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投稿】人活一世,不得不爭;就連現在忽然流行起來的不得不爭

人活一世,不得不爭。

就連現在忽然流行起來的躺平,也只不過是形式上的不爭罷了,其實質是爭而不得,無力爭奪,才消極逃避的一種自嘲之舉。

不是不想爭,是在爭過一段後發現自己爭不過,爭不到,苦悶彷徨,傷心失望,乾脆學一學鴕鳥,把頭埋進沙子裡。但事實上,害怕輸而不去爭,並不代表不會輸,更不代表豁達。

躺平不等於不爭,而是主動繳械,聽天認命。

圖示:躺平

就算投降,躺平也需要一塊容身之地,每日果腹之物。衣食住行的最低可維持水平也要能保證吧?

這些生存資源從何而來?不得去爭嗎?靠人賞賜,只保一時;靠啃老,也保不了一世!

就算他人無條件資助,活著本身,也是在與天爭命,多活一天,便是多爭了24個小時。

當然,也還有另一種可能,躺平只是一種暫時的蟄伏,一種奮起前的蓄力,一種迷茫時的沉思,一種快節奏裡的慢下來,給疲於奔命按一下暫停鍵。

圖示:暫停

問世間,誰能無爭?誰敢不爭?

不爭,就是死路一條!

有人會問,老子可不是這麼說的啊?

道德經上說: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話你怎麼解釋?

這句話不能片面理解,字面理解。

它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爭與不爭並非截然相反,壁壘森嚴,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互聯互通,互相轉化的。

爭與不爭,也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東西,還包括精神意志思想意識等層面的東西。

比如說,我思想上並無刻意求之爭之的念頭,現實中,當一件能滿足我需要的事物出現,我也大可順勢而為,將其笑納,收入囊中。而如果我刻意躲避它、抗拒它、推開它,反而是行為上、思想上都在“爭”,在用反人性跟人性爭輸贏!

爭著要,是爭,爭著不要,難道就不是爭了嗎?

你凡事只管努力,不問結果,只管耕耘,不問收穫,你不爭的是果實,但過程呢?你的努力和耕耘的每一個瞬間,不都是在爭嗎?

你認真教學,育人勤勉,從無爭名奪利之心,但各項榮譽紛至沓來,難道你要爭著拒絕它們嗎?

列子說:

行善不以為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利不與爭期而爭及之,故君子必慎為善。

你不爭名逐利,但你幹好了該乾的事,名利就會自動到來。而你並無爭名奪利之心,卻攔不住別人要同你爭。

有些人,自己沒本事,卻很會怪責是別人搶了他的機會!自己走到了絕路上,卻來指責別人擋了他的道!反正是我弱我有理,他強他混蛋。我沒得到一定是得到的人使了壞。

圖示:爭

我們該爭的是什麼?核心標準是,對我而言是剛需。兩個要點:一是從我自身出發,不是隨大流;二是剛需,沒有就不行。

對自己可有可無,就可爭可不爭,沒那麼非爭不可。而對別人是剛需,比如有的人會把好面子(虛榮)當成必不可少的東西,而對你則不然,你從來不是活給外人看,而是為自己活著的人,則你肯定不會為了面子(虛榮)去爭個頭破血流,那不值當!

而我的這個剛需,它是否稀缺又直接關係到我什麼時候出手去爭,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越稀缺越要早下手,盡全力。

每個人都要面對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生存資源和發展資源,利他行為與利己行為的取捨。

劍客談教育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大家可以討論討論:

圖示:生存與發展

1,先求生存,再謀發展。

活下來,是第一要務。不能因為發展難題,而放棄活著。比如說,現在輕生現象頻發,它不是不能滿足生存的需要,而是無法面對發展的恐慌。

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世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只有選錯了的路。此時邁不過去,彼時或許便能輕鬆跨過;此地邁不過去,曲徑或許便能通幽。

圖示:物質與精神

2,物質豐富,精神充盈。

儘可能去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同時,不放鬆精神財富的追求。倉廩實而知禮節,不必以精神追求來貶低物質追求,更不能深陷物慾而精神空虛。

當然,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一簞食一壺漿而不改其志,也是人生的另一種選擇。安貧樂道,我佩服卻不羨慕。

如今的社會,物質豐富是一種標配,貧窮不值得感謝。每個人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爭取更多的物質財富,前提是不違法紀紅線,不觸道德良心底線。

生活富裕了卻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奢侈浮躁,成了空心人。從前努力,階段性目標實現之後卻惰了、驕了、窮奢極欲了,結果只能是栽了、敗了、慘不忍睹了!這樣的例子也不勝列舉。

圖示:利己與利他

3,利己同時,兼顧利他。

利己是本性,人性,利他是神性。利己,以不損人為根本;利他,以不傷己為前提。雙贏是最好的選擇。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多麼和美!

圖示:時間說了算

4,爭與不爭,時間檢驗。

站在當下,看兩頭。

從過去找經驗教訓,從未來倒推計劃目標。

爭不爭,拉長時間線才能看得分明。

困於當時當地,往往一葉障目,不及其餘。

流動才是事物的本來面目。而時間,賦予了事物流動的特性。

離開時間來看萬事萬物,全是靜止的,看不到任何一點點變化,又怎能得到真實面貌?又怎能做出正確決定?

關於“爭”,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