,那便是“天時地利人和”。

不管你是什麼人,倘若只靠勤奮,這樣你或許這輩子都不能出頭。而倘若你僅有機遇,而沒有實力,也是一無所獲。

真真正正的上天安排,就是說老天爺將最適合你的機遇賦予給你,使你牢牢去把控住,從這當中走出一條屬於你的康莊大道。

作為一個學生,也許你金榜提名,或者名落孫山,這全是老天爺賦予你的新道路。

作為一個職員,也許你被別人賞識,或者你自立門戶,這全是老天爺給你的不同的機會。

人,實際上在許多時候,都不需要擔心過多。因為人越發糾結,人自己就越發活得痛苦。

與其說為了不可改變的問題而痛苦,為何不隨遇而安,遵從老天爺的合理安排呢?

也許,讓“天道酬勤”和“天人合一”這二種理念結合起來,這才算是對人生之事最好的概括。

人生就應當讀一讀《易經》

人的命運能改變嗎?《易經》正是要教我們怎麼改命!

易經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因果,做善事的人有善報,做惡事的人有惡報。

翻譯出來便是“努力奮鬥,行善積德”。

國學傳統文化研究者諸葛長青指出,做到這八個字,才是好命運的基礎,有了道德基礎,再運用五行八卦,那便是如虎添翼了。聖人孔子在整理編輯《易經》過程中,數次論述行善積德。

《易經》告知了我們這一個天道規律,你按照這一個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凶、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易經》被人們稱為群經之首,從何說起呢,首先是《易經》產生的年代,《易經》 相傳為人皇伏義所作,成書之時距離文字的創造尚且不久,是中華文化的首部經書。在文字上不通達、下難流轉的年代。伏羲參透自然全息的同時,以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為了解決文字流通的障礙,解決人們理解的困難,還配出了一種更直觀的表達方法一影象, 就是先天八卦圖。先天八卦以圖形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自然界由混沌無極到太極到陰陽、六氣交合化生五行萬物的全過程。概括了萬物產生、運作的規律。

《易經》配合先天八卦可以用來完整地解釋人自形成以至終結的生命運作的全套模式。它也是病理學的依據,後世中醫學基礎理論皆源於伏羲八卦,包括整體論、陰陽學說、精氣神學說、六氣學說、經絡學說、五行髒象學說、五行運化、輸布、歸藏學說等,無一例外。

因而無論從時間。上來講、還是從其達成的成就來講,《易經》 都堪稱是群經之首。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我認為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錯,一個人要是能參透《易經》中的智慧,那麼就可以很輕鬆的遠離一些不必要的災禍,少走了彎路,福報自然會接踵而至。

如此來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易經》蘊含著大自然之力,宇宙的奧秘是大道之源頭。

《易經》有“三易”,分別是:《連山》、《歸藏》、《周易》。

根據內容的不同,《易經》又可以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瞭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還闡述宇宙萬物規律,內容涉及諸廣。

人生在世,真的應該花時間去看看《易經》體會里面的智慧,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如今,不管是商人還是從政者,不管是學者還是為人父母,面對的問題千奇百怪,但是都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不過很多朋友都會有同樣一個苦惱:《易經》成書時間太早,通篇都是文言文,讀起來晦澀難懂,一般很難參透其中的玄妙,之前一段時間,我也有這樣的困擾。

後來,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我接觸到了這本《圖解易經》,這本書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加入了白話文的註解和譯文,徹底解決了我的閱讀障礙。

而且書中還加入了精美的插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大家更直觀的展現《易經》的高深。

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不僅如此,書中還加入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透過學習古人的大智慧,讓我們獲益一生。

如此貼心的一本書,現在只需要一頓飯錢,就能讓你近距離的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讓你更快的走向成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