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有多少人,少小離家,一別就是幾十年!句句入骨,看完淚流滿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心口的塵埃

有多少人,少小離家,一別就是幾十年?

著名詩人賀知章在詩中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大意是:年紀輕輕的時候離開家鄉,等到老年才回歸故里,家鄉話沒有什麼變化,但鬢角的頭髮已經稀疏,兒童看到我,卻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們笑著問:“這是從哪裡來的客人呀?”

小的時候不懂鄉愁,覺得這句詩平平無奇,如今多年過去,再看這句詩,只覺得心中悲涼。

在外漂泊幾十載,一晃已經年過五十,曾經為了生存,無可奈何遠走他鄉,經歷半生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嚐遍,年老的時候,還是想回到自己的故鄉。

一個人離家的時間越久,越是想念故鄉,想念故鄉的父母,想念兒時的玩伴。

夜深人靜的時候回憶起過去的種種,恍如隔世,彷彿他鄉的房子只是房子,而故鄉的房子才是家。

故鄉有我們不諳世事時最美的回憶,那時候的我們,恣意高歌、率性而為,每天都是為了開心而開心。

後來,

在經歷許多的艱難困苦之後,身處異鄉的我們愈發地懷念故鄉,總覺得儘管肉身有地方安置,可是靈魂再也無法像兒時那樣舒展。

然而,年過五十以後,失去了這兩個人,我們永遠都是故鄉的客人。

老林是個55歲的男人,大學畢業後,他把戶口遷到了城裡,這一遷就是三十多年。

前不久,老林親戚的孩子要結婚,邀請他一起喝喜酒,他很高興,想趁此機會回老家看一看。

可是,等他從車站出來的時候,卻有點茫然不知所措了。

因為酒席在第二天,他猶豫著是先去親戚家,還是先找個地方住下。

這是父母過世之後,他第一次回老家。當初,辦完母親葬禮的那一天,弟弟曾對老林說:“哥,以後你回來的話,就到我這裡來住吧。”

老林說了聲“好”,當時並沒有其他想法。

父母去世之前,每次他從外地回來,從不慌張,不管有多晚,他知道家裡有人在等他。有時,如果時間特別晚,他會到弟弟家住兩天再走。

然而這一次,他站在這個熟悉的車站,不知道該往哪走。

其實他也可以像過去那樣,去弟弟家小住一晚,可不同於以往的是,曾經父母健在,老林隨時可以回家——去到父母身邊。而現在,父母不在了,他對於弟弟的家庭而言,只是個客人。

最後,老林決定先去老屋看看,然後再找個賓館住下。對他而言,父母不在的房子, 不能稱之為家,只能叫做老屋了。

他來到老屋前,看到房頂已經坍塌,整個屋子破敗不堪,還掛上了許多蜘蛛網,他又在屋子附近轉了兩圈,一切既陌生又熟悉。

終於,他站在老屋旁邊,突然掩面痛哭起來,心揪得生疼,他終於知道什麼叫故土難離。

失去了父母,我們永遠都是故鄉的客人。

在這人世間,唯有在父母面前,我們不需要防備,不需要隱藏。

父母在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以為父母永遠都會在自己身邊,就像故鄉的老屋永遠不會垮塌。

當我們年輕時,一想到將來有機會能遠離嘮叨的父母,就覺得很興奮,一想到終於有機會能逃離這偏僻的土地,心中就充滿了期待。

哪怕後來,我們被生活撞得頭破血流,但也並不覺得孤獨,因為在內心深處,父母早已給我們注入了一股力量,只要想起父母,心中就會覺得溫暖無比,我們相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只是暫時的。

可是後來,父母不在了,突然感覺家沒了,因為最愛自己的兩個人再也看不到了,心中不免一陣悲涼。

沒有了父母,想回家,卻沒有地方落腳,只能遠遠地朝故鄉看上一眼,在心中反覆體味曾經的溫情時刻。

沒有了父母,兄弟姐妹之間,感情也悄然發生了些許變化,從“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變得更像是親戚,過去那些純粹的情感,不知不覺就淡了,大家成了彼此的“客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趁父母還在,好好地愛他們、孝順他們,別等他們都“走”了,你才後知後覺地懊惱,為什麼當初沒有好好珍惜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