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性的枷鎖》是誰寫的?《人性的枷鎖》在小說史上有著怎樣的影響

這段話,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創作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寫下的人生感言。他既諷刺那些為追求理想拋棄家庭的人,卻又敬重他們對理想的偏執與痴迷。

或許,小說中的人物,正是毛姆內心的真實寫照。相比按部就班的枯燥人生,他更忠於追求夢想。他將自身的這種特質,以及對人性的思考,投射在1915年創作的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中。

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在英國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曾被英國批評家柯諾利評為“現代文學運動鉅著一百種”。更引發不同時代的讀者,對人性的思考。到底束縛著人們思維與行為的東西,是什麼呢?而我們又該如何擺脫禁錮著靈魂的這種枷鎖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人性的枷鎖》,透過別人的故事,為自己找到答案。

毛姆出生在巴黎,在他十歲時父母相繼離世。他被送到伯父家寄養。他是個孤兒,並患有口吃,因此,在學校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辱,造成了嚴重的童年陰影。為了擺脫痛苦,他毅然前往德國學習,期間更迷上了繪畫,但當他意識到藝術並不能解決溫飽問題,又堅定地棄藝從醫,輾轉來到英國學醫。在看見了眾多生離死別,人生無常後,他棄醫從文,開始了戲劇創作。

在《人性的枷鎖》這部小說裡,他將自己隱藏於故事之中,化身為男主人公菲利普,一名從小失去父母,被帶到伯父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後因腿腳不便,遭到同學的惡意相對。

但面對命運的刁難,他並沒有絕望,為求出路,不斷改變自己的方向。除此以外,在親情、友情、愛情等不同的情感中,經歷了痛苦的磨難。

比如,故事中他提到中學時期的同窗好友羅斯,原本兩人是鐵哥們一樣形影不離的好兄弟。但,隨著羅斯在學校人氣高漲,菲利普的心情開始變得五味雜陳,陰晴不定。甚至有時還會跟羅斯鬧脾氣。他認為,羅斯本該是專屬他的朋友,卻沒想到對方壓根毫不在乎他的感受。最終,兩人分道揚鑣。菲利普更因為這段交情的終結而憤然放棄學業。

他的痛苦,源於自身的殘疾。使他受盡欺凌,而羅斯的出現,如救世主一般親和友善,使他產生了獨享友情的執念。當一個人的快樂建立在他人身上,那麼,這個人的所有情緒也會受他人左右。這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的嫉妒心與佔有慾,一旦這兩種心態控制了我們的思想,那終會嚐到狹隘的苦果。

當菲利普和羅斯徹底鬧僵後,他在學校度日如年。那一段時間,他極度渴望自由,十分討厭被束縛。因此,聽到同學夏普在德國的經歷後,他便堅定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在與校長和伯父表明心跡後,他如願地踏上了德國的藝術學習之旅。

初到德國,他因為自卑而對異性產生了一種矛盾的心理,既恐慌又刻意逢迎。因此,在他人生的第一段親密交往中,他在品嚐過甜蜜的愛之初體驗後,開始厭惡那個年紀足以當他母親的老女人。他再次決定離開德國,到法國進行藝術深造。

或許人性中,越是容易唾手可得,就越不會被珍惜。相反,越是得不到的,越是難能可貴。在舞廳裡,菲利普遇見了影響他一生的舞女米爾德里德。當他被她深深吸引,付出真情,並準備向她求婚時,米爾德卻告訴他,即將跟一位帥氣的公子哥結婚。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將菲利普的愛擊碎,唯有默默送上祝福。

與此同時,他清楚自己沒有藝術天賦,生活的窮困令他決定棄藝從醫。就在他平靜如水的生活迎來新的戀情時,懷有身孕的米爾德里德又一次找到了他。出於道義,他放棄了新戀人,而承擔了照顧米爾德的責任。

本就過得十分拮据的菲利普,為了保護孩子安全誕生,他將沒有生活應對能力的米爾德留在了身邊。或許是為了彌補以前未了的心願,才促使他明知她是愛慕虛榮,毫無責任感的人,還耐著性子,細心照顧米爾德以及她肚裡的孩子。

菲利普曾經拋棄過兩位真心對待的女人,因此,在這部小說中,他被同一個女人拋棄了兩次。這就是佛所說的人生桎苦。

其實,人生最難的不是和誰在一起,而是面對自己無法打消的念頭。一旦某些觀念固化,則會很容易將自己套在牢籠裡,失去所有自由。

就像菲利普原本打算跟米爾德組成一家三口,哪怕日子過得清貧,只要兩個人一起努力,也能把生活過得相對不錯。但事實是他所接納的女人是一個無底洞,不但不願意自由爬起來,更會將他拉向深淵。

菲利普和米爾德的孽緣,就在於他無法拋卻的曾經得不到而留下的遺憾,而米爾德則是利用他的善心,而懶於工作之苦。於是,她寧願去酒吧賣身,也不願腳踏實地過著底層老百性的生活。於是,當又一個貌似有錢的男人出現時,她再次選擇了離開菲利普,而投身別人的懷抱裡。

毫不知情的菲利普,在為她散盡了千金,連房租都解決不了時,只能提心吊膽地去睡大街。為了一個女人,使自己變得一無所有,包括自己的學業都被迫暫停。這對他來說,失去遠比得到的多太多。

很多時候,有些人以為自己用情太深,當感情遭受挫折時,一哭二鬧三上吊,更有人選擇放棄生命。可依舊無法喚回愛人的心。不少人認為這就是愛情。可真正的愛情,不是一個無止境地接受,一個拼命付出,就能皆大歡喜的。

真正的愛,是彼此欣賞,給予溫暖,就像菲利普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感情問題後,最終情歸塔拉。並不是因為她的外貌與身材,而是她給予了家人的關愛與希望。而這正是菲利普從小所缺失的家庭溫暖。米爾德給不了的,

與他的另一部成名作《月亮與六便士》有相似之處,卻不如六便士那麼殘酷,

在毛姆的《人性的枷鎖》這本書裡,我們讀到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它有對理想的不斷追求,也有對現實的妥協;它有對愛情的褻瀆,也有對愛情的守護。這本書讓我們體會到人無完人,但可以透過與自己和解而不斷變好。

其實,人生這段路,最怕的是一意孤行。因為思維一旦受到某種單一的指令,就很難客觀地判斷對錯,更不能從千絲萬縷中抽離出來。所以,只有及時止損,方能重獲自由新生。

尤其是在感情的道路上,執念是最要不得的,它可能會使我們變得心胸狹隘,可能會很我們走上不歸路。但只要你在知道痛時,願意放下不屬於自己的那段情傷,或能像菲利普那樣,收穫美滿,使內心獲得真正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