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談談《無人生還》:故事在孤島展開

閱讀《無人生還》這本書的時候總是讓我想起《電鋸驚魂》,相似的故事構架使他們極其相似,前者注重“審判”這一元素,後者則更關注“人性”以及“生活”這兩方面。不知後者的創意是否來自前者,畢竟前者的影響力達到無可估量的程度,但不可否認,他們都是很棒的作品,這個書評是關於《無人生還》的。

閱讀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是什麼讓這部小說有著其他作品無法匹敵的魅力?是什麼讓他成為推理小說史上的一個豐碑?書後的推薦語寫的是“開創童謠殺人和孤島模式”,我認為其核心奧妙還是在於人性和心理的描寫,這本書真正做到接近真實,這也得歸功於孤島場景的設定。相比其他推理小說中的案件,孤島的侷限性導致大大減少一些“額外事件”的發生,孤島上的人被暫時隔絕與除島上以外的人交往的機會,這會讓故事的描寫更加輕鬆也更加完善。

我們對推理故事的體悟,以及對其中恐懼元素的感知更多來自於我們設身處地的思考,神奇的是,我們對於與生活越不像的描述的融入程度就越差。換言之大多情況下,非虛構比虛構能給人帶來更大的感觸。在孤島對每個人的描述,幾乎構成他們的全部,由於環境元素較為簡單的原因,我們彷彿能更好地抓住被封閉這幾天的全部生活,不會像日常生活中的案件那樣涉及更多。

全書對氣氛的烘托做到一個很高的地步,尤其是在結尾部分,隨著人數的減少,猜疑、恐懼、人性的黑暗面得以全部爆發,帶來堪比大片的極強的感官衝擊,由心底產生一種恐懼的情感。為了達成這一目的,“狼人殺式”的發言,法庭與審判的呼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解開謎團的核心在於童謠。“十個小士兵,出門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個只剩九。九個小士兵,秉燭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個只剩八

……

一個小士兵,落單孤零零;懸樑了此生,一個也不剩。”童謠的描述對應作案手法,同時“青魚”的同音詞也暗示真兇是誰,不得不說,《無人生還》是阿婆所有作品中兇手暗示最含蓄,也是次數最少的作品。

總結

“審判”是全書最重要的元素,十個小兵人按照罪行的輕重程度逐個死亡,就連施刑者自身,也是無法容忍自己僭越“耶和華”的權力,對自己執行死刑,這也許是全書最有深意的地方。在呼喊程序正義的時代裡,我們是否還需要地下審判的存在,僅僅是出於審判那些鑽了程式的漏洞的人,給予他們道德審判,但這樣的審判卻違背整個程式。也許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完善現有的程式,可是bug始終會有,來自道德上的審判依舊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