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別想了!三位宇航員進入了核心艙,而這個小房間就是藏龍臥虎

別想了!三位宇航員進入了核心艙,而這個小房間就是藏龍臥虎

在6。5個小時的時間裡,神舟12號載人飛船成功地與天和中心艙對接。要想了解美國2021年的龍飛船在國際空間站上成功對接的情況,就必須花上8個小時的時間,不要過於誇張,因為我國的飛船,其核心艙採用的自主對接技術已經達到“卓越”。

為了和神舟12號順利會師,神舟12號和神舟12號的核心艙進行了協調。核心艙將飛行高度降低到大約390公里。同時神舟十二號在六個不同的軌道上找到了最好的位置和姿態。以前飛機是從後面追的對接,這次神舟12號卻是超過了核心艙,再往前對接,難度可想而知。神舟12號飛船重8噸,核心艙重35噸,這樣的對接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小的衝擊力,這也是難度。

因此,“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的成功對接可謂黑科技的集體展示。第一,我國研發的自主對接技術,依靠自研晶片超強的計算能力,配合核心艙精確實施速度、角度調整後,自行對接,無需人工參與,全程堪比萬里針!

二是船體與船芯間的對接過程中,至少存在著萬牛“衝擊力”,這是國內科研人員首創的減振對接法,減振對接過程平穩、有序。此外,太空中還出現了冷焊接,即兩塊金屬近距離焊接在一起,在對接處塗上一層保護膜後,裝置既能對接又能分離,一次可使用6個月以上。

核心艙究竟是什麼樣子

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唐洪波已進駐核心艙,開始進行為期3個月的太空任務。那核心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天和號核心艙長16。6米,最大直徑為4。2米,航天員的活動空間達110立方米,而天宮一號僅15立方米。該系統由四部分組成,最前端為節點艙,節點艙有四對介面,分別負責與夢天、問天號實驗艙以及神舟載人飛船的對接。此次神舟12號飛船就是在與節點艙相連之後,透過節點艙將3名航天員重新送入艙內的。

在節點艙後面是直徑3。5米的小柱狀結構,這裡是航天員睡覺、休息的地方,側壁有三張摺疊床,還有一間廁所和一輛腳踏車,空間雖小,卻足夠容納三名宇航員。本部分可以提供與地面光照條件相似的適宜光照,還可以做適當鍛鍊,充分保障航天員的精神狀態。

然後是大柱段,這是核心艙最粗的部分,它又被分成了生活艙和資源艙。航天員主要活動區域為大柱段空間,大柱段內設有食物區、醫監區、實驗區等,食物區與小柱段相接,側壁設有小型摺疊桌,另外還設有加熱器、冰箱,可謂應有盡有。

大柱段兩側為各種儀器裝置,還有顯示器,可對整個核心艙進行監測,如有儀器出現異常,可在顯示器上顯示,提醒採取措施。還有一種是供氧裝置,也就是操縱機械手的裝置,當氧氣不足時,可以透過電解水獲得氧氣,但是要注意“好了”。整段大柱段一般容納3人,等航天員交接時最多可容納6人。

前面提到的“天和號”核心艙內4臺軌控發動機,16臺姿控發動機位於資源庫。資源庫可以簡單理解為儲藏間,分為內外兩層,內外兩層分別作為食品、生活物資、備用件等的內層,外層是飲水、燃料等的液態物質。此外,資源庫外還有一個對介面,與天舟2號貨運飛船對接。太空船為太空站提供燃料、補給,而資源艙則被設定為根本不難理解。

天和號核心艙外是展開13米長的柔性太陽帆板,面積134平方米,只有1/15厚的剛性太陽帆板,收納力不足一本新華字典的厚度,而發電效率卻達到30%,屬於典型的高科技。在等艙對接之後,又增加了30米帆板,屆時可提供100千瓦電力,而 ISS國際空間站最高可達90千瓦。

核心級後續任務

這次航天員將在3個月內返回,天和的後續工作還有許多核心艙。如九月、十月分別與天舟3號、神舟13號對接。等到2022年後,還要與天舟4號、神舟14號對接,最後才能與實驗艙對接,初步建成天宮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