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薦讀】你看完訊息刷朋友圈,刷完影片刷完網頁,結果還在發燙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本來在做著某件事情,忽然見到電話有新的訊息,於是,放下手中的事情,瀏覽著手機的訊息,心想只看未讀訊息就好,結果看完訊息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看影片,看完影片看網頁,看完網頁再來看訊息,如此反覆。結果,幾個小時下來,該做的事情沒完,手機還在發燙。

拿本書準備閱讀,遇到知識盲點,眼睛就不自覺地望向窗外了。對面那樹上有隻小鳥,拍下來去網頁查閱該鳥的品種。

準備寫篇文章,準備工作做得很好,一杯水,一個靠枕,準備大幹幾個小時,面對著電腦,要寫什麼,怎麼寫,頭腦就開始短路。於是,刷網頁找靈感,時間過去好久,電腦還是一片空白。

專注,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馬克·吐溫說: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作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就是一位非常專注的人,他的一生,只專注一件事情,那就是——田疇,讓雜交水稻量產。

他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上世紀50年代末,我國經歷了全國範圍的饑荒。因為沒有糧食,人們吃樹皮,吃野菜,就連地皮底下還沒長出來的草,也被挖去充飢,放眼望去,本該綠油油的草地,盡是一片荒涼,寸草不生。

袁隆平忘不了那時的慘狀,而讓他無法釋懷的是:“那天我走在路上,我親眼看見5個人倒在路邊,他們都是餓死的。”

解決飢餓,成了當時最迫切要實現的目標。

袁隆平想:“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要研究水稻,要讓每個人都能吃飽飯。”

1960年,袁隆平無意中發現一株特別的水稻,他馬上找到靈感,利用該水稻進行試種試驗,發現該水稻的後代確實與眾不同,就此,他認為水稻有天然的雜交優勢。

於是,袁隆平滿懷期待,開始人“人工雜交水稻”的試驗。過程艱苦又充滿挑戰,還總受到不少人的嘲笑,甚至遭到險惡的人的故意破壞。

但袁隆平並沒有就此止步,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進行研究,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試驗。

1973年,袁老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第一株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每畝地的產量增加了100斤左右。

中國人再也不怕肚子了。

那年,袁老44歲。

袁老的一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水稻上面。他說: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

是的,他做到了。就連做夢,都是與水稻有關。

“我夢見水水稻長得有高梁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這個“禾下乘涼”夢的實質,就是水稻高產夢,讓人吃上更多的米飯,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

專注一件事情,並在此深耕,時間總會給你一個完美的答案。感謝袁老的專注與執著,讓我們能夠有飯吃,能夠不捱餓,能夠精神百倍地在人生道路上奮鬥。

可昨天,我們這位敬愛的袁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昨天中午12點還見到闢謠說袁老離世屬於假訊息,到了下午2點,就見到新聞顯示“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之後就見到了滿屏的不捨,久久不能釋懷。

山河同悲,國士無雙。

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糧食,一日三餐,常憶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