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銜環結草”有什麼典故嗎? 我們怎樣看待?

“結草銜環”是古代兩個關於報恩的美麗傳說。“結草”是把草結在一起,以絆倒敵人搭救恩人;“銜環”是嘴裡銜著玉環。比喻受人恩惠,感恩圖報,至死不忘。

直到今天,“結草銜環”這個成語,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會經常用到。那成語中的兩個傳說故事,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嗎?分別有什麼典故呢?一起看看。

一:結草的典故

“結草”的故事,最早記載於《左傳。宣公十五年》,是關於春秋時期晉國將領魏顆的事。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著名士大夫叫魏犨,別名魏武子,以勇力聞世,是晉國“五賢士”之一。曾隨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晉文公回國當上國君後,封魏武子為大夫。

這位魏武子,有一位妙齡的小妾叫祖姬,沒有生下兒子,但魏武子很喜歡她。有一次,魏武子生病了,就囑咐兒子魏顆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選個好人家把她嫁了。”

後來,魏武子的病情越來越重,他又對兒子魏顆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好讓我在九泉之下有伴。”

但魏武子死後,兒子魏顆並沒有把祖姬殺死為父親陪葬,而是把她嫁了一戶好人家。魏顆的弟弟很是不解,就責問魏顆為什麼不遵照父親臨終時的遺願行事。

魏顆解釋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混亂不清地,說出的話自然不是他的本意。我嫁此女,正是遵循了父親神志清醒時的吩咐。”

再後來,到了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國的秦桓公出兵攻打晉國,秦軍與晉軍在晉地的輔氏(今陝西的大荔縣)交戰,展開廝殺。

魏顆作為晉國將領率兵禦敵,與秦國大將杜回廝殺在一起,一時難分難解。正在這時,魏顆驀然看見一位白鬍子老人將一路青草打成結,而這樣的草結套住了杜回。

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將,終是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擒住,於是這場歷史上著名的秦晉輔氏之戰,以晉國的勝利而告終,魏顆在此戰中大獲全勝!

還有一種說法,魏顆白天被杜回大敗幾場,晚上夢見青草坡,次日再戰便將杜回等人引至青草坡,恰被青草坡上早已結好的草繩絆倒而被擒。

而就在晉軍獲勝收兵的那天晚上,大戰了1天疲憊不堪的魏顆沉沉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見到了那位白天為他結草繩絆倒杜回的白鬍子老人。

老人告訴他:“我是你嫁出去的夫人的父親,你用了你父親給你的好的命令,沒有讓我女兒陪葬,所以我用結草抵抗杜回來報答於你。”

“結草”的故事告訴我們:好人終有好報,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結草”也就是用實際行動去“報恩”。

二:銜環的典故

“銜環”的故事,最早記載於吳均的《續齊諧記》,講的是東漢初楊寶童年時期的事。

楊寶,東漢名臣楊震的父親,一位才華橫溢、品德高潔的名士。傳說楊寶9歲那年,在華陰山北(今華山之北)救了一隻受傷的黃雀。

當時,一隻兇惡的老鷹咬傷了一隻黃雀,受傷的黃雀又被一群螞蟻團團圍住,善良的小楊寶動了惻隱之心,救了黃雀並將它帶回家中治傷。

回家後,楊寶將黃雀放在箱子中保護起來。由於黃雀只吃黃花,楊寶就用黃花來餵養它,直到黃雀的傷養好後,羽翼豐滿了,才振翅飛走。

就在當天晚上,楊寶夢見這隻黃雀幻化成了一個黃衣童子,黃衣童子真誠地對他拜謝,說他是西王母的使者,非常感謝楊寶的救命之恩。

黃衣童子還將四枚白環贈給楊寶,說此環可保佑楊寶子孫位列S公(西漢指司馬、司徒、太尉),為政清廉,處世行事就像玉環一樣潔白無瑕。

結果,真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高潔美德也為後世傳誦。

“結草”的故事告訴我們:好人終有好報,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結草”也就是用實際行動去“報恩”

三:“銜環結草”故事中的正能量

“銜環”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他人有困難時,要力所能及的提供幫助,雖然並不圖有所回報,但在冥冥之中卻會得到更為豐厚的回報。

魏顆,本是驍勇善戰的晉國將軍,他大敗杜回,贏得秦晉輔氏之戰的勝利,其根本原因是他高超的戰略戰術以及強硬的禦敵本領所致,而不是祖姬死去父親的靈魂幫助了他。

楊寶子孫後代位列高位,是家風傳承及個人自身努力的結果,並不是因為拯救了一隻黃雀就得到了這樣的好報。

“銜環”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他人有困難時,要力所能及的提供幫助,雖然並不圖有所回報,但在冥冥之中卻會得到更為豐厚的回報

很顯然,以上“銜環結草”中的兩個故事其實並非真實發生過的史實,而是被古人賦予了“感恩報德、飲水思源”等正能量的唯美傳說。

所以,我們不提倡所謂的因果報應的說法,但我們理解因果報應背後的正能量,我認為這也夠了。

其實,我們從“結草”故事中能看到的是另一種正能量,就是魏顆對殉葬制度的否定,這在我國春秋時期是一種進步的做法。

殉葬,是古代以某種手段讓活人非正常死亡後葬於墓中,包括死者生前享用的一切如美妻豔妾、忠心侍從、臣子、隨葬物等,因此殉葬一種非常殘忍的喪葬習俗。

殉葬始於商朝,秦漢後少有人殉,代之以木俑、陶俑。到了遼代後死灰復燃,阿保機死後100多名大臣殉葬,此後金、元、明都有殉葬制,直到明英宗時才得以結束。

但春秋戰國時期,史籍關於人殉記載很多。君王老爺死後,殉葬者不但有美女,還有幸臣僕從,說明人殉仍流行,但魏顆能讓父親魏武子的愛妾祖姬免於殉葬,這已經很進步了。

很顯然,以上“銜環結草”中的兩個故事其實並非真實發生過的史實,而是被古人賦予了“感恩報德、飲水思源”等正能量的唯美傳說

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說故事,主要還是古人樸素的因果報應觀念所致。

在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中,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救助弱者、助人為樂等始終是社會倡導的正能量價值觀念,也會宣導和弘揚,如此讓社會更加和諧,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加溫暖。

總結

成語“銜環結草”中兩個關於報恩的故事,非常感人,讓我們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做人就應懂得感恩圖報,懂得飲水思源。

但因為古人樸素的觀念,或多或少帶有歷史的烙印,因此我們對於古文化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接受,這才是對待古文化的正確態度。

大家認為是不是這樣的?歡迎留言~~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則刪)